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发表者:黄永健 人已读
A comparison of master eye operation with slave eye operation on patients with exotropia
Huang Yongjian
EYE&ENT Hospital of Changzhou city , Changzhou 213001 ,Jiangsh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aster eye operation on patients with exotropia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exotropia was given master eye operation and then research the post- operation visual acuity 、surgical amount and stereopsis vision
Result: Compared with slave eye operation, the surgical results were better in the master eye operation in the surgical amount (p<0.01), post- operation visual acuity(p<0.05), stereopsis vision(p<0.05).< p="">
Conclusion:Master eye operation on patients with exotropia have better effect than slave eye operation.
Key words : Exotropia, Master eye operation, surgical amount, stereopsis vision
摘要
目的:观察主眼手术矫正共同性外斜视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60例共同性外斜视的患者进行主眼手术,观察手术量、术后视力和立体视的恢复效果
结果:通过和非主眼手术组的对比,行主眼手术者的手术量明显减小(p<0.01),术后视力、立体视均较非主眼手术组有明显提高(p<0.05)。< p="">
结论:手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时,主眼手术较非主眼手术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共同性外斜视,主眼手术,手术量,立体视
自1979年日本三井幸彦提出外斜视在主眼手术起,许多人做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在主眼手术可以减少手术量,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1〕。我们自2004年至今,观察120例外斜视病人,主眼手术者,手术量比非主眼手术的小,术后视力、立体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及分组:本组共120例,分为两组,主眼手术组60例,非主眼手术组60例,两组均含有10例矫正视力≤0.1。其中间歇性外斜视78 例,恒定性外斜视 42 例。斜视度数在15∆~50∆。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从4岁~ 25岁,7周岁以上者96例。
主眼确定方法:魔术师镊子现象〔1-2〕
用镊子夹持表面麻醉后的主眼内侧球结膜,使眼球被动内转,则从眼(对侧眼)外斜视眼向内转达正位,记此现象为主眼MF(+),如此主眼为右眼/左眼,就记做右眼/左眼MF(+)。反之,牵拉从眼(如为左眼)内侧球结膜迫使眼球内转时,主眼 (右眼)无内转,可记左眼 (一);对交替性外斜视间歇性交替性外斜视双眼均可充当主眼引发双侧MF"(+)。
根据斜视度数选择手术方法:
主眼组选择主眼外直肌后徙或主眼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非眼组选择非主眼外直肌后徙或非主眼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
术前按常州市眼耳鼻咽喉医院对共同性斜视手术量的估计设计手术方案:外直肌后徙1mm矫正2-3∆、内直肌缩短1mm矫正4-5∆、同时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1mm矫正10∆设计手术量。7周岁以下采用全身麻醉,7周岁以上患者采用局部麻醉。
观察指标:术中手术量,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位、双眼单视功能。
结果
一、视力
主眼手术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主眼手术组10只非主眼中,裸眼视力提高>1行者8只眼,其中无明显屈光状态改变者;非主眼手术组:10只非主眼中,裸眼视力提高>1行者5只眼;无明显屈光状态改变者。术后非主眼视力提高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
二、术后眼位
主眼手术组:术后一周,手术欠矫者5无过矫者,双眼正位者55例。随访6—10个月,2例手术欠矫10∆,其余58眼位均为正位,无过矫者。
非主眼手术组:术后一周,手术欠矫者9例,无过矫者,双眼正位者51例;随访6—10个月,手术欠矫者8例,另有2例术后一周正位者发展成为连续性内斜视,后经主眼二次手术治愈。
三、术后立体视的比较
主眼手术组:术后无同时视功能者10例,I级以上者28例,Ⅲ级者22例,其中22例为术前无同时视功能者,7周岁以上50例。非主眼手术组:术后无同时视功能者16例,I级以上者26例,Ⅲ级者18例,其中20例为术前无同时视功能者,7周岁以上者46例。术后I、Ⅲ级视功能恢复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p="">
四、手术情况
1.手术量与斜视度数:主眼手术组外直肌后徙1mm手术量平均可矫正3.18∆,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1mm手术量平均可矫正斜视度数9.0∆。非主眼手术组外直肌后徙1 mm手术量平均可矫正2.25∆,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1mm手术量平均可矫正7.2∆。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 p="">
2.平均手术量:主眼手术组手术量范围5-13mm,每例平均手术量10.2mm;非主眼手术组手术量范围6-15mm,每例平均手术量13.3mm;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p="">
讨论
一般认为外斜视发生时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辐辏功能障碍或融合发育不全或建立的融合又丧失引起的。日本三井幸彦于1979前提出外斜视产生原因主要是在来自主眼的异常神经冲动引起,即主眼发出的持续性异常刺激,传到从眼外直肌并引起后者收缩所致〔1〕。有人报道外斜视是异常冲动与融合辐辏相比占优势造成的,而对主眼手术是解除了异常神经冲动的作用,使融合转为优势,外斜视得以改善〔3〕。而在做MF试验时并没有解除异常神经冲动,外斜视同样能消失。因此,我们认为三井幸彦提出采用主眼手术方法矫正斜视的治疗原则,这个理论类似于永久的MF。
一、术后眼位比较
本研究采用两种手术方法,分别对60例外斜视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双眼正位者主眼手术组56倒,非主眼手术48例,两组均无过矫者;两组患者术前平均斜视度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三井幸彦的理论在本研究实践中得到验证。以往治疗斜视手术设计对无法恢复双眼单视希望的单眼视者,一般只在非注视眼上手术,但斜度过大者,必要时也可手术双眼〔4〕。本研究两组,术前非主眼矫正视力<0.1者均为10例,主眼手术组术后随访个月6-10个月,眼位均为正位;非主眼手术组中,术后随访6-10个月,3例斜视欠矫正,另有2例发展成连续性内斜视。< p="">
二、术后非主眼视力的比较
文献报道非主眼视力低于1.0的外斜视患者,主眼手术后部分非主眼视力得到改善〔5〕。本研究中,主眼手术组非主眼裸眼视力提高>1行者8只眼;非主眼手术组非主眼裸眼视力提高>1行者3只眼,但两组均没有观察到屈光状态明显改变者。术非主眼视力提高者两组比后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非主眼手术组术后眼位和非主眼视力的改善程度,进一步说明了主眼手术治疗斜视的优势。< p="">
三、术后立体视的比较
斜视是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发育的疾病之一,斜视治疗的最高原则就是消除引起双眼视觉紊乱的障碍,设法保存和恢复双眼单视功能〔6〕。有研究发现视力和立体视的发育过程都存在着有发育可属性的关键期,到5-6岁时双眼视觉趋于稳定和完善〔7〕。不少人认为7岁以上特别是成年人斜视术后无法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本研究中,主眼手术组术后无同时视功能者10例,I级视功能以上者28例,Ⅲ级视功能者22例,其中22例为术前无同时视功能者,7周岁以上者50例;非主眼手术组术后无同时视功能者16例,I级视功能以上者26例,Ⅲ级者18侧,其中20例为术前无同时视功能者,7周岁以上者46例。I、Ⅲ级视功能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本组斜视患者有96例均为7周岁以上患者,根据术后立体视觉重建情况,两组立体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亦有研究表明人类视觉系统的可塑性可以延长到12岁甚至更长,但是其可塑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8〕。综合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观点:为促进儿童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和完善必须尽早矫正斜视,矫正的目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国外一些斜视学者如Parks和Knapp赞成早期手术,Pratt—Johnson,Barlon和Tillson分析了100例手术结果,4岁前手术比4岁后手术效果好。Hardesty也同意早期手术。而Jampolsky,Burian及yon Noorden等赞成延期手术,认为对视觉尚未成熟的儿童行手术,怕术后引起过矫,发生连续性内斜视,引起弱视和丧失立体视〔9〕。
四、术中手术量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主眼手术组平均手术量明显低于非主眼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尽管术后两组患者眼位情况基本接近,但主眼手术组眼外肌1mm手术量可矫正的平均斜视度数明显大于非主眼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由此说明主眼手术与非主眼手术比较,不但疗效相同,而且前者的手术量和手术次数明显少于后者。
综上所述,治疗共同性斜视患者,主眼手术方法疗效好、损伤轻,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Mitsui Y,et a1.Jpn J Ophthalmol 1979 23:227
2.三井幸彦.斜视原因匕治疗Ⅺ.Magician s forceps phenomenon.临眼1980;34(1):68.
3.田振兰,刘伟,张存福.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6;l8(1):61-62.
4.杨景存.眼外肌病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54-355.
5.张方华.外斜视的原因和治疗.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1;(3):144-148.
6.赫雨时.斜视[M].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97-99,26-29.
7.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0.
8.刘双珍,谭佳.影响弱视儿童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的多因素分析.眼视光学杂志2008;10(4):281-284.
9.邵庆,梁平.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75例临床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05;13(5):449-450.
本文是黄永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