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荣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多发性骨髓瘤(轻链λ型)诊疗

发表者:徐瑞荣 人已读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的 10%,在西方国家,年龄调整后发病率为 2.5/10 万~7.2/10万,我国骨髓瘤发病率约为 1/10 万,低于西方国家。其特征是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广泛浸润,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大量出现及沉积,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引起溶骨性病变或骨质疏松、高钙血症、感染、贫血、高粘滞综合症、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主要分为 8 种类型:IgG 型、IgA 型、轻链型、IgD型、IgE 型、双克隆或多克隆型、IgM 型及不分泌型。临床分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 1976 年 Durie 等建立的Durie/Salmon 分期(DS 分期),主要利用肿瘤负荷量的临床参数(包括血红蛋白、血钙、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和含量以及溶骨性病变数目)将 MM 分为三期,同时根据肾功能受损情况将每期进一步分为 A 组和 B 组,但 DS分期与预后相关性较差,另一种分期方法为 2007 年国际骨髓瘤基金会利用 10750 例来不同地区初治 MM 患 2 者的临床资料建立的基于 β2 微球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

MM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SPE)、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mm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 IFE)、尿 24 小时游离轻链定量、免疫球蛋白定量及骨髓穿刺和活检等,近年来,随着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的兴起,其在 MM 及其它 B 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欧洲人FLC 的参考值范围:κFLC:3.3mg/L-19.4mg/L,λFLC:5.7 mg/L -26.3mg/L,rFLC:0.26-1.65。已有国内单位对中国人 sFLC 正常参考值范围进行测定,但仍未有统一的临床标准,临床上可参照欧洲标准。

多年来,该病治疗主要为马法兰加强地松等常规方案化疗,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由常规治疗(MP、M2、VAD等方案化疗加局部放疗)进展到大剂量放、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筛选、免疫治疗等新方法的应用,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得到一定的改善。目前国外较推崇的方法是:除非MM患者出现血清或尿液M蛋白增高,出现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溶骨性病变、骨折或髓外浆细胞瘤,MM患者不需治疗。对处于疾病进展期的MM患者,在大剂量放、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接受旨在根除微小残留病变的免疫治疗是最佳选择。

1、大剂量放、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异基因骨髓移植、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等。异基因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存在移植物抗骨髓瘤效应可产生较高治愈率。化疗主要有MP,M2,VBMCP,VMCP/VBAP,VAD,CBV和EDAP方案等。

2、免疫治疗

毁髓性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虽然改变了MM的预后,但并不能最终治愈。因此,根除微小残留病是进一步改善骨髓瘤病人预后的重要方法。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针对骨髓瘤发病机制中的不同环节所设计的各种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白细胞介素、免疫毒素、移植物抗骨髓瘤效应、树突状细胞(DCs)及DC肿瘤疫苗和B7肿瘤疫苗、耐药逆转等方法。

3、其他治疗

由于高钙血症、溶骨性病变、贫血等不适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损害,人们尝试了许多支持疗法,如双磷酸盐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应用等以改善骨髓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α-干扰素维持治疗及反应停(Thalidomide)等新药治疗也已应用于临床,以试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预后,目前已取得一定疗效。

本文是徐瑞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