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飞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如何走出“恶劣心境”

发表者:周云飞 人已读

深圳特区报2012-08-13,C07版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 通讯员 邵春晓

22岁的小方心情差已经有七八年了,没有什么高兴的事情,觉得生活累没意思,记忆力下降,思考变得迟钝,并自卑地认为自己笨。他从小恨父母,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只有打骂和漠视。他没有朋友,也少与人来往,常把自己关在家里。觉得上班及结婚没意思,并说今后不会结婚。小方被深圳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医师周云飞博士诊断为“恶劣心境”,周博士以小方的个案分析来支招人们该如何走出“恶劣心境”。

对父母爱恨交加的矛盾情感让他陷入心灵困境

自卑心理——感觉自己记忆力下降,思考变迟钝,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得多……

患者自述:“记得从小母亲就常当众说我傻。家人常嘲笑我是个呆子,看起来呆呆的。后来发现自己确实是呆,就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开始闷闷不乐。初一那年,记忆力已开始衰退,特别是回忆过去的事情时特别吃力,老师教体操只能学到一两个动作,注意力也不能集中,严重影响了学习。自己的自尊心又特别强,生怕别人嘲笑、说我笨。所以心理压力特别大,常故意上学迟到。”

心理分析:我们关于自身(如自卑或自信的个性特征)的潜在信念,是在童年期(主要是在6-12岁)发展形成的。在童年期,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主要来自父母、老师等外界的评价,并内化为自我,故而周围人消极的评价易形成自卑的个性。因此,小方的自卑情结显然与他童年的体验有关。

成年后,小方从根本上消极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存在的价值,是因为他在童年就已经形成了自卑情结,尤其是当他遇到那些能重现童年经历的压力事件(如学习失败、工作挫折等)时,潜在的自卑情结就被激活,此时他转而倾向用自尊来克服自卑。一般来说,越自卑的人自尊心越强。

愤怒——自己有时说话和做事都挺绝的,几乎每次都想致对方于死地……

患者自述:“有一次白天与父亲吵了一架,晚上睡到半夜时突然想起这令人生气的事,脑海里突然出现嗡嗡的感觉,大脑一片混乱,这使我很难受,试图想把这种感觉变成梦,从此我每个晚上都会做梦。开始的梦都接近事实,后来越来越脱离实际。经常在梦里与人打架,而且每次都是我赢。有一次梦见在打一个人,是曾欺负过我兄弟、而且不把我家人特别是我父亲放在眼里的邻居,梦中我拿根铁棍拼命打对方的头,对方也不还手,像是愿意接受惩罚。”

心理分析:无意识的冲突和童年早期形成的敌意情绪在抑郁形成中起了关键的作用,童年时小方的个人期待和要求不能被父母满足,加上受到父母的漠视和打骂,使他产生愤怒的情绪。成人后,在类似的情景中,会无意识地唤醒童年期的敌意,而将愤怒投射到他人身上,所以时常发脾气、并且每次都想致对方于死地。

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虚幻满足,从小方重复的梦中,亦可分析到他被压抑的愤怒,一般来说,梦境状态时理性批判会减弱,此时内心压抑的愿望比较容易避开意识的检查(骗过了自己)、通过梦的伪装获得满足。

恐惧——一个人单独在外时总是担心会有人从背后偷袭,所以自己经常边走路边回头看……

患者自述:“近来自己总是很容易受到惊吓。一个喇叭声、甚至一个敲门声都会吓到自己。”

心理分析:小方内心充满着愤怒和恨的情绪,但基于良心和道德,他不大可能放任自己对父母的愤怒。同样,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对抗邻居,他的“自我”也只能将对邻居等人的仇恨压抑。但是,当压抑的力量不够强大时,愤怒和仇恨的力量就会重新被激活,此时的自我就会恐惧,并将恐惧向外投射,产生担心和害怕。

抑郁——没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兴趣明显减退,感觉生活累、没意思……

患者自述:“童年时叔叔欺负我家,追打父母,当时想杀掉叔叔。”

心理分析:爱恨冲突和矛盾情感容易致抑郁情绪,而抑郁的根源则是愤怒。人性中固有的破坏冲动(如愤怒)总是要竭力地寻求宣泄。如果这种冲动对外界实施(比如小方对父母的愤怒),可能会导致良心的谴责和罪恶感。因为子女对父母有一种天生的、与生俱来的爱,正如父爱与母爱一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小方一方面对自己的父母(包括其叔叔和邻居)有愤怒,但当“叔叔追打父母时想杀掉叔叔”,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爱自己的父母的。因此,这种愤怒冲动不可能施之于其父母,就只能对内转向小方自己,即自己对自己的愤怒、自责和自我怨恨,以及自我惩罚及赎罪。这就是抑郁和消极观念的根源。

孤僻——自己租了一个房间,没有朋友,平时很少与人来往……

患者自述:“童年时很爱跟小朋友一起玩,有说有笑非常开心。后来家里因和邻居有点冲突,就不让我出去玩,从此就很少与他人来往。虽然后来也认识一些新朋友,但因为我的暴躁,总是与人闹矛盾,所以初中时就不出去了,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闷闷不乐,度日如年。不是不想与人玩,而是不知道跟谁去玩。初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内心非常孤独,整天一个人关在房子里,实在无聊了就骑单车到市场那里转一圈再回来。最近一年总有个感觉,担心有一天连自己的家在哪里都忘记了。”

心理分析:依恋理论认为,童年时与父母的关系,会决定一个人长大后与人交往时的亲密程度。童年期父母过分溺爱的孩子,长大后情感比较依赖;父母忽视和冷漠的孩子,长大后相对倾向于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小方童年期的记忆多为父母对他的冷漠和打骂,因此长大后他几乎没有朋友,而且父母限制他与同龄人的交往也损害了小方与他人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但是,越是个体心理所缺少的,就越需要获得补偿,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小方内心其实是需要亲密关系的,所以他常会因此而感到异常的孤独。

对婚姻的恐惧——认为上班及结婚没意思……

患者自述:“父亲不务正业,父母常吵架。很讨厌父亲。有时我在哭,或者我迷路了,母亲也不会理睬我。父亲小时候对我拳打脚踢。”

心理分析:每个人最先看到的婚姻,就是自己父母的婚姻。小方从小看到婚姻中的父母经常吵架,而这样的婚姻中的孩子也很不幸福:母亲在情感上漠视,父亲则拳打脚踢。这些使小方无意识地认为,婚姻中的各方都充满了痛苦和不幸。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时期的无意识的经验并没有被完全忘记,当他面对婚姻时,那些痛苦和不幸的感受就可能重新被激活,导致对婚姻的恐惧,从而产生回避行为。

白日梦——今后想沉迷于文学,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自己喜欢就行……

患者自述:“我有个不良习惯:特爱幻想。整天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想那些能给自己带来荣誉的事,比如在某些场合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

心理分析:白日梦也是一种愿望的满足,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获得成功,就通过幻想去满足。小方内心有强烈的自卑感,渴望通过成功来克服自卑。但现实生活中他无法办到,于是就通过绘画、文学及幻想等白日梦寻求满足。同时,通过生活在幻想虚幻的世界,来回避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这反过来又强化了小方的白日梦。

专家支招

如何走出心灵困境

通过以上深挖的心理分析可以发现,小方内心对父母爱恨交加的矛盾情感,是导致他内心冲突和抑郁的根源。一个人对父母的爱是天性和不可改变的,因此,如何化解小方内心对父母等人的愤怒和仇恨,是对他进行心理治疗的最主要环节。

首先,化解内心的愤怒和仇恨。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手段,使小方宣泄愤怒,当他的愤怒情绪宣泄完后,就会对父母产生新的感觉,然后理解父母。因为内心的矛盾会削弱自己的力量,通过帮助小方在内心中进行自己与父母的谈判,可以使他的心灵变得和谐,更加有力量。

其次,释放负面情绪。压抑的愤怒及痛苦会导致心理症状,因此,解除症状的关键,在于使小方压抑多年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通过心理治疗师的帮助,让小方去回忆痛苦的记忆,并且说出来,让过去的事情一步步、一桩桩露出真相,情感就会在这种大量的宣泄中得以释放,症状就会消失。

第三,走出白日梦。小方所回避的是过去的痛苦记忆,因此,治疗师需要帮助小方从白日梦中走出。在治疗的过程中,早期的创伤性因素会进入治疗情境,一些失败的环境因素也会再现,但此时容纳性的环境替代失败的环境,小方就会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完全的修复,并做出根本的改变,从而使他从对过去的“固着”状态回归现实世界,走出心灵的困境。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