论文精选
发表者:丁晖 人已读
丁晖1,张华2,戴洪修3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双肾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证实的双肾NHL的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腹部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结果两侧肾脏多发结节样浸润,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动态增加皮质期病变轻度均匀强化;实质期病变强化较皮质期明显;肾盂期肾盏肾盂受压延长,5例肾盂显影延迟。结论螺旋CT对双肾NHL有一定的诊断特征。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氏;肾;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笔者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双肾浸润7例,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1材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8月,有腹部螺旋CT检查记录且经临床确认为NHL患者125例,对其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7例两侧肾脏仲瘤浸润,并均经穿刺活检及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男5例,女2例,年龄3~51岁,平均32岁。所有病例在临床上均无明显泌尿系症状。
设备为GE Prospeed螺旋CT机,采用常规腹部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法,层厚5~10mm,层矩5~10mm,250ma,120kv,所用对比剂为300mgI/ml Omnipaque 100ml,2.5ml/s。
2结果
肾脏CT表现:两侧肾脏多发结节样浸润,平扫结节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大小为1~4cm,2例结节位于肾皮质,4例结节广泛位于肾皮、髓质内,一例结节位于肾盂旁,CT值为30~40Hu;动态增强皮质期病灶轻度均匀强化,CT值为50~60Hu;实质期病灶强化较皮质期更为明显,CT值为60~70Hu;肾盂期肾盏、肾盂受压延长,5例肾盂显影延迟。其他部位浸润:7例均有其他部位NHL受累表现,其中3例伴有腹膜后淋巴结增大,2例胰腺体积增大其见多发结节,2例合并胸腺肿块,1例肝内多发低密度,1例脾内可见多发低密度,其平扫和增强后CT密度改变均与肾脏病灶密度相似。
3讨论
肾脏自身无淋巴组织,原发于肾的淋巴瘤十分罕见,肾淋巴瘤多为继发性,其中大多数为NHL,且大部分起源于B细胞,它属乏血管性的肿瘤。尸检发现1/2以上的淋巴瘤累及肾脏,但通常CT检查的发现率仅为3%~8%[1,2]。笔者回顾分析了125例NHL的腹部螺旋CT检查结果,发现7例两侧肾脏受累,检出率为5.6%,
作者单位:1 宜昌市中医院放射科,湖北宜昌443000:2 兴山县医疗中心放射科:3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丁晖(1972~),主治医生,从事放射诊断工作。 |
远低于文献尸解报道。复习相关文献,我们认为:①部分肾脏病变仅在镜下可见,影像学检查阴性;②弥漫浸润早期,肾大小轮廓正常,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因而NHL肾脏浸润的CT诊断有待进一步的认识。
肾淋巴瘤均缺乏肾脏病变的临床表现,均无少尿、血尿、浮肿、排尿障碍等症状,肾功能、电解质及尿常规检查也呈阴性结果。所以,如果不进行影像学的检查,将影响疾病的分期和与之相关的治疗措施。CT是检测NHL双肾浸润的重要检查方法,而CT平扫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极易漏诊,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加大大提高病灶的检出率[3]。
螺旋CT对NHL双肾浸润有一定的影像诊断特征。双肾多发结节样浸润,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动态增强皮质期病变轻度均匀强化;实质期病变强化较皮质期更为明显,其内未见囊变坏死;肾盂期肾盏肾盂受压延长,5例肾盂显影延迟,是由于病变广泛发生在间质,肾集合系统受压所致。常常合并其他部位的受累,其CT表现与肾NHL一致。我们认为:双肾多发结节、病变轻中度均匀强化、肾盂显影延迟、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其他部位多发结节是诊断肾NHL的主要依据。
白血病肾脏浸润CT表现可以完全同双肾NHL一样,CT表现都是双肾多发结节样浸润,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肾的炎性病变也可表现多发结节,但病变边界模糊,周边增强明显,肾周筋膜增厚,结合临床病史与化验检查,与双肾NHL鉴别不难。两侧肾癌少见,病灶强化明显且不均匀,常侵犯邻近血管可与双肾NHL鉴别[4]。
由于NHL肾脏浸润发病率较高,双肾NHL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影像特征,常规腹部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是敏感、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肾NHL的误诊率并提高其检出率。正确及时地NHL肾脏浸润,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以后的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延,张雪哲. 肾输尿管CT与MRI[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44-145.
[2] 任小波,杨之江,陆菁菁. 肾淋巴瘤的CT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10):771-773
[3] 王鹰,金德勤,李国雄. 肾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诊断[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10):572-574.
[4] 李松年.中华影像医学.泌尿生殖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121.
本文是丁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