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肺复苏
社区急救是猝死抢救成功的关键
近来在网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倒在地上没人抢救,猝死,医生说,如果当时有人给做做心肺复苏,哪怕当时有人胡乱按几下,这个学生有可以不会死。确实可惜。
心肺复苏术是指在心搏呼吸骤停、意识丧失的意外情况发生时,迅速而有效地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使其呼吸和循环得以恢复。社区急救是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急救成功的关键是前10分钟,而前10分钟内的急救技术,普通群众通过培训也可以掌握。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急救需要患者家属、社区居民和目击者及时参与,其时效性大于其后的专业抢救。因此, 向社会公众推广和普及心肺复苏等相关急救知识,规范社区急救流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心肺复苏术相关急救知识介绍如下:
1心脏骤停的标志及判断方法
1.1主要标志①突然意识丧失;②颈动脉搏动不能触及;③呼吸停止,瞳孑L散大;④皮肤黏膜呈灰色或发绀。临床上只要具备其中两项即可判定为心脏骤停。
1.2 判断方法①轻拍或轻摇并呼叫患者,如无反应即可判定为意识丧失;②救护者以手指确定患者喉结后,手指滑向一侧,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触诊有无颈动脉搏动;③用棉花纤维或羽毛放在患者鼻孑L附近看是否波动, 面部贴近患者鼻孑L感觉是否有气体呼出; ④瞳孔直径> 3.5mm且对光反应消失。如果意识丧失,同时颈动脉搏动消失, 即可判定为心脏骤停。
2心肺复苏的步骤
2.1疏通呼吸道具体措施:①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如假牙、呕吐物。②患者取仰卧位,抬高肩部使头过伸, 并适度后仰,以能提起舌根,保持气道直而通畅。方法包括推额抬颈法、推额提颏法、提颌法等。
2.2 人工呼吸方法包括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其中以口对口吹气法最为方便和有效。口对口吹气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①术者站在患者左侧,用右手捏住患者鼻孔避免吹气时气体从鼻孔逸出。②用左手托患者下颌使头后仰,术者深吸气后, 口唇紧贴患者嘴唇,口对口吹气(每次1秒以上)。若患者牙关紧闭,则实行对鼻吹气。③观察到患者胸廓扩张,为有效足够吹气量。以每次吹气量>700ml为宜,一般在700~1000ml。吹气后,头转向胸部,可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并防止吸入
患者呼出的含高二氧化碳的气体。④吸气频率为10~l2次/分。⑤吸气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⑥ 口对口呼吸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使空气进入胃内引起急性胃扩张导致横膈上抬,肺活量减少,迷走神经兴奋,从而影响心跳复苏。⑦复苏过程中注意已饮食患者的胃内容物反流, 防止误吸。⑧疑有颈椎骨折者,复苏时严禁头部过度后仰, 以防颈髓损伤。⑨有条件者可用急救吹气管或简易呼吸器。⑩婴幼儿宜采用口对口鼻法。
2.
本文是陈志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