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素银
主任医师 教授
副院长
心理咨询科桑文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5
精神科于雪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心理咨询科张香云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心理咨询科张勇
主任医师
3.4
心理咨询科刘卉兰
主任医师
3.4
心理咨询科崔利军
主任医师
3.4
心理咨询科文素荣
主任医师
3.4
心理咨询科狄亚琴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心理咨询科张萍
主治医师
3.4
徐涛
副主任医师
3.3
心理咨询科刘建丛
副主任医师
3.3
心理咨询科张欣
副主任医师
3.3
心理咨询科李林
主治医师
3.3
心理咨询科徐保彦
主治医师
3.3
心理咨询科刘颖
主治医师
3.3
心理咨询科王伟杰
主治医师
3.3
心理咨询科陈峰
医师
3.3
心理咨询科杨鸣霄
心理咨询师
3.3
青春期叛逆会表现为: 1、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和朋友同学在一起。青春期孩子开始与父母公开对着干,但与朋友们却打得火热。和父母说不上几句话,但与朋友能聊几个小时的电话。朋友在楼下吆喝一声,孩子饭都不吃就跑出去了。提前与孩子约定好的事情,也会因为朋友的一个突发的提议,而推掉与父母的约定。 2、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变强,与父母冲突会增多。青春期的孩子正在试图发展自己做决定的权利。他们不再像小时候一样温顺地听从父母的安排。即使看父母看来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却是自我独立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13~17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主要集中以下几点:学习、睡觉时间、交友情况等方面。 3、烦躁、抑郁、情绪波动是青春期孩子情绪的特点。有时情绪高涨、热情洋溢,有时又消极低沉、孤独压抑。而这种情绪的波动却是青春期孩子难以控制的。所以,即使与父母一个小小冲突,也可能引起他们暴发突发式的情绪反应。 原因分析:你是否一直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 大部分家长心里总认为孩子小,对孩子做的事情不放心,担心孩子做不好,认为孩子没经验,不愿放手。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正确的,如果孩子不想沟通,那也是孩子的问题!不断对孩子强调:爸爸妈妈做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不明白?你必须听爸妈的话,不听话就伤了爸妈的心等等,来给孩子施加压力。父母只是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出发,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结果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使孩子与父母之间沟通的渠道越来越不顺畅,孩子就会更加珍惜和朋友的关系,越来越依赖朋友。找不到合适的朋友去沟通,就会依赖游戏宣泄自己的情绪。甚至早恋找寻情感的依托。 学会四大沟通技巧,改善你和孩子关系 1.信任你的孩子。 每个家长都知道,我们的孩子终将会离开自己,踏上自己的人生路。但家长还是忍不住会担忧:我们也不是担心孩子多贪玩,只是担心孩子交到不好的朋友该怎么办?于是就开始干涉孩子的生活,甚至开始监视自己的孩中子。禁忌:千万不要告诉孩子说,不要和那种孩子玩。 这句话包含的信息,除了让孩子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朋友,因为自己的原因被父母排斥,自发的就想为朋友辩护。还让孩子感觉到了被否定。因为只有孩子自己知道,自己和朋友有共同语言,知道互相遇到的问题,能够互相理解。 在父母心里“那种孩子”的概念是学习成绩差,生活态度不端正。但是孩子会对父母单方面用成绩评价朋友好坏的态度感到失望。他们会认为:学习成绩能决定一个人的好坏吗?一旦父母有了此类做法,在父母没有详细解释时,孩子就会封闭自己,不想再谈论这类问题。时间长了,孩子也不再信任自己的父母,会觉得父母没有一个客观冷静的评价,只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判断。 总之,“不要和那种孩子玩”之类的语言只会对造成反效果。这类语言对于幼儿园或者小学生的小学生比较有用,但对青春期已经有了自己是非观和判断力的孩子而言,这样的语言不会起到作用。 2.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 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学坏,男孩子会不会学会抽烟、喝酒。问孩子在外面做什么,孩子不说,逼急了,又担心孩子学会撒谎。 这个原则的重点,不是孩子应该和谁玩,而是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比如抽烟,喝酒,撒谎等。 制定原则时,家长一定要明确区分好坏的标准。明确告诉孩子不好的行为以及这样界定的原因。对于绝对禁止的行为,父母一定要坚定的指出,并让孩子理解。而对于“不可以做”以外的行为准则,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决定。比如规定回家时间。“回家时间”是激化父母与孩子最大的矛盾点。若父母单方面规定时间,孩子内心就会产生反抗心理。这时候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双方共同商量。要知道,强迫性的原则只会让孩子感觉到是一种唠叨而不是需要遵守的约定。 3.主动了解孩子的朋友。 父母越是了解孩子的朋友群,与孩子的关系往往越融洽。很多父母觉得与孩子交流越来越少,没有共同语言。这时候如果父母认识孩子的朋友,并从这个方向切入,自然的展开话题,这样就与孩子就有了共同的关注点。另外,也可以借此更清楚的了解孩子的状况。但父母不能因为想了解孩子的朋友就对孩子进行盘问,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在盘根问底。孩子本来刚想与父母谈论关于朋友遇到的一些烦恼,却因为父母详细的盘问,不再想与父母继续交流,不想回答父母的话。 父母想和孩子交流,应该先学会去倾听孩子,即使需要马上纠正孩子的错误,也应该先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为孩子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家庭氛围非常重要。 4. 为孩子创造与朋友相处的良好环境。 让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玩,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轻松的环境,让孩子相信,虽然爸爸妈妈在家,但却不会干涉他们的一举一动。如果父母都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去爱孩子的朋友,抱着他们能成为孩子一生的挚友的心态去宽容的对待他们。如果家长能采取这样的态度对他们,孩子的内心一定会非常感激自己的父母。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机会,一起看看优秀的影片,一起看看展览,参加一些体育运动等,也都是一些比较不错的选择,对孩子来说,也都是比较有意义的活动。 孩子小的时候,通常是父母带着孩子去体验各种新的生活。当孩子长大后,父母也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标准去体验自己想要的生活了,不是拉着父母的手,而是与朋友一起同行,这可以让孩子兴奋不已,也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些美好的过去需要我们家长去创造。
焦虑不是有害的; 焦虑不等于个人的软弱; 思维只是思维而不是现实; 情绪并非是现实的直接反应; 当我体验到焦虑时,我有更焦虑的想法; 如果我更焦虑,它并不会让世界更危险; 控制焦虑会引发更多的焦虑; 为了降低焦虑,我必须愿意体验焦虑。
精神科病房里总是能看到我们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反复住院的患者,这类患者大多都是停药或者减药后病情反复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知识宣教不到位,还有就是患者出院回家后,家属对患者的监督、照顾做的不到位。患者康复后需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家属应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鼓励多与人沟通,这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起了很大的帮助。
总访问量 2,379,173次
在线服务患者 3,595位
科普文章 62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