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睦新 三甲
魏睦新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如何区别浅表与萎缩 扬子晚报连载之五

15350人已读

慢性胃炎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有关慢性胃炎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因素: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研究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2.饮食与环境。长期饮烈酒、浓茶,食用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可破坏胃粘膜屏障易损伤胃黏膜。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疾病可造成胃体黏膜破坏、萎缩,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

我国将其分为三大类: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性胃炎。那么什么是浅表与萎缩呢?我们怎样才能辨别它们呢?

可以将我们原本的胃黏膜想象成一块肥沃的土壤,但是经常受到外界恶劣环境的侵袭如酸雨、冰雹、垃圾、废渣等等后,保护我们土壤的小草(像胃黏膜上皮)反复地被破坏,最终导致其枯萎死亡,我们的土壤慢慢地水土流失(胃底腺),最终变成沙土,不能再生长庄稼供养我们的机体。所以当我们的小草(胃黏膜上皮)并未完全的破坏,水土并未流失的情况就相当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它没有胃底腺萎缩。而当小草部分破坏后,水土流失,肥沃的土壤慢慢被沙子所替代的情况就相当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底腺通常发生萎缩,并且在胃黏膜中常见肠上皮化生(肠化)、假幽门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所以胃底腺的萎缩与否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最根本的区别。

此外,根据胃黏膜上皮细胞有无形状和功能的“叛逆”样改变,慢性胃炎(不管是浅表还是萎缩型)有可能还会有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改变。目前医学界已经把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定义为“癌前期病变”,尤其是大肠型不完全肠化与胃癌密切相关;相反,对于浅表性胃炎的肠化,一般认为与肿瘤的关系不大。

不典型增生是说胃黏膜上皮细胞形状和功能的“叛逆”更加厉害,介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本身虽然不是癌,但是癌变的概率要远远高于肠化,是隐形杀手。

魏睦新
魏睦新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