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冯国栋 人已读
隐球菌感染是一种并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国外大量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艾滋病不同,我国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往往和侵入性治疗、乱用免疫抑制剂等现象有关,因此照搬西方的经验往往难以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其相对发病率低,多数基层医院的医生难以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往往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因此存在着诊断难、治疗效果不佳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现状进行分析:
1.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由于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因此单纯的问诊、查体及头颅MRI检查均不能明确诊断。脑脊液墨汁染色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隐球菌脑膜炎诊断方法,特异性较高,但是由于往往采取脑脊液图片的方法,因此隐球菌得不到富集,从而影响了检测的灵敏度。而是用脑脊液玻片离心法后采用MGG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可以显著提高隐球菌的检出。但目前为止,我国脑脊液细胞学的开展尚不普及,而已开展脑脊液细胞学的单位,也并不都熟悉MGG和阿利新蓝染色后隐球菌的形态,从而影响了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2.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抗真菌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这一经典治疗使得多数神经科医生觉得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没有多少变化,因此难以显示治疗水平的差别。但其实目前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效果差别很大,有时,多次墨汁染色检查发现未发现隐球菌,但是停药后,却发现隐球菌脑膜炎复发;而另一些情况下,患者从不复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长期使用抗真菌药物,最终引起肝肾功损害。除此之外,令神经科医生疑惑的是,有些患者在抗真菌治疗后,隐球菌数量持续下降的同时,症状却不但没有缓解,反倒加重,患者甚至失明,有些情况下是因为免疫重建综合症引起的,即随着隐球菌被清除,机体被抑制的免疫力有所恢复,这时,恢复的免疫力有时会产生针对自身的攻击,这种状况叫做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
由于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如此之多的变数,因此准确的评估患者脑脊液隐球菌的载量和患者的免疫状况对于有效地治疗极为关键。因此应该提请所有的神经科医师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和治疗的认识。而患者也应该选择有资质的神经科进行正规治疗。
本文是冯国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