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学宾
主任医师
世纪坛医院
血液内科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1795人已读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科 吴学宾
4.4、也有学者在CNL患者中检测出ASXL1、LUC7L2、TET2、U2AF1、SUZ12、RUNX1【25、26】。由于这些检测缺乏比较大宗的病例和多中心的研究,其意义不如上述基因突变的研究结果,也许待以时日会有新的发现和进展。
5、CNL的治疗
目前本病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羟基脲是最基础常规的用药,目的是降低过高的白细胞或脾大;α干扰素也时常用的治疗措施,部分病人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包括化疗、美罗华等也有用于本病的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根治本病。其他的新的治疗手段包括伊马替尼、JAK或SRC激酶抑制剂Ruxolitinib已经有报告获得一定疗效【1、4、20、27-34】,这些新的治疗手段将有望真正改变CNL患者的预后。
CNL是一个罕见疾病,目前尚有许多不明之处,尤其对于本病的诊断尚存在不同的意见。新的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的确认,特别是CSF3R和SETBP1的研究成果,有望成为诊断CNL和判断CNL预后的重要的分子标记,也必将有助于学界形成共识,同时也为促进本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本文是吴学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