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丁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椎体成形术

发表者:念丁芳 人已读

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医疗和社会问题,而脊椎是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最常见的部位,骨折可带来三个基本的问题,一,单节段的椎体的急性骨折,二,多节段的椎体骨折伴塌陷,并有矢状面上正常的平衡和姿势的丧失,三,多节段椎体骨折伴继发性椎管狭窄和神经压迫。根据出现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椎体成型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使用灌注剂治疗骨质疏松的椎体成型术技术,因其效果确切,得到迅速发展。

1984年,法国的Deramond首先应用经皮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的方法成功的治疗了1例长期疼痛的C2椎体血管瘤患者,此手术被称为经皮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Duquesnel首先应用PV治疗骨质疏松或恶性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1994年,PV开始在美国应用,近年来逐渐推广。对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前景。

适应症与禁忌症

掌握恰当的适应症是PV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PV主要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或肿瘤侵浸引起的疼痛,并增加椎体的强度,但不能缓解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的症状,也不能抑制肿瘤生长。治疗中是选折单纯PV治疗,还是联合应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综合考虑。

脊椎的溶骨性转移瘤和骨髓瘤是PV的主要适应症。患者常疼痛剧烈,椎骨切除+重建术可以治疗局灶性病变,但病变常为多灶性病变,。放射治疗常于治疗开始后10-14天才使90%以上的患者疼痛缓解或消失.但放疗后消弱了骨重建能力,骨重建常于放疗后2-4个月开始,尤其是对于骨髓瘤的患者,容易造成椎体塌陷,使神经受压的危险性增加.而PV能立即缓解疼痛,增加脊椎的强度和稳定性.椎体血管瘤大多是无症状的良性病变,当引起疼痛时,的行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征椎体塌陷引起的疼痛经休息,药物治疗后多数好转,无效时,可行椎体成型术治疗。尤其是活动较多,或年龄较大的患者。

无条件行急性椎管减压术的医院,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不能行椎体成型术。当椎体广泛破坏,椎体高度不到原来的1/3时,行椎体成型术操作有一定的困难。

术前检查与准备

1. 术前查体并结合影象学检查,以确定患椎部位。骨折急性期时,MRI检查矢状面T1加权像可见髓核信号减弱。骨扫描可见放射性核素活性增强。

2. 术前行常规X线和CT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以评估椎体塌陷的程度,部位和范围,椎弓根的显影的情况,椎体皮质后壁是否完整。以及是否有骨块所致的硬膜外或椎间孔狭窄。

3. 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疗效

骨质疏松的患者90%以上疼痛显著减轻或消失。疼痛缓解或消失一般发生于术后几小时或几天,平均在24小时内。有时疼痛在一过性加重后缓解。PMMA聚合后可以防止椎体塌陷加重,或形成新的塌陷,大多数的患者于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动。

作用机制

注射PMMA止痛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的机制为

1. 机械性,化学性,热效应等因素可能使病变周围组织的神经末梢破坏,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2. 灌注剂注射后可增强病变椎体的强度,使显微骨折得到固定,同时降低了应力,从而达到了止痛的作用。

本文是念丁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