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发表者:谢少波 人已读
大动脉转位诊断本身就是外科手术的一个适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根据其解剖条件、患者年龄、伴发的其它心内畸形来决定手术方法。
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姑息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
1、姑息性手术
(1)房间隔造口术或房间隔切除术
球囊房间隔造口术是一种亚急性手术,不伴有ASD或VSD的D-TGA病人明确诊断后几小时之内应当进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虽然前列腺素可保持动脉导管开放,但由于存在两个并行循环,当导管水平分流到达肺循环的血流大于肺动脉血流分流至体循环,这将增加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流量,导致左心房高压。
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增加了心房水平的双向分流,减轻了左心房的容量负荷,降低了左心房压。房间隔切除术由于创伤较大,目前临床上几乎已放弃。
(2)肺动脉环缩术 伴有巨大室间隔缺损或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早期可先行肺动脉环缩,以保证肺血管充血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至6个月或1岁以后再行纠治术。
(3)体肺动脉分流术 也称为Blalock术。对严重低氧血症,伴有肺动脉狭窄等原因,早期不能进行大动脉转换术时,可先行Blalock术,如心房内分流少,应同时行房间隔扩大术,以改善低氧血症。
2、根治性手术
根治性手术的目的就是恢复患儿正常的血液循环途径。即让静脉血流入到肺动脉而进行肺循环,让动脉血进入到主动脉进行体循环。根据转换的部位不同,分为心房水平调转,心室水平调转和大动脉根部水平的调转。
(1)心房水平调转(Mustard或Senning术):一期一般要先行姑息手术,至患儿6个月时再行此手术。由于其术后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和静脉回心受阻,而且容易导致右心室三尖瓣关闭不全,所以目前临床上较少使用。
(2)心室水平调转(Rastelli术):此手术适用于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连结大动脉出口处狭窄的患儿。由于该手术需要建立右心室到肺动脉的心脏外人工管道,所以需要在3-4岁以上施行,否侧会因为人工管道不能生长而需多次手术置换。
(3)大动脉调转术:大动脉转换术的手术年龄取决于左心室功能,一般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应在出生后2周内手术最合适,当有VSD或动脉导管足够大时,左心室压力能维持在体循环压力的2/3以上,左心室能在较长时期内适应一期大动脉转位术。
如手术年龄超过1月,必须注意左心室功能是否退化,临床上可根据心导管检查或心脏超声决定。在超声检查中室间隔位置必须居中,如偏向左侧,说明左心室压力低于右心室压力,需进一步心导管检查,左心室压力必须超过右心室压力60%。
本文是谢少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