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芬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加味白头翁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者:陈淑芬 人已读

论文摘要:为了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本人采取加味白头翁汤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溃疡性肠炎。总有效率为94.87%。并以西药保留灌肠作对照,X2>X2005。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操作方便,又经济安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疗途经。

关键词:加味白头翁汤 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性溃疡性结肠炎,被国外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具有病程长、容易反复的特点。中医学上属“痢疾”的范畴。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肾不足为本,湿热壅滞为标。根据急者治其标的原则,本人采取加味白头翁汤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总有效率为94.8%,并与西药保留灌肠作对照,经统计学处理,X2>X20.05,具有显著差异,即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随机抽取02年3月—05年4月间的门诊病例治疗组7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20岁—40岁为49例,40岁—50岁为18例,50岁以上11例;病程短者三个月,长者为六年。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岁—40岁有29例,40岁—50岁为11例,50岁以上10例;病程短者二个月,长者五年。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78年(杭州)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制订本病诊断标准。

1)临床:有持续反复发作性泄泻,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肠镜所见:(1)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2)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质脆易出血或附着脓性分泌物。(3)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陷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

化。

4)钡灌肠所见:(1)粘膜粗乱或细颗粒变化。(2)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性息肉。

肠管缩短、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排除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炎、结肠憩室病、结肠癌、结肠克隆氏病、

缺血性肠炎、反射性肠炎等疾病。

可按下列条件诊断:1.根据临床、肠镜检查三项中的一项及粘膜活检;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三项之一者;3.临床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或钡灌肠所见者;4.临床有典型症状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1.3.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锡类散1g 白头翁15g 生黄柏10g 苦参15g 黄连5g 秦皮10g 地锦草15g

白芨10g 地榆10g

煎法用法:上述药味(锡类散除外)加水1000ml浸泡一小时,文火煎至150ml药液,

过滤后加入锡类散摇匀备用。大小便排空后,待药液温度降至与体温差不多,将药液保留灌肠,每晚睡前一次。

疗程: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改成隔天灌肠一

次,维持治疗3个月。

对照组采用5-ASA 4g加入100ml温盐水中,待完全溶化摇匀作保溜灌肠,每晚睡前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三个疗程。症状缓解后改成5-ASA 2g/100ml隔晚一次保留灌肠,维持治疗三个月。

1.4. 疗效评定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正常、无粘液脓血便,直肠镜下见粘膜正常、无充血水肿及脓性分泌物。

显效:临床基本无症状,大便成形、无粘液血便,遇饮食不慎或疲劳则易反复,直肠镜下见粘膜尚有轻度充血水肿、无针尖样溃疡及粘液。

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大便次数减少、排出较前通畅,尚有少量粘液血便,遇疲劳或饮食不慎而加重。直肠镜下见粘膜充血水肿减轻、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及针尖样溃疡面。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大便次数未减、常夹粘液血便,直肠镜下未见明显改善。

2. 治疗结果

以西药5-ASA保留灌肠为对照组

治愈(例)

显效(例)

好转(例)

无效(例)

合计(例)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3(55.1%)

20(25.6%)

11(14.1%)

4(5.2%)

78

94.8%

对照组

18(36%)

13(26%)

10(20%)

9(18%)

50

82%

合计

61

33

21

13

128

经统计学处理:X2=7.936,查表X20.05=7.815,X2>X20.05说明两者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总结体会

3.1.现代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与感染、精神因素、酶因素、保护物质缺乏、遗传因素、免疫缺陷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免疫医学的发展,认为本病主要是以细胞免疫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低下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其病理改变是非特异性的,组织学的基本特点为肠腺紊乱、基底膜断裂以至消失,粘膜及粘膜下层各种炎性细胞浸潤、陷窝脓肿形成,继而发生坏死,产生广泛糜烂、多发性溃疡。因而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综合上述病理特点,中医归结为湿热炽盛、气机壅滞所致。气机不通则腹痛;湿热壅滞,肠道气机不利致腹泻;湿热炽盛,日久化火,火毒腐肉败血产生溃疡而便下脓血粘液便;湿热炽盛,灼伤血络为便血。

3.2 根据临床观察,对照组的治愈率较低且易复发,主要因为5-ASA易产生耐药性,且毒副作用大,有些病人产生过敏反应,难以持久用药。许多病人往往不能坚持全程治疗而影响疗效。治疗组的中药不易产生耐药性,也没有毒副作用,可长期巩固治疗,所以治愈率高而复发率低。

3.3.方药的组成中,锡类散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化腐生肌,为粘膜溃疡之外用要药;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热毒赤痢之主药,两者共为君。黄柏止泄痢、肠风下血,黄柏末外用可敛疮生肌;黄连治肠澼下痢;苦参除伏热肠癖;秦皮主热痢下重;地锦草治血痢不止,五味药性味均苦寒,一起辅助主药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共为臣。白芨性味苦平,止血痢、肠风痔瘘,可生肌治疮也;地榆止久痢、疗金疮,两药可收敛止血、解毒生肌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止痢、生肌收敛之功效。热毒清、湿热除、血气盛,肌肉得养,溃疡则自能收敛愈合也。

3.4.现代的中药药理研究证明:锡类散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并能收敛生肌,对粘膜溃疡久不愈合者疗效显著,亦有镇静、收缩血管、消肿止痛、防腐抗菌作用。白头翁、黄柏、黄连、苦参、地锦草、秦皮均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复方的抑菌作用较单味药的抗菌效力要强十多倍。黄柏、黄连含小蘖碱还能抑制细菌凝固酶的形成,使毒力降低,从而增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黄连还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对变态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黄柏中的小蘖碱对血小板有保护作用,外用可促进皮下渗血之吸收。白头翁含白头翁皂甙、白头翁酸,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故能止泄又能止血。白芨含挥发油、粘液质、淀粉,能抑制纤溶酶、缩短凝血时间、增强血小板第Ⅱ因子活性,起到局部止血作用。白芨胶浆能促进家兔创面肉芽生长及愈合,有收敛生肌作用。地榆含鞣质、地榆皂甙、糖类、维生素A,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杆菌、痢疾杆菌都有抑制作用,能使表层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保护膜,使局部免受刺激;且能抑制纤溶酶、缩短出血时间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充血又减少渗出,其稀释液作用更为显著,所以地榆浸湿敷对湿疹、皮肤溃疡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诸药保留灌肠,作用于肠粘膜,能抑制免疫功能异常反应,并有良好的抑菌功能和解除肠痉挛作用,还可以改善粘膜血管的微循环,控制粘膜充血水肿,促进炎症吸收使粘膜溃疡修复愈合。

3.5.中药保留灌肠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通过粘膜吸收而作用于全身,避免了口服给药受各种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并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有利于局部炎症消退和病变修复,使用又方便,药价低廉,病人能坚持长期治疗,使疾病彻底根治,不易复发。

3.6.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以湿热为病,属标实,中药保留灌肠以祛邪为主,是治其标。病情稳定后需配合中药內服,扶正固本、调理脾肾以治其本。标本兼治可以巩固治疗,预防复发。本人常在停止保留灌肠治疗后,间断性使用中药或中成药內服作巩固治疗,一般每月服药十天至半月。

3.7.本病以湿致病,湿性缠绵难愈,易反复,所以疗程长,短期内难以奏效,故应告诫病人树立信心,坚持全程治疗,否则影响疗效。中医认为湿邪的形成不外乎饮食不节、劳欲过度、情志不调而影响了肝脾肾的功能协调,导致水湿运化障碍而潴留。所以病人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本文是陈淑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