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团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外科学组的筹备组成员,国际血管学协会第37次国际血管大会的名誉主席。中国当代血管外科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涉猎几乎所有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在颈动脉、主动脉疾病及布加氏综合症的外科治疗方面蜚声中外。
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医学基础训练,毕业后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工作,后在吴清玉教授带领下共同创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并工作至今。曾于美国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美国排名第一的心血管中心)访问研修,回国后组建心脏中心血管科。专注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尤其在外周动静脉系统疾病、颈脑血管疾病和大血管疾病的诊疗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参与并完成各类心脏和血管手术2000余例。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临床博士后流动站接受博士后训练。加入吴清玉教授团队共同创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并工作至今。先后赴印度Narayana Hrudayalaya Institute of Cardiac Sciences及美国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研修。现已参加和完成各类心脏外科手术2200余例,包括各种常见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危重瓣膜病、冠心病、肺血管、大动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参编著作一部。
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学士学位,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于著名血管外科专家管珩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基本外科及血管外科训练。对于血管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对于静脉系统疾病和急性动脉闭塞性疾病有较深刻认识和丰富的处理经验。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师从于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董念国教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基础外科及重症监护训练。熟练掌握各类心脏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尤其对于围术期管理有较深刻认识。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以优异成绩获医学学士学位。熟练掌握各类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对入颅血管疾病有较深入研究,尤其对于入颅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丰富。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于著名血管外科专家管珩教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临床医学训练。
我科目前开展的技术包括
外科类手术:
血管外科: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腹主动脉置换术、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布加氏综合症矫治术、各类外周血管搭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等
获得性心脏病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瓣和/或二尖瓣置换术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肺动脉瓣狭窄矫治术、动脉导管结扎术
介入类手术:
大动脉: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包括开窗隔绝技术)、肺动脉碎栓取栓术
入颅血管:颈动脉成型支架术、椎动脉成型支架术、锁骨下动脉成型支架术、颅内动脉成型支架术
外周动脉:下肢动脉成型支架术、膝下动脉成形术、动静脉瘘封堵、导管溶栓术
静脉: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布加氏综合症介入治疗、导管溶栓术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成形术
我科一些外科技术特点
肺动脉栓塞全程干预方案
我们是极少数具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全过程外科诊疗能力的单位。这包括早期下肢静脉导管接触性溶栓、腔静脉滤器置入、肺动脉栓子碎栓及取栓、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这些治疗方法涉及肺动脉栓塞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这不但需要全面的静脉系统诊疗技术更需要丰富的心外科基础。
入颅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我们具备对全部入颅动脉(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能力。这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颈动脉体瘤、颈-锁骨下动脉搭桥术等等。
大隐静脉原位动脉化下肢动脉搭桥
除了一般的人工血管血管搭桥技术外,我们还能够完成大隐静脉原位动脉化动脉搭桥术解决下肢缺血问题。
动脉瘤绿色通道
对于动脉瘤的处理我们采用绿色通道制度保障患者的最大安全。
我科一些介入技术特点
颈动脉“全优化”成型技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由于血流动力学风险,颈动脉成型支架术一直允许“亚优化”,即残留30~40%的狭窄是被允许的。然而,残余狭窄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远期疗效。因此如何在保证血流动力学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全优化”(残余狭窄<10%)的目的成为颈动脉成型支架术的一种挑战。
由于我们有国内外血管外科少见的心脏外科背景,因此具备强大的血流动力学监控技术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提出并解决了“亚优化”问题,在我们实施的颈动脉成型支架术中,95%以上的患者获得了“全优化”的效果。
“断流”保护下椎动脉成型技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国内外传统椎动脉成型术的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多在5~10%,严重影响了此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近些年,采用栓子滤网技术以后,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降至2%以下,但是滤网技术对于严重狭窄病例却无能为力——而这部分患者却又是最需要治疗的。
我们创新的采用“断流”保护技术突破了这个难题。即通过股动脉入路的球囊暂时阻断椎动脉的前向入颅血流,同时经桡动脉入路或者股动脉双保护球囊鞘管进行椎动脉狭窄的成型支架术,这样既阻止了栓子脱落进入颅内,又避免了严重狭窄这个禁忌症。这项独特的技术使众多严重椎动脉狭窄患者因此获益。
椎动脉保护下锁骨下动脉成形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
介入方法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时,存在栓子脱落进入椎动脉以致严重脑梗的风险,而且在这项技术的历史中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不幸。我们率先采用椎动脉球囊保护下行锁骨下动脉球囊成型支架术,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即在锁骨下动脉成型期间,使用经桡动脉引入的球囊阻断相应椎动脉,以避免栓子脱落进入颅内。
长段闭塞性下肢动脉病变的介入开通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
长段闭塞性下肢动脉病变以往是介入治疗的“禁区”。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对这一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并非所有的长段闭塞性下肢动脉闭塞都是介入治疗的“禁区”。其实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都有开通的机会。事先精密的CT造影检查就能够将大多数有机会再通的患者区别出来。再结合我们精湛的介入开通技术,使得有很多被其他医院宣判“没治”的长段病变得以开通,解除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截肢。
大血管腔内隔绝术+“开窗”保护重要分支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的发明对于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但是由于其先天的缺陷使得对于侵犯重要分支血管的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治疗无能为力。以前此类病患只能冒巨大风险进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我们使用覆膜支架开窗技术,在保护重要分支的前提下封堵主动脉夹层的破口或者隔绝主动脉瘤,这种技术大大降低了风险,使病人从不断创新的微创技术中获益。
局麻透视下大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技术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有多种外科治疗方法,其中大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以往的腔内激光术都是在腰麻和靠经验盲目导引导管前进下进行的,存在麻醉恢复和误伤重要静脉的风险。我科采用局麻保护液全程浸润结合透视下引导导管进入的方法进行大隐静脉的腔内激光治疗。使得这种手术真正成为“走着进走着出手术室,只有一到两个针眼”的微创手术。大大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手术风险。
以血管再通和“人工血痂”技术为核心的糖尿病足综合保足方案
糖尿病足患者一旦出现足部皮肤破溃,结局通常是下肢截肢,而且常常出现多次截肢。我们将血管再通技术与我们特有的“人工血痂”技术结合,挽救了众多面临截肢的患肢或者大大降低了截肢平面,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














本文是李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