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涌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血管外科发展的机遇和未来的挑战

发表者:谷涌泉 人已读

在20世纪以前,人们对血管疾病总是束手无策,特别是在外科手术中,由于出血、凝血—感染等原因,血管被视为禁区,直到1902年Carrel发明了血管三点吻合术,为血管重建技术开创了先河,他也因此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医学奖。1927年Moniz首次逆行动脉造影,经颈动脉穿刺行颅内血管造影成功;1929年Dos Santos直接经腰部穿刺主动脉造影成功;1933年Murray发现了肝素的抗凝功能,为血管重建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53年Seldinger创用经股动脉穿刺,经导丝插入导管进行动脉造影,一直被后人所称颂和发扬。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工血管的诞生是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51年,英国医师Charles Dubost第一次使用同种异体血管替代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成功,此后许多医院施行了较多的血管重建手术。1954年,Blakemore利Voorhees用尼龙布缝合成管状进行血管移植获得成功。我国的真丝血管和Dardik脐静脉也被广泛应用。Kunlin和Oudot最早提示了血管架桥的原理,Linton倡导的大隐静脉倒转移植,DeBakey提出的主动脉夹层临床分型和DeBakev术式,至今仍在血管外科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静脉外科方面,尿激酶等溶栓药物的问世,为急性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带来了喜讯。Kistner首先提出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致下肢静脉返流及其分级和瓣膜修复的新概念极大地促进了外周静脉的发展,Palma提出的耻骨上大隐静脉转流术用于髂静脉血栓形成。

在我国,1963年陈中伟和钱允庆教授成功地进行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为我国血管外科和显微外科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腔内血管外科方面,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董宗俊教授和张建教授,于1980年在国内首次应用球囊扩张狭窄的肾动脉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取得成功,开创了我国腔内血管外科的先河。1992年国内外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教授在国内首先成功地应用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1995年以来,汪忠镐教授和景在平教授先后在我国开展了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腹主动脉瘤取得成功,使腔内血管外科的发展非常迅速。

汪忠镐教授在布加氏综合症研究方面和多发性大动脉炎外科治疗方面已步入世界领先地位,他在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在静脉重建方面的应用更有创新意义。我国年轻学者谷涌泉副主任医师在对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国内首创用桡动脉行足背动脉搭桥的新方法,使我国对糖尿病足的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我国学者对许多先天性血管畸形进行了新的认识,也有学者发现股浅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病人大多数具有通畅的股深静脉,而将此技术用于该病,开拓其指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一方面,像布加综合征、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亚洲人特有疾病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正在威胁着很多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等新的技术开始在血管外科的应用,又为我们治疗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为基础,成立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是顺应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的需要;而且将会对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研究所不但拥有4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先进的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国内一流的基础实验室;更重要的是拥有国际上著名的和国内一流的血管外科专家。同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目前我们正在承担着国家“863计划”、“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的重大课题和首都医科大学的重点课题等的研究。任何血管疾病,在我们研究所里都会得到一流的治疗和一流的服务。我们将同国内外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联合,共同攻关,一道为我国的血管外科事业做出贡献。

本文是谷涌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