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王文 人已读
一、扶正培本,提高免疫力,祛邪抗癌
免疫力降低,可诱发肿瘤或促使其复发转移。扶正培本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而扶正类中药往往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来起治疗作用的。因此,在癌症的康复期合理的服用一段时间的中药,对于恢复体质、增强免疫力是有实用价值的。但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乱吃药,或盲目照搬他人的经验。
u 补气养血法:适用于中晚期癌症,手术、放化疗后气血亏虚而出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唇舌指甲色淡、毛发枯落、舌淡而嫩,脉细弱。
【中药】人参、黄芪、白术、云苓、黄精、山药、当归、白芍、枸杞、首乌、熟地等。
u 滋阴养血法:适用于中晚期因发热、感染、毒血症、溃烂、渗液导致阴液亏损,或合并咳血、便血等出血症状的血虚、肾阴不足证,舌红无苔,脉弦细。
【中药】熟地、当归、白芍、首乌、龙眼肉、鸡血藤、紫河车、龟板、玄参
u 养阴生津法:适用于晚期癌毒热盛,放疗后灼伤阴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便结尿赤的阴虚内热证。
【中药】北沙参,天冬,麦冬,天花粉,石斛,玉竹,玄参,生地,知母,鳖甲,乌梅。
u 温肾壮阳法:适用于中晚期癌症,放化疗后,形寒肢冷,腰酸冷痛,尿频而清,大便溏薄。
【中药】熟附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虫草,杜仲,川断
u 健脾和胃法:适用于中晚期癌症脾胃受损,食欲减退,饭后腹胀,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中药】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茯苓,薏米,陈皮,炙甘草。脾虚湿停,配行气化湿;有腹水配淡渗利湿;放化疗后胃阴不足配滋养胃阴;常与理气消食合用。
u 健脾益肾法:适用于晚期癌症,手术,放化疗后,气血不足,髓海失充,形瘦乏力,眩晕耳鸣,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纳减腹胀或肢体浮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腻,脉沉或沉细。
【中药】人参,黄芪,肉苁蓉,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枸杞,首乌,女贞子,紫河车。
u 疏肝理气法:适用于情志、胸胁、月经等;胸脘痞满,嗳气,泛恶,呕吐;下腹胀痛,里急后重;乳房胀痛;颈项瘿瘤。
【中药】陈皮、枳壳、佛手、川楝子、香附、木香、延胡索、郁金、刀豆、八月札、厚朴、蔻仁九香虫
u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血瘀证,体内或体表包块,刺痛、痛处固定;反复出血,色紫黑;低热缠绵;肌肤甲错;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或有舌下静脉粗张、青紫;脉涩滞。客观指标:血流变提示高粘;微循环障碍;结缔组织纤维化改变。
【中药】当归,丹参,益母草,凌霄花,鸡血藤,乳香,没药,三棱,莪术,蒲黄,五灵脂,石见穿,马鞭草,虎杖,刘寄奴,水蛭,血竭,鬼箭羽
u 化痰祛湿法:适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胸脘痞闷,呕恶痰涎,腹水黄疸,大便溏薄;肺癌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无名肿块,不痛不痒舌苔厚腻,脉濡或滑。
【中药】瓜蒌,皂刺,半夏,白芥子,胆星,山慈菇,贝母,苍术,藿香,佩兰,薏仁,车前子,萆薢,防己,木通
u 软坚散结法:适用于肿瘤坚硬,不痛不痒,皮色不变以及无名中毒。
【中药】海藻,昆布,海浮石,生牡蛎,夏枯草,鳖甲,藤梨根,石见穿,莪术,八月札,瓜蒌,土鳖虫,僵蚕。常与清热解毒,理气化痰合用。
u 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热毒炽盛,身热头痛,面红目赤,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尿黄便秘,局部灼热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或细数。
【中药】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半边莲,半枝莲,蒲公英,地丁,鱼腥草,败酱草,三黄,山豆根,龙胆草,石上柏。热毒易伤阴,与养阴凉血合用,寒凉易伤胃,配健脾和胃法
u 以毒攻毒法:适用于邪实正不虚,临床上常用于皮肤癌、宫颈癌、头面、四肢、乳腺及阴茎癌;也常用于食管癌、胃癌、肝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
【中药】斑蝥,蜂房,全蝎,蜈蚣,水蛭,蜣螂,蟾蜍,土鳖虫,守宫,雄黄,砒石,马钱子,洋金花,生附子,乌头,大戟,芫花。多与扶正固本同用,适可而止,慎重掌握剂量。
二、配合西医,增效减毒
由于手术、放疗、化疗等抗癌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此时配合中医药针对不同情况辨证施治,有助于增加疗效、减轻副作用,也有助于机体尽快恢复,按时、按量完成整套治疗计划。
(一)与手术配合的辨证论治原则:
术前调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补气养血,健脾益气,滋补肝肾。以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保元汤,六味地黄汤加减;
术后早期,手术、麻醉、出血、禁食、胃肠减压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以六君子汤加理气化滞药;术后营卫不固产生的虚汗,动辄汗出,以玉屏风散加太子参、五味子、白芍、浮小麦、煅龙牡等;术后并发炎症,发热,施以清热解毒法,依热邪部位,清肺热,清肝热,清胃热,清虚热;术后瘘管形成,消化液大量丢失,见于口燥咽干,纳差,恶心,舌红无苔,以养阴生津为主,药选生地、麦冬、沙参等。
术后晚期,扶正与祛邪并用,消除残余癌细胞,调节阴阳气血的同时,尽可能的用具有消症瘕,散结快,祛痰核的药,并长期服药,以减少复发和转移。
(二)与放疗配合的辨证论治原则
表现为“热邪、热毒、火邪”的致病特点,早起以清热解毒,生津润燥,补气养血为主;中期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为主;晚期以滋补肝肾为主。
放疗中副反应的治则:
1.放射性炎症:表现为热毒症状,局部灼热而痛,黏膜红肿充血,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生津润燥;1) 放射性食管炎,表现为胸骨后灼痛,吞咽尤剧,药以蒲公英,半枝莲,石见穿,三七,枳壳,仙鹤草,八月札为主;2) 放射性肺炎,表现为咳嗽、气急、咯黄痰、发热,药以沙参、麦冬、天冬、天花粉、杏仁、橘皮、百部、石膏、紫苑、款冬花等为主;3) 放射性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骶痛,药以生地,白茅根,大小蓟,仙鹤草,木通,萹蓄等为主;4) 放射性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不爽,脓血便,肛门灼热,方以葛根芩连汤,连理汤加减。
2.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疲乏无力,以六君子汤加减,呕吐加旋复花、竹茹、山药,消化不良加薏仁、木香、鸡内金、焦三仙;血象下降,表现为面色晄白,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心悸怔忡,夜寐不宁,方以四物汤、二至丸加减。
放疗后的治则
1)唾液分泌减少,口干咽燥,以玉女煎或沙参麦冬汤加减;2)局部纤维化,疼痛,僵硬,并伴有发热,红肿,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佐以益气养阴为主;3)肺纤维化,症见动则气喘、气急,或有咳嗽、咳痰,舌紫暗,苔白或黄,脉细数,治以养阴益气,软坚散结,佐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4)脊髓损伤,治以补肾填精益髓,佐以活血祛风通络。放疗后应特别注意防止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生存质量,提高长期生存率。
(三) 与化疗配合的治则
1.全身反应:临床常见头晕、面色晄白,疲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眠差,多梦易惊,二便失调。治以补气养血,滋补肝肾,常用四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汤加减。
2.消化道反应:临床常见食欲减退、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治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常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加减。
3.骨髓抑制:临床常见血象下降,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些病人还出现红细胞减少及血色素下降,严重时全血减少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治疗补气为主,辅以滋补肝肾;红细胞减少治疗应气血双补,血小板减少治疗以补气摄血、凉血止血为主。整个化疗期间均应配合中药,以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保护骨髓,促进骨髓造血机能的恢复和重建。
4.神经损伤:临床常见指端麻木等症,治疗以活血通络、补肾益气为主。
5.脏器损伤:1)中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心悸、气短、胸闷不适,严重的可发生心力衰竭。心电图有ST改变。治疗以养心益气、养血安神为主;2)中毒性肝炎,临床常见食减纳差,肝区疼痛不适,上腹饱胀,疲乏无力,严重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化验检查可见肝功转氨酶升高,治疗以清利肝胆湿热,辅以健脾益气;3)肾脏、膀胱损伤,临床常见膀胱刺激症状,化验检查常出现蛋白尿、血尿,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通淋为主。
三、中药对放、化疗的减毒作用
(一) 中药对骨髓造血机能的恢复作用
1.心脾两虚:心悸、气短、神倦乏力、头晕、食少、面色不华、眠差、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治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以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
2.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舌质偏红或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凉血,补益肝肾。方以归芍地黄丸加减。
3.脾肾阳虚:身衰体怠、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纳差、便溏、腰膝酸软、舌淡胖、苔薄白、脉细、迟。治则:温补脾肾、益气填精。方以右归饮加减。
(二) 中药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1.以肝区痛、胁胀不舒为主要症状,治则:疏肝解郁、柔肝养血。方以柴胡疏肝散和四物汤加减。
2.以乏力、腹胀、腹泻、纳差为主要症状,舌暗或淡红、脉弦细或沉细。治则:益气和胃养血。方以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加减。
3.以肝区刺痛、面色黝黑、口唇发紫、肝大为主要症状,舌暗有瘀斑、脉弦或涩。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以逍遥散和膈下逐瘀汤加减。
4.以面色鲜黄伴腹胀为主要症状,舌红苔黄或脉弦。治则:清热利湿退黄。方以茵陈蒿汤加减。
5.以单项转氨酶高为主,其他临床症状不明显者,治则:柔肝养血、清热解毒,方以当归六黄汤加减。
(三) 中药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1.以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治法方剂:
1)健脾益气利水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而面色淡黄、纳差乏力。腹胀痞满、大便溏、舌淡、齿痕、脉沉细者,方以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
2)活血化瘀利水法:适用于放疗后,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血瘀不行,临床可见面色灰暗、唇紫、舌有瘀斑、脉弦涩。方以少腹逐瘀汤合五皮饮加减。
3)淡渗利湿祛水法:适用于水肿初期症状不重,以停湿为主要症状,如水肿、腹满、小便不利、苔腻脉濡。方以五苓散合六一散加减。
2.肾功能损害以蛋白尿、BUN升高为主的治疗
天津中医医院以益母草、蝉衣、海藻、昆布为基础,阳虚者加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仙茅、仙灵脾;阴虚者加生地、熟地、女贞子、旱莲草、桑葚、枸杞子、阿胶;湿热者加黄柏、车前子、泽泻、猪苓、瞿麦、萹蓄、半枝莲、连翘;西苑医院以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等治疗蛋白尿;北京中医医院对单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蛋白尿无效者加用鹿角胶、巴戟天、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等治疗有效。
3.以血尿为主要症状的治法方剂:
1)滋阴凉血法:适用于小便短赤带血,色鲜红、可伴有耳鸣、神倦、口感不欲饮、虚烦不得眠、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方以小蓟饮子加减。
2)清热泻火法:适用于小便赤热、灼痛。心烦口渴喜饮、面赤口疮、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方以导赤散加减。
(四) 中药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及治疗
1.养阴润肺止咳法:适用于干咳少痰、口渴不欲饮、咽喉干燥、鼻燥、身热心烦、舌质红苔薄白少津或无苔,脉细数。方以清燥救肺汤加减。
2.凉血润燥法:适用于喉痒干咳、痰中带血、胸胁牵痛、胸腹灼热、或大便泄泻、舌红苔黄、脉弦数。方以阿胶黄芩汤加减。
3.清热凉营退热法:适用于身热、口渴、烦躁、大便燥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或洪大。方以玉女煎加减。
4.清热化痰法:适用于咳黄痰、胸脘痞闷、恶心纳呆、苔腻脉弦滑。方以温胆汤加减。
5.补肺益肾法:适用于久咳不已、咳则遗溺、动则气喘、舌红或淡红、苔薄脉沉细。方以百合固金汤加减。
(五) 中药对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1.心阴虚损:症见心悸胸闷、手足心热或低热、口干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或细数。方以天王补心丹加减。
2.心脾两虚:症见心悸气短、动则加重、怔忡健忘、疲乏倦怠、面色少华、舌质淡胖、脉细弱。方以归脾汤加减。
3.气阴两虚: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心烦失眠、口咽干燥、自汗盗汗、舌淡红或少津、脉细弱。方以生脉散加减。
4.心阳不足:症见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四肢不温、便溏乏力、舌淡苔薄而润、脉细。方以桂枝甘草汤加减。
5.以结代脉为主、心神不宁、动悸不安、脉律不齐。治以补益气血。滋阴和阳,方以复脉汤加减。
(六) 中药对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
1.清利下焦,通淋凉血法:适用于小便急痛、小腹胀痛、镜下血尿、舌红苔黄、脉弦数或弦,方以八正散加减。
2.健脾益肾、温补肾阳法:适用于气短乏力、腰酸倦怠、夜尿多、小便频数、自汗肢冷、舌胖、齿痕、苔白脉沉细。方以参附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3.清泻实热法:适用于尿急、尿黄赤、小便涩痛、咽红舌干、脉弦数。方以膀胱实热方加减。
4.活血散瘀凉血止痛法:适用于小腹刺痛、尿痛短赤、小便灼热、尿血、心烦口渴、夜寐不安。舌暗红,脉数。方以小蓟饮子加减。
(七) 中药对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
1.清热凉血法:适用于大便溏泄、肛门灼痛、口中干渴。舌红绛、脉弦数或细数。方以清胃散加减。
2.健脾缓急法:适用于便溏腹痛、下迫急注、乏力倦怠、苔白舌胖、脉沉细。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3.固涩止泻法:适用于泻下不止、日数十行、不思饮食、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方以真人养脏汤加减。
4.活血止血法:适用于大便下鲜血、血水样便、里急后重、舌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方以槐花散加减。
本文是王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