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泓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如何理性面对亲人离世——实施临终关怀避免过度医疗

发表者:姜泓 7人已购买 人感兴趣

摘要:
生老病死天经地义。综观人类历史长河,无数人的生老病死,相互交织,相互衔接,无数人的生老病死,继承、繁衍着历史。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就是由无数对生的期待和对死的躲避而构成。生固然珍贵,死也具有价值。死亡使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人们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去奋斗,去拼搏,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生命的价值是死亡赋予的。生命神圣是不言而喻的,它强调人的生命至上,不可侵犯。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而死亡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只能以人性的、人道的方式来维护一个人生命全程的神圣,给临终患者以人格的尊严和人道的关怀。 临终关怀古已有之。中国人素有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讲究“养老送终”,对于长辈,临终时如何使老人死得安心,就是临终关怀在家庭内的表现。不少人因错过给长辈送终的机会而追悔,凸显了临终关怀在我国民族文化习俗和文化心理的意义。中国古代官方也曾设立过初具临终关怀含义的养老机构,如唐代的“悲田院”、北宋的“福田院”、元代的“济众院”、明代的“养济院”、清朝的“普济堂”等。“临终关怀”来自英文Hospice一词。据史料记载,最早的Hospice可以追溯到公无4世纪一们名叫Fabiola的罗马贵妇人,她在自已家中无偿地为饥渴者提供食物和饮料,为贫穷的患者提供照护,以期“积德行善”。中世纪的欧洲,修道院的神父、修女,出于宗教旨意,往往在修道中或修道院旁边附设房间,用于照顾长途跋涉的朝圣者或客商,无偿地为贫病者服务。当时,最著名的Hospice是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圣伯纳德

还有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后继续阅读

购买 2.9元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