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婴幼儿时期牙齿的保健

发表者:汪俊 人已读

一般婴儿在出生后6、7个月左右开始长出第一颗乳牙,以后陆续萌出,到2.5~3岁左右,全部乳牙均已萌出,共20颗。不同个体间乳牙萌出的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与小儿的性别、营养状况、身体素质等有关。正常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牙齿萌出时间早,营养良好,身高、体重较高的儿童比营养差,身高体、重低的牙齿萌出早。牙齿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不适。但在乳牙萌出时,小儿喜欢咬东西,如哺育时咬奶头,或将手指放入口内。这时,可给小儿一个能咬的玩具,让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龈粘膜顺利萌出,但要注意清洁卫生。在此期间,有些小儿还会“流口水”,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是牙齿萌出时对三叉神经的刺激引起唾液分泌量的增加,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失,因此家长不必过分担心,但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保持口角的干燥,预防口角炎的发生。

乳牙全部萌出到6岁左右第一颗恒牙萌出前的这一段时间,随着恒牙胚的发育、牙槽骨的生长,本来排列很整齐的乳牙间大多会出现间隙。这些间隙有利于未来恒牙的萌出和排列,有研究表明:乳牙列间隙的存在与否能直接影响恒牙的排列是否整齐。也有些小儿在乳牙萌出时就出现间隙。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间隙逐渐增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小儿的饮食越来越精细,对颌骨的功能性刺激不够,常使得乳牙间隙过小,影响恒牙的排列。因此,要让小儿多吃硬的、粗纤维食物以刺激颌骨的发育。

此外,在婴幼儿阶段,乳牙由于多因素作用极易患龋,而且龋齿多发,龋蚀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短期内易转变为髓病、根尖周病甚或残冠、残根,严重影响儿童牙牙合系统及全身发育。但由于乳牙要被替换,很多人认为反正乳牙是暂时性的,坏了还会在长,而不重视乳牙的治疗和保护,其实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对乳牙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一方面,乳牙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健康的乳牙能发挥良好的咀嚼功能,一方面有助于消化,利于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会给颌、颅底等组织以功能性刺激,有助于颌面部正常发育。乳牙龋坏或缺失就会影响幼儿的咀嚼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消化吸收,导致幼儿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降低幼儿机体抵抗力。而另一方面,有利于恒牙的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乳牙的存在为继承恒牙的萌出预留间隙,并能帮助恒牙萌出到正常的位置,形成健全的恒牙列。而乳牙由于龋坏或缺失,其邻牙就会发生移位,乳牙所占的间隙就会缩小,其继承恒牙就会因间隙不足而位置异常。因此,重视和保护乳牙甚为重要。那么,如何保护乳牙呢?但愿以下几点对你有所帮助:

(一)加强孕期的保健:乳牙的保健实际上从胎儿期就开始了,母体的营养不良或疾病会影响胎儿牙齿的发育,如母亲怀孕期间钙、磷、维生素的缺乏,可使乳牙钙化受影响,出现牙釉质发育不良而易龋坏。因此,要特别注意孕期的营养和保健。

(二)尽早为小儿进行口腔清洁工作:以前的观点认为:一旦小儿有牙萌出即应开始刷牙,最新的观点却认为:婴儿一出生就应进行口腔清洁。婴儿自母体产出后不久,其口腔内就有细菌的定殖,而婴儿的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故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龋病又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因此尽早为小儿进行口腔清洁工作,减少口腔内细菌种类和数量,可降低或延缓龋病的发生。为婴儿清洁口腔时可用指套刷等进行。

(三)不要让小儿含奶头睡觉:含奶头睡觉时,小儿的乳牙被奶液尤其是加糖的奶液或其它流质饮食长时间浸泡,很容易龋坏,形成广泛的、大面积的龋坏,即所谓的奶瓶龋。

(四)注意刷牙和牙间清洁:等孩子到2岁左右,家长就可以着手培养孩子的刷牙习惯,但这时的刷牙更多的是游戏,让孩子逐渐习惯牙刷并掌握基本的刷牙方法,口腔清洁工作还是要有家长进行,到3岁以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刷牙,但6岁以前,家长都要进行辅助,监督孩子刷牙。随着牙缝的增大,孩子牙缝中很容易嵌塞食物,导致牙齿邻面发生龋齿,因此刷牙的同时应注意使用牙线,进行牙间的清洁。

(五)定期走访牙医:这点非常重要,每隔3个月左右去看一次儿童牙医,充分利用儿童牙医的专业知识,对小儿牙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定期从牙医处获取口腔卫生宣教知识,做好小儿口腔健康的预防保健工作,这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系汪俊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汪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