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
发表者:占永立 人已读
病例讨论
1 病历摘要
某某,男,28岁。2002年9月12日入院。患者2002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浮肿,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查尿蛋白++++,红细胞5~6个/高倍视野。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91g。血清总蛋白45.4g/L,白蛋白22.5g/L。B超:右肾10.8×5.3×2.1cm,左肾10.6×5.1×2.0cm,大量腹水及胸水。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3月30日开始口服强的松60mg/日,12周后逐渐减量,入院时每日口服35mg;依那普利5mg/日;4月4日加环磷酰胺50mg,每日3次口服,总量10g;中药日1剂(具体不详)。经以上治疗水肿逐渐减轻,至9月12日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5.44g。为明确病理诊断及进一步治疗,转诊于我院。入院时症见,双下肢轻度浮肿,腰酸、乏力,口干欲饮、口苦,稍感腹胀,纳差,小便黄,大便调。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肝炎、结核等病史。
查体:T36.4℃,BP125/75mmHg。一般情况可,咽部暗红,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心肺(-),腹水征(-),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中度浮肿。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弦滑。
实验室检查:血RBC4.48×1012/L,WBC6.9×109,HGB146g/L,N0.76,L0.20。血清总蛋白53g/L,白蛋白30g/L,总胆固醇5.8mmol/L,甘油三脂1.36mmol/L,谷丙转氨酶25U/L,谷草转氨酶22U/L。尿蛋白+++,红细胞2~3个/高倍视野,24小时尿蛋白定量6.06g。蛋白电泳:白蛋白52.9%,α1 3.8%,α2 16.2%,β16.5%,γ10.6%。IgG5.32g/L,IgA1.80g/L,IgM2.01g/L,补体C3 1.28g/L。ANA(-)、抗dsDNA(-)、抗ENA(-)、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GBM抗体(-),P-ANCA(-)、C-ANCA(-)。HBsAg(-),Auti-HBs(-),HBeAg(-),Auti-Hbe(-),Auti- HBc(-),HBV-DNA<103,Auti-HAV(-)、Auti-HCV(-)、Auti-HDV(-)、Auti-HDV(-)。双肾B超:右肾10.6×5.2×2.0cm,左肾10.7×5.0×1.9cm。
入院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诊疗经过:2002年9月9日在B超引导下行肾活检术。光镜:肾穿刺组织可见20个肾小球,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弥漫增生。系膜区、上皮下嗜复红蛋白沉积,节段性钉突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及颗粒变性,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小动脉无明显病变。免疫荧光:可见10个肾小球,IgG+++、IgA-、IgM+、C3+、C1q+、FRA-、,Alb-、HBsAg++、HBcAg+。电镜: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不规则增厚,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上皮下、基底膜内及系膜区均可见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伴病毒样颗粒,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符合膜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为决定下一步治疗于2002年9月20日进行病例讨论。
2 病历讨论
进修医师江鹏: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尿常规检查,临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据肾活检结果,病理诊为膜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以双下肢水肿为主诉,故中医诊断为“水肿”。与鼓胀之先腹部胀大,继则下肢或全身浮肿,腹皮青筋暴露等不难鉴别。外感内伤均可形成水肿。《素问.水热穴论》指出“其本在肾,其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其病理变化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其中以肾为本。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但应注意阴阳、寒热、虚实之间的错杂与转化。治疗水肿,有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等方法。该病人起病已半年余,水肿反复发作,正虚邪恋,容易形成本虚标实之证。“腰为肾之府”,腰酸、乏力,脉细,是为肾气不足;口干欲饮,舌质暗红,是为肾阴亏损;肾气亏虚,膀胱气化无权,水湿内停,故而水肿。其本虚主要为肾气阴两虚。口苦,小便黄,舌苔黄腻,此乃湿热内蕴于下焦之表现;气虚血液运行无力,形成瘀血,故舌质暗。其标实主要为湿热及瘀血。综观其症状与舌脉,中医辨证为肾气阴两虚,挟湿热及瘀血。根据辨证结果,确立中医治则为益气养阴,活血清热利湿。处方:生黄芪15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2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公英15克、黄芩12克、白花蛇草15克。分析正确与否,请各位老师指正。
主治医师李军:基本同意江鹏医师的分析。补充二点意见:一是通过本病例,应从整体上认识肝病与肾病的关系。肝病与肾病的关系,大体上可分为3种:⑴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导致的肾损害,其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其病理类型多为膜性肾病,该患者就是此种情况;⑵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继发的肾损害,病理类型主要是IgA肾病;⑶肝肾综合征,即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二是中医辨证与治疗方面补充一些看法。中医辨证的要点包括辨病性、病位。从病性分析,属本虚标实证,其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包括湿热与瘀血。从病位分析,气阴两虚的病位主要在肾,属肾气阴两虚;湿热之邪其病位主要在中下焦。根据中医“甚者独行,间者并行”的原则,治疗宜扶正祛邪,即益气养阴,活血清热利湿,江鹏医师的处方基本符合上述治则,但方中黄芩偏重于清上焦热邪,如果改为茵陈、炒枝子、车前草,清利中下、焦湿热可能更符合患者的病情。
主任医师占永立:关于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国际上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主要依据1989年全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即⑴血清HBV抗原阳性;⑵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⑶肾组织切片中找到HBV抗原。其中,第3条最为基本,缺此不可诊断。HBV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标准尚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血清HBV标志物(HBVM)阳性是否为必备条件。HBV相关性肾炎病毒血清学检测显示HBsAg和Auti-HBc是最常见的,约60%的患者可检出HBeAg,其余的患者可检出Auti-HBe。资料显示,“健康”人中,HBV-DNA的检出率可达8.8%,而1.6%HBVM全阴性,从而提示,即使HBVM全阴性亦不能除外HBV感染,究其原因可能与HBV水平低、HBV变异、HBV的一些亚型被漏检、乙肝免疫逃逸株、血清病毒学标志物水平的波动,与肾组织中的抗原不同步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等有关。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血清HBVM不是必备条件,只要肾组织中找到HBV标志物,仍可诊断为HBV相关性肾炎。从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即有以下任何一项阳性即可确诊:血清HBsAg阳性;血清HBV-DNA阳性;血清Auti-HBcIgM阳性;肝内HBcAg和(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我们可以看出,其血清血清HBsAg和HBV-DNA阴性,不能完全除外乙型肝炎。该患者其血清HBVM阴性,但其肾组织中发现了HBV标志物,故可诊断为HBV相关性肾炎。治疗方面,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治疗方法的确立,需要考虑二方面,一是乙型肝炎的治疗。患者血清HBeAg(-)、HBV-DNA<103,说明肝炎病情稳定无活动,无需特殊治疗;二是肾病的治疗。其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征,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半年前开始正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强的松)与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得到一定的缓解,因而目前肾病的治疗应主要以中药治疗为主,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疗效。同时辅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福幸普利钠(蒙诺),此类药物既可部分降低尿蛋白,又可保护肾功能,因而常配合使用。在中药辨证方面补充一些看法:慢性肾病其血瘀的形成,包括“气虚血瘀”、“久病入络”、“水病及血“等,而单纯血瘀证极少。因而在活血化瘀时常重用黄芪,并与当归、川芎等配伍,补气养血活血,同时合用益母草、穿山龙活血利水,但很少使用桃仁、红花等单纯活血化瘀之品,以免燥热伤阴,犯“虚虚”之忌。而且现代药理学的相关研究也证实:黄芪、当归对肝脏核酸代谢有作用,可保护核甘酸合成代谢的场所—细胞核;保护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并使肝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增加,即增加细胞内rRNA和mRNA的含量;抑制核糖核酸酶的活性,并增加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的活性,而肝脏是合成蛋白的重要器官,因而,黄芪、当归合用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此外,当归、黄芪合用还有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减少系膜区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改善机体代谢营养状况。
主任医师李秀英:诊断方面同意以上各位医师的分析。该患者病理表现为非典膜性肾病,非典型膜性肾病最常于Ⅴ型狼疮性肾炎及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从临床表现及血清免疫学检查可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其肾活检免疫荧光检查HBsAg++、HBcAg+,可诊断为膜性乙肝病素养相关性肾炎。诊断方面的特殊性表现为HVB阴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通过该病例的讨论能进一步加强大家对本病的认识。疾病的治疗,包括治疗原则的确立与具体治疗措施的实施。膜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原则,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⑴乙型肝炎的治疗。如HBV复制明显(HBeAg阳性及HBV-DNA>103,血清ALT异常),应联合抗乙肝病毒(如a干扰素)及抑制HBV复制(如拉米夫丁)治疗。如HBV复制明显不明显,无需特殊治疗。⑵乙肝继发膜性肾病的治疗。主要根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临床表现确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3.5g,治疗主要以中药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3.6~6g,且肾病综合征症状明显(如高度浮肿、大量胸水、腹水等),以中药及糖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如肾病综合征症状不明显,则以中药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6g,以中药及糖质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综合分析该患者的情况,从肝炎考虑,其血清HBeAg(-)、HBV-DNA<103,故乙型肝炎主要以中药护肝治疗为主,无需其他特殊治疗;从膜性肾病考虑,起病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91g,适合中药及糖质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治疗,在经过足量的糖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药治疗后,病情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从10.91g降至6.06g),目前膜性肾病的治疗应主要以中药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在具体治疗措施的落实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效果,与其剂量及疗程成正相关,故建议将蒙诺用至每日20mg。二是中医辨证分析。综合其症状与舌脉结果,辨证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为肾气阴两虚,但应当区分其气虚与阴虚的轻重,从而明确是以益气为主佐以养阴,或养阴为主佐以益气,或益气与养阴并重。患者口渴欲饮,舌质红,有阴虚火旺的表现,故治疗应养阴为主佐以益气,方中可将女贞子、旱莲草改为生地、丹皮,并加用知母、黄柏;“气有余便是火”,方中黄芪的用量不宜太大,以15~30克为宜,以免生火伤阴。标实诸邪中,除湿热及瘀血外,患者口苦,腹胀,纳差,脉弦,是为肝郁犯脾,故方中可适当佐以疏肝理脾之品,如柴胡、枳实等。总之,该病的治疗困难,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方法。
3 后记
经讨论后,确立主要治疗方案如下:主要治疗:①强的松逐渐减量;②福辛普利钠(蒙诺)20mg,每日1次;③益气养阴、活血清热中药日1剂,主方:生黄芪30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当归15克、赤、白芍各12克、川芎12克、穿山龙30克、茵陈30克、柴胡12克、枳实12克、炒枝子12克、车前草30克、知母12克、黄柏9克、焦大黄12克。2周后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4.56g,2002年9月30日出院门诊继续治疗。观察至今近1年,病情稳定无加重。
本文是占永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