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师廷明 人已读
发热是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性反应。小儿正常体温一般为36.0℃—37.0℃。喂奶、运动、哭闹、衣被过厚、气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由于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故测量体温时应排除影响准确性的各种因素。一般小儿有感染时会有高热,家长要随时注意病情的变化,进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不必过于紧张。因小儿高热并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如果发现小儿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潮红或苍白,立即测量体温,一般体温高于39℃时即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不可大意。高烧可以是一般感冒的症状,也可以是严重疾病的一个症状。患儿持续高热,就会增加氧的消耗,由于脑细胞缺氧,加之毒素对脑的刺激,患儿可出现谵妄、昏迷和惊厥。因此,当患儿出现高热时,首先应到医院检查一下,尽可能弄清原因。如果是一般疾病引起的,可以在家治疗,但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积极做好高热患儿的护理工作。
注意10大事项:
1、 宜卧床休息,以减轻机体负担,发热的小儿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散热,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特别是婴幼儿不可裹得太紧,否则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
2、小儿的居室清洁、安静,保持空气新鲜,温度以 18一20°C为宜,相对湿度在50一60%为宜。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将患儿转移到其他房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3、高热可使消化功能减弱,致使患儿食欲不振,可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粥、麦片糊等。应多给患儿补充水分,以利体内毒素排泄,降低体温。
4、 高热达39°C以上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法,目的是通过皮肤蒸发水分来散热降温。物理降温是一种可反复使用、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可用于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早期家庭护理,包括以下方式:
(1)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头部冷敷方法:将冷毛巾敷于头部,每3-5分钟更换;枕冰袋方法,将冰袋置于额头上或置于脑后,如没有冰袋可将冰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注意:皮肤和冰袋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胸部和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止心率减慢或腹泻。
(2)温水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在 24—26℃之间,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关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半小时后测体温。注意:水温不可过冷或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病情重及精神、面色、呼吸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3)温水擦浴:用毛巾浸温水(水温34°C左右),先擦头颈部、四肢,后擦躯干、腋窝及腹股沟处。擦浴后半小时测量体温。擦浴时要注意保暖,如有寒颤或脉搏、呼吸的改变及神色异常,应立即停止。
温毛巾敷:30度左右温水沾湿大毛巾裹住患儿身体,只需露出面部及足底10分钟左右。注意事项同上。
5、药物降温: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剂。
(1)口服退热剂,如托恩、泰诺林等;
(2)注射退热药物,如赖氨比林等。注意:所有退热药物必须遵医嘱执行,两次退热剂使用必须间隔4小时(有高热惊厥可按医嘱执行),用药后40分钟可测体温,检查用药效果。
6、服用退热剂后,在退热过程中患儿常会大汗淋漓,衣被被汗液湿透。出汗时要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出汗较多者可用温毛巾擦拭皮肤,并涂以爽身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果衣被被湿透,应及时调换,避免受凉,否则可导致并发肺炎。另外,还要给患儿勤洗手、洗脚,清洗外阴及肛门,以防止出现其它部位的感染。
7、注意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每日3-4次。婴幼儿可勤喂开水,既利于退热,又可清洁口腔。如有口唇干裂,可用甘油加等量水,轻轻涂抹。
8、按医嘱服药,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有反复哭闹、烦躁不安、呕吐、拒食、精神萎靡不振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 院就医。
9、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10、患儿已有过高热惊厥史,那么以后再遇到发热时,家长一定要更加积极、及时地给予退烧,而且要在体温还不到38℃时就开始退烧。以免在等待药物起效的时间里温度升高再次惊厥。反复的惊厥会损伤宝宝的大脑细胞,所以要尽量避免。患儿家属应该注意一点:孩子在最初发热后的24小时内是最容易发生抽风症状的,24小时后,抽风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因此一定要在这24小时内提高警惕。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孩子一般在5岁以后就不会再出现高热惊厥的症状了,而且95%的高热惊厥患儿不会在以后出现癫痫。
本文是师廷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