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夏斌 人已读
骨质疏松症
定义
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来体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
高危因素
不可控制因素:年龄、性别、身材瘦小、阳性家族史或易感种族与人种、太空旅行与失重等因素。
可控制因素:性激素缺乏、维生素和钙摄入不足、体力活动减少、吸烟、饮酒、药物等因素。
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诊断
临床表现1.疼痛:58%的骨质疏松患者会发生疼痛。疼痛呈弥漫性,无固定疼痛部位,检查时无压痛点,负荷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者翻身、起坐及行走困难,主要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消失,断裂产生微骨折,引起全身骨痛,以腰背痛最多见,占70%--80%。体位变化时疼痛为特征性表现。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3.骨折: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是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它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辅助检查:1.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2.骨吸收指标: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或血浆抗酒石酸酸性酸酶(TPACP)级Ⅰ型胶原C端肽(S-CTX)3.X线:骨小梁稀疏,只有当骨量下降30%才可以在X线摄片中显现。1.轻度骨质疏松仅可见椎体的纵向骨小梁增多,是因为骨质疏松早期横行骨小梁首先吸收所致。2.中度骨质疏松椎体的皮质内界较清楚,椎板的密度和椎体间密度减小,骨小梁稀少,皮质变薄。3.重度骨质疏松表现为皮质呈线状,其松质骨区的密度和软组织接近,不见骨小梁,皮质内界清楚,呈“画框样”改变,易骨折。4.骨质量、骨强度测定:骨质疏松危险性评估的最佳选择。
T值 | 诊断标准 |
+1~-1SD | 正常 |
-1~-2.5SD | 骨含量低 |
低于-2.5SD | 骨质疏松症 |
低于-2.5SD,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 | 严重骨质疏松症 |
5.CT、MRI
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青少年男性,以腰、髋和项部僵痛为主,往往伴膝、踝小腿关节肿痛。X线片表现为双骶髂关节间隙模糊、狭窄甚至消失,脊椎呈方形椎,晚期表现为脊柱竹节样变。2.骨质软化症。骨质软化症的特点为骨有机质增多,但钙化过程发生障碍,临床常有脂肪肝、胃大部切除或肾病病史。X线片可见假性骨折。3.骨髓瘤。骨髓瘤的骨骼X线片表现为边缘清晰的脱钙区,血浆球蛋白增高和尿中出现凝溶蛋白。
疾病治疗
一般治疗原则:1.增加或保持骨量2.改善骨强度3.消除诱因(病因)4.防止骨折发生5.对症处理
(一)基础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2)注意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3)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如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1)钙剂: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2)维生素D:成年人推荐剂量为5μg/d,老年人推荐剂量为5-20μg/d。(如患者伴有肾结石及高尿钙,则应慎用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
(二)药物干预(钙剂+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药三者缺一不可!)
1.抗骨吸收药物
1)双膦酸盐类:依替膦酸二钠0.2口服2次/日;依班磷酸钠2mg/唑来膦酸钠4mg静点1次/3月等。
2)降钙素类:鲑鱼降钙素50IU/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第1周1次/天;第2周1次/隔日;第3至12周1次/周。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雷诺昔芬(Raloxifene),每日60mg,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
4)雌激素类:只能用于女性患者。应全面评估利与弊,遵循以下原则:适应症:有绝经期症状(潮热、出汗等)及/或骨质疏松症及/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妇女,尤其提倡绝经早期开始用,收益更大风险更小。禁忌症: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及活动性肝病和结缔组织病为绝对禁忌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乳腺癌家族史、胆囊疾病和垂体泌乳素瘤者慎用。激素治疗的方案、剂量、制剂选择及治疗期限等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应用最低有效剂量。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尤其是乳腺和子宫)。是否继续用药应根据每位妇女的特点每年进行利弊评估。
2.促进骨形成药物
甲状旁腺激素(PTH),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危险,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年。一般剂量是20μg/d,肌肉注射,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3.其它药物
活性维生素D:更适合老年人,肾功能不全,1α羟化酶缺乏者。阿法骨化醇胶丸0.5μg/d。
(三)外科治疗
主要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vertibroplasty)和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是脊柱微创治疗的新进展之一,适用于新鲜不伴脊髓或神经根症状、疼痛严重德尔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骨痿”、“骨痹”、“骨枯”、“虚劳”、“痿痹”等论述,认为“肾主骨髓,肾虚则骨失所养致骨痿则骨痛”。肾虚可伤及脾、肺(相互滋生)、肝(肝肾同源)与精、气、血等脏器和生存基本物质。
肾阳虚型
症状:畏寒怕冷,腰背酸痛,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语音低微,胃纳不振或饮食不化,大便不实,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多淡红,或胖而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多细弱无力。
治则:当以温补肾阳为主。
方药:杜仲12g,桑寄生12g,川断12g,熟附片(先煎)9g,肉桂(后下)6g,熟地15g,山萸肉10g,仙灵脾10g,仙茅6g。
肾阴虚型
症状:腰背酸痛,午后及夜间腰背或全身有烘热感,手脚心发热,两颧潮红,夜间盗汗,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干不多饮,胃中嘈杂,知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少津,脉多细数。
治则:当以滋阴补肾为主。
方药:熟地30g,山萸肉10g,枸杞子12g,杜仲10g,知母10g,黄柏6g,龟板15g,淮山药15g,桑寄生10g,淮牛膝15g,鹿角片10g。
痹证型
症状:腰背疼痛明显,转侧不利,阴雨或劳累后加重,得暖或休息后减轻,疼痛呈刺痛或钝痛。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或有淤点。舌底静脉可呈曲张青紫,脉弦紧或浮涩。
治则:当以补益肝肾、宣痹通络为主。
方药:杜仲10g,川断10g,桑寄生12g,羌活10g,独活10g,细辛3g,秦艽10g,五加皮10g,生黄氏30g,红花5g,当归15g,苍术12g。
临床研究证明有效的中成药有:
①胶囊剂:仙灵骨葆、强骨胶囊、骨松宝、补肾健骨胶囊、肾虚骨痛胶囊、骨活素胶囊;
②片剂:抗骨松片、益肾补骨片、骨疏宁;
③颗粒剂:骨疏康冲剂、健骨冲剂、妇骨宁颗粒剂;
④其它:护骨合剂、二仙肾气丸、愈骨丸、滋肾密骨丹等。
疾病预防
从青少年期就加强运动、保证足够的钙质摄入,同时防止和积极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与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等,防止各种性腺功能障碍性疾病和生长发育性疾病;避免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可以尽量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减少今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成人期钙剂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不能单独作为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仅作为基本的辅助药物。成年后的预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延缓骨量丢失的速率和程度,对绝经后妇女来说,公认的措施是及早补充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合剂。二是预防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避免骨折的危险因素可明显降低骨折发生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