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王静修 人已读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分布的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人感染病毒后,可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引起发病,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
除了典型带状疱疹表现外,还会出现一些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由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所致,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治疗原则:发病后越早治疗越好,延误治疗增加神经疼后遗症的发生,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继发感染及后遗神经疼。
1.全身治疗:抗病毒药物、止痛、糖皮质激素。
2.外用药物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如合并眼部损害须请眼科医师协同处理。
3.物理治疗:半导体激光等,可缓解疼痛,促进水疱干涸和结痂。
本文是王静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