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临床表现复杂,病因多样,以劳损和退行性变疾病为多,病程多较长。治疗因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原因如下:(一)脊椎源性 1.退行性:椎管狭窄、脊椎滑脱、脊椎关节病、退行性椎间盘病变。 2.炎症:AS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炎。 3.代谢性:OP 骨软化症、纤维囊性骨炎。 4.感染性:细菌性 结核性、其它感染。 5.肿瘤性:良性、恶性、转移性 6.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移行椎、脊椎滑脱、椎间假关节。(二)神经源性1.神经根或神经周围病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脱位、骨质增生、肿瘤、硬膜外血肿、脓肿。2.神经根或神经炎、带状疱疹、腰神经根炎、其它神经炎。3.神经根或神经纤维化 蛛网膜炎、腰神经根袖纤维化。(三)牵涉性 1.内脏疾病:肾输尿管病变、 子宫及附件疾病、膀胱及前列腺疾病、结肠及直肠疾病。 2.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或髂部动脉阻塞、肾动脉栓塞。 3.腹膜后肿物:淋巴肉瘤、柯杰金氏病。二、脊柱相关疼痛诊断思维规范的临床思维要建立在系统完整的病史、系统理学检查和丰富的解剖与病理生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临床思维过程:待就诊阶段、诊断阶段和治疗阶段待就诊阶段: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程序化的医学思维方法。诊断阶段:认知—资料的完整病史、体查、辅助检查。判断:强调临床资料应用分析,不可先入为主。强调自我判断,不可人人云亦云。排除推理—横向思维 演绎推理—纵向思维治疗阶段: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修正诊断治疗方案。 临床思维的特点:整体和局部:提出假设----模糊性特异性排除:检验假设----系统性 三、脊柱相关疼痛的临床诊断定性(因)诊断 软组织(外伤/劳损)、骨关节退变或骨折 、炎症(结核、 风湿等)、肿瘤、先天性 、牵涉性 、血管性、代谢性、精神因素。定位诊断脊柱的病变 (椎管内外) 、颈肩臂、胸腹臀腿病变 、骶髂关节和髋病变、内脏牵涉 、神经源性、血管源性。受累解剖结构:软组织、骨关节、椎管椎管内外的鉴别:依据病史特点、理学检查、辅助检查。(一)病史特点:静息痛与运动痛、颈椎活动、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一日疼痛的变化、是否向胸腹下肢放射,疼痛的性质、病程演变特点、椎管内的极端情况。1.静息痛与运动痛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由于肌挛、肌挛缩变性粘连的病理性改变。软组织痉挛,病损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加剧。伴随脊柱力学改变者活动站立加重。单纯软组织炎症适当的活动或行走,疼痛可以逐渐缓解。椎管内硬膜囊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的炎症反应,只有采取制动的卧姿下(脊柱无纵向压力)才能使炎症得到控制或消退。颈段病变则上肢屈曲上举位可使症状缓解。腰椎负重状态下的活动使神经鞘膜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加剧,突出的腰间盘或增厚的黄韧带都是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刺激物。运动后加剧疼痛,或运动后突发疼痛,而在静卧时能缓解这种病理性刺激。2.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 胸腰段椎管内病变由于脑脊液压力的增高而对神经根或硬脊膜产生直接加压作用,当神经处于激惹状态时,自然会因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加剧疼痛。下腰病变的患者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轴向压力则会抵消部分增高的腹压,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疼痛。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疼痛则少有受到腹压变化的影响。3.一日疼痛的变化 椎管外病变的特点: 软组织损害性:晨间或固定体位疼痛明显,腰段部分病人甚至凌晨时刻因痛醒而不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缓解疼痛,白昼一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 牵涉性:常伴有晚间痛,静息痛,多数活动后无不能缓解。因原发疾病的阶段和受累及的脏器范围不同,除腰背疼痛外要注意其它伴随症状。椎管内病变特点:椎间盘病变:患者在一日之中晨起乃是腰腿感觉最佳时刻,无痛或轻微疼痛,如下床行走活动则以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明显,坐位姿势也使疼痛更快加重。如果为椎间隙感染,相应棘间叩痛明确。椎管占位:常常呈持续性,可有间歇性加重,渐进性发展,多伴有节段性脊神经区运动及感改变。椎管或椎体病变:以转移癌为多,伴静息痛,但活动加重。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改变未累及神经解剖通道时以胸腰背局部为主,活动加重,休息好转。4.疼痛的性质:椎管内病变:性质为锐痛、电刺激感 位置明确,胸段多伴有胸腹部疼痛,腰段可向小腿放射。椎管外病变:深部钝痛,部位不明确,痛不过膝。5.病程演变特点: 椎管外组织损害:疼痛可以突然发作,但一般在短期内即可缓解,且间歇期(缓解症状)长,自限性明显,勿需特殊处理。椎管内病变: 颈段病变多合并有双上肢感觉变化及运动障碍,早期以感觉改变为主,后期可伴有肩臂疼痛,甚至下肢运动感觉障碍。胸段多有胸腹区疼痛,可呈发作性,渐进性加重,后期多伴有支配区感觉障碍可下肢功能障碍。腰段多诱发腰腿痛,发作有间歇期,渐频,发作期长,一般须2-6周经专门治疗方能缓解。可无明显的诱因,间歇期缩短。 发作性腰腿部疼痛如由自行缓解转而不能缓解,应考虑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所致。提示两类不同损害导致腰脊柱的稳定性破坏,也是病情严重性的表现。 症状倘若脊背疼痛持续发展,进行性加重,且出现下肢无力、沉重或萎缩现象,要注意神经损害的节段性与程度,高度怀疑椎管内肿瘤的存在。(二)理学检查 一般检查:1.脊柱形态;2.腰椎活动度;3.压痛点;4.下肢肌肉萎缩;5.肌力改变;6.感觉减退;7.反射改变。 特殊检查:1.直腿抬高试验;2.健肢抬高试验;3.直腿抬高加强试验;4.下肢肌肉萎缩;5.仰卧挺腹试验;6.屈颈试验;7.屈髋伸膝试验。(三)辅助检查:1.腰椎正侧位片;2.腰椎CT;3.腰椎MRI;4.肌电图。(四)其它特殊检查:1.血管造影;2.实验室相关检查;3.SPECT;4.超声。四、椎间盘源性以外脊柱相关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一)脊柱肿瘤病变1.椎管内肿瘤 夜间痛和休息痛是临床上鉴别椎管内肿瘤的要点之一。颈段多伴有肩臂疼痛麻木,后期可至脊髓损害,胸段病变者除胸背部局部症状外,常常伴有胸腹部疼痛,部分病人以下肢肌紧张麻木为主,时有下肢放射痛加剧,夜间更明显,而当直立或行走后疼痛则有所缓解。且疼痛性质呈刺激样.体检:颈胸病变常有与脊髓平面一致损害体征,而腰段在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要注意其与椎间盘病变平面不一致这一特点。表现为压痛部位一般在肿瘤相应部位;下肢疼痛或感觉障碍区域与椎间盘突出平面不一致或有多神经根受累的表现;不能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解释排尿困难的原因,腰骶MRI鉴别2.椎体转移癌 对曾有恶性肿瘤病史的腰腿痛患者,应首先考虑腰椎转移癌的可能。夜间痛和休息痛,逐日加重 体重下降 发热消瘦食欲下降。血沉、碱性磷酸酶不同程度的升高。(二)休门氏病休门氏病(Scheuermanns disease)是指发生在青少年胸椎脊柱的病变,由Scheuermann于1920年首先报道。病因不清、多个椎体楔形变致胸椎后凸畸形,椎间盘变性的疾病,截瘫少见。 常常因为胸腰腿疼痛而就诊。由于合并椎间盘变性突出,多数病有典型的腰腿疼痛症状与体征,伴渐进性下肢无力麻木及双下肢疼痛麻木,应特别注意与少年型损伤性椎间盘突出症鉴别。体检:多伴有脊柱胸腰部侧弯,部分伴后突畸形,身高较同龄人明显矮小。脊柱局部有叩压痛。神经根牵拉征可呈阳性。累及脊髓者可查见神经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脊柱正侧位片可见与年龄不一致的应力性改变,椎体楔形变,双凹征,椎间隙变窄,脊柱侧弯。MRI可见椎体楔形压缩,许莫氏结节形成,椎间盘变性突出等。(三)脊柱源性腹痛 腹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由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也是诊断过程中首先考虑的病因。许多腹痛在临床上往往无明显腹部脏器病变表现,常常是由于脊柱病变所引起。由于经腹部症状而求诊,在诊治过程中常常反复求治,疗效不佳,病人十分痛苦。其发病机制:腹部神经分布有脊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脊神经分布于腹壁及腹膜的壁层来自T6-L1脊髓节段,内脏感觉神经分布于腹腔内器官及脏层腹膜,内脏神经与脊神经之间有感应性联系。脊柱任何能够刺激或者压迫内脏感觉神经的改变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腹痛。同时脊柱结核、椎体血管瘤、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内肿瘤及感染等脊柱、椎管病变可直接刺激、压迫或破坏腹腔内脏感觉脊神经或初级中枢,引起腹痛。临床症状多以腹痛为首要症状,大约1/4的病例合并有腰背疼痛,大部分病例(75%)可见脊旁压痛、竖棘肌张力增高,但很少有腹部体征。多数疼痛与体位相关,约半数病人劳累可引发腹部疼痛发作。除了临床表现外,腹部及胸腰部辅助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腹部辅助检查可以排外腹部疾病,如腹部B超、X线、CT及内窥镜检查。所有行腹部检查者,无阳性发现。胸腰部X线、CT、MRI检查有确诊价值,有近35%病例有阳性表现,而大部分病例脊柱无阳性发现(65%)。(四)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本病起病隐匿,症状表现复杂多样,误漏诊常有发生。国内文献报道其误诊率达到54.7%-78.8%,其中多数误诊在半年以上,并且多次误诊,有的误诊时间达数年之久。较多患者以骨骼疼痛为首发症状,其中半数患者合并腰背胸疼痛症状,以腰背部脊椎为最多。后期可出现全身其它扁骨疼痛。临床对大于50岁腰痛疼痛患者,应关注其疼痛性质与疼痛变化规律,充分了解病人一般情况。结合血液常规与生化,及影像学检查与骨髓象不难确诊。(五)十二指肠溃疡经典消化道疾病,但十二指肠后壁溃疡时,往往出现腰背部疼痛,疼痛与饮食无明显相关性。疼痛呈发作性以腰背部刀割样痛钝胀痛为主,呈持续性,午后及夜间疼痛明显,步行后疼痛稍缓解。常常无明显腹部体征,在未形成梗阻时,内镜检查常有漏诊。临床对无明显脊柱影像学改变的腰背痛,仔细询问病人既往消化道病史,查体无神经定位体征,下胸段竖棘肌张力多有增高,并压痛,部分病可有腹部放射痛,应该特别注意与脊柱源性腹痛鉴别。监测大便常规,多可发现有潜血阳性。隔夜空腹次日内镜检查有利于全面诊断。(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早期可只有背部、脊椎、髋部、胸肋骨处或四肢,伴有压痛。后期出现渐进性头痛,全身疼痛。常诉下肢不能支持重量,行走困难,容易被误诊骨质疏松症,或脊柱退行性变。 多数病人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差、便秘、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十二指肠溃疡病,严重者可出现胃溃疡病和胰腺炎。常常以消化道疾病独立治疗。 肾脏病变:肾结石,肾钙化和肾功能不全合并感染。 神经系统出现下肢近端肌肉萎缩、乏力、易倦、抽搐。心血管系统出现心悸、室性期前收缩,束枝传导阻滞,ST段缩短,Q-T间期缩短,U波增高。结合病史与症候群,查血电解质、尿症、血清甲状旁腺素测定测定血清iPTH,骨片多可明确诊断。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常温常压下可自行分解为氧气,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并具有杀菌、抗病毒、消炎、镇痛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效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及骨关节疾病的治疗、创伤及难治性溃疡的治疗、癌症的辅助治疗、抗自由基防衰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风及病毒性肝炎、阴道炎、龋病等疾病的治疗,其临床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下面我们主要看一下臭氧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1椎间盘突出症 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尤其是当纤维不的退变软包容的髓核退变快时,易出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臭氧治疗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意大利Siena大学Bocci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即对臭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具有消炎、止痛及溶解髓核内的蛋白多糖等作用。2001年俞志坚等,系统研究了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显示实验髓核体积明显变小,由正常 明胶冻样最终变成白色乳酪样,弹性差,易碎裂,电镜下实验髓核细胞计数稀少,可见较多坏死细胞的残迹,实验髓核的存活细胞突起消失或短小,且这些细胞内细胞器数目和糖原颗粒均明显减少,髓核基质内不能见到正常髓核基质内的大泡样结构,正常呈网状排列的胶原纤维亦变为致密排列,试验表明臭氧能损害髓核内的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功能,最终导致髓核内水份丧失,髓核体积明显减小,椎间盘内压降低。 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机制可以归结为:a)氧化蛋白多糖、增强糖酵解。臭氧注入髓核后能直接氧化蛋白多糖复合体,同时臭氧与髓核内水结合后,生成活性氧,其可破坏蛋白多糖复合体中氨基酸及·CH基团中的双键。b)破坏髓核细胞、使髓核基质纤维化。臭氧能破坏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其他功能蛋白基团,从而改变细胞膜通透性。c)消炎镇痛作用。臭氧的抗炎机制主要包括:1)刺激拮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释放;2)刺激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以中和炎症反应中过量的ROS;3)刺激细胞内皮释放NO及PDGF等引起血管扩张,从而达到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4)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缓激肽及疼痛复合物的释放。Bocci[6]认为臭氧的镇痛机制是通过抑制无髓损伤系统,并通过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而起作用。 2盘外注射原理:突出的髓核及纤维环压迫硬脊膜、神经根及周围静脉,引起回流障碍,出现渗出和组织水肿。纤维环断裂后释放的糖蛋白和β蛋白等作为抗原物质,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无菌性炎症。臭氧可刺激氧化酶过度表达,中和炎症反应中过量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释放,扩张血管,改善回流,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水肿。 最终盘内溶核盘外注射两者结合据抗无菌性炎症让椎间盘达到真正治疗的目的。因此,有人将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这一方法称为臭氧溶核术(ozone chemonucleolysis)。 优点:三氧治疗经腰椎间盘突出,不开刀,无痛苦,少感染,无耐药性。操作简单,治后不降低患者运动能力。3骨关节病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迅速上升的非炎症、慢性、进行性侵犯活动关节的疾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关节软骨的蛋白多糖合成受到抑制及胶原纤维受到破坏,软骨丧失其弹性,增加了液压渗透性而使软骨细胞承受的压应力增高,分解酶增多,润滑作用下降而使关节软骨表面破坏。至于关节疼痛,Wyke认为关节部位无髓感受器正常无活性,仅被关节的高度紧张力增强或暴露于化学刺激物如乳酸、组胺、神经肽、前列腺素和激肽激活,考虑为机械源性或/和化学源性作用的结果。 目前骨性关节炎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避免或减少畸形,减少病情进展的风险性及有利于受损关节的修复。而实验研究显示臭氧可刺激氧化酶过度表达,中和炎症反应中过量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拮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或抑制细胞因子(如IL10、TGFβ等)释放,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及PDGF等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回流,从而达到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同时臭氧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并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肽等物质,达到镇痛作用。其次臭氧通过改变关节腔内的内环境,从而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再生,延缓关节退行速度。 在临床应用中,有报道将臭氧与环境酸钠进行比较,观察两者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第2、3月关节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臭氧治疗效果优于玻璃酸钠,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4软组织疾病 腰肌劳损、肩周炎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改善功能为主,病变局部注射臭氧,利用臭氧消炎镇痛的作用,改善不适症状。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目的是要缓解梨状肌的充血、水肿、痉挛和增生肥厚第一系列急、慢性无菌性炎症过程,解除其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和压迫,利用臭氧治疗无菌性炎症,不仅能迅速止痛,而且在减少组织充血、促进水肿消散、改善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1988年,意大利医生Verga首先将臭氧注入腰大肌及椎旁间隙治疗腰腿痛,2001年Tabaracci报道将臭氧用于治疗腰肌劳损效果显著,Fabris于2003年报道采用颈椎旁肌肉注射臭氧治疗颈痛及颈僵直,有效率为87.5%。臭氧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廉价、有效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易对呼吸道及角膜等器官和组织造成损伤,且其损伤程度与臭氧的浓度呈正相关,于是人们尝试使用低浓度臭氧进行治疗。关于医用臭氧治疗浓度,Bocci将其分为3类,即高浓度(50~80 ug/mL),中等浓度(30~50 ug/mL)和低浓度(10~30 ug/mL)。2004年俞志坚[13]等用6 ug/mL低浓度臭氧行犬椎间盘及椎管内注射试验,结果示低浓度医用臭氧对正常髓核组织影响轻微,提示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达到一定的臭氧浓度才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臭氧过量将增加氧化性压力而导致细胞发生死亡,微量的臭氧将不足以产生临床治疗效果,因此适宜的臭氧剂量是临床应用中的关键。不同的组织对臭氧有不同的耐受力,所以根据不同部位及不同疾病而采用不同浓度的臭氧来治疗,使之既不产生氧化性损伤,又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5关节腔内治疗法:膝关节滑膜炎、滑囊炎、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病、股骨节退行性疾病等疾病 治疗原理: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通过关节腔穿刺将不同浓度的O3注射到病灶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1.关节腔内穿刺,用生理盐水反复多次冲洗病变关节腔,以便将原病变关节液中的炎性渗出物和脱落的细小病变组织碎屑排除,减少致炎物质 2.通过在关节周围和关节腔内注入20—80ug/ml臭氧5--20ml,1--3分钟消除节滑膜的炎症和渗出 3.根据病情可酌情配合药物同时注射,向关节腔内给予适当补充机体内生理需要物质的透明质酸钠,增加起润滑和抵抗机械力作用的生物学功能。 关节腔内臭氧注射疗法能够在6--24小时内消除关节肿胀,缓解关节疼痛,达到治疗骨性关节炎,回复关节功能的目的,是目前治疗关节炎的唯一最佳治疗方案,克服了关节腔药物注射易反弹的难题。 优点:绿色、天然的综合性疗法,是针对患者病痛位置靶点治疗的一种全新手段,确保了治疗的针对性、有效性。6髋关节腔内注射疗法 适应症:股骨头坏死 治疗原理:缺血是股骨头坏死的罪魁祸首,如果解决了缺血问题,就是从根本上治好了股骨头坏死。臭氧具有瞬间强氧化性,注射后就还原成氧,增加了血液氧浓度,使股骨头供血正常,也就从根本上治疗了股骨头坏死。同时,臭氧能迅速解除局部无菌性炎症,使积液消失,骨质的修复。疼痛可得到迅速缓解,还能氧化胆固醇及各种有毒物质,并能刺激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变股骨头骨质由于长时间缺血而造成的缺氧状态。另外臭氧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达到镇痛的效果。臭氧介入针只要0.8mm粗,患者根本就感觉不到疼痛。一般患者2-3针,就能取得满意效果,而重症患者也只需四五针效果就非常显著。如果再配合“局部关节囊针刀松解”疗法效果最佳。7臭氧局部注射疗法适应症:腰肌劳损、肩周炎、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原理:腰肌劳损、肩周炎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主要是造成无菌性炎症才引起症状。在病变局部注射臭氧,利用臭氧特有的迅速消炎镇痛作用,改善不适症状。梨状肌综合症治疗目的是要缓解梨状肌的充血、水肿、痉挛和增生肥厚等一系列急慢性无菌性炎症过程,解除其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和压迫,利用臭氧治疗无菌性炎症,不仅能迅速止痛,而且在减少组织充血、促进水肿消散、改善功能方面效果显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臭氧具有改善关节腔内环境、抗免疫复合、扩张血管、改善回流等作用,臭氧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还能达到镇痛作用,比传统中医治疗效果更佳。
一、重视腰背肌锻炼腰背疼痛是骨科门诊病人的常见主诉。看好病后,医生常常会要求病人做腰背肌锻炼。为什么腰背肌的锻炼很重要? 腰背肌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加强项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有助于维持及增强腰椎的稳定性,从而延缓腰椎劳损退变的进程,可以有效地预防急慢性腰部损伤和腰痛的发生。这对于曾经有过急慢性腰肌损伤、腰肌筋膜炎、腰肌劳损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而目前处于缓解期的病人,防止病情的复发尤其重要。由于腰腿痛而卧床休息或者佩带腰围治疗的人,腰部不活动,不受力,长此以往可以引起腰肌的废用性萎缩和无力,因此,应当更加加强腰背肌的锻炼。腰背肌锻炼的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大家每天都可自我完成。基本没有其它各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二、方法 1、五点支撑法 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部及头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头部、双肘部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如上图1),持续3~5秒,然后腰部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3~5秒为一个动作,20个动作为一组,一次做3组,每天做2~3次。 2、三点支撑法 仰卧在床上,用头、双脚这三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 (如上图2),具体方法同上。3、四点支撑法 仰卧在床上,用双手、双脚这四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如上图3),具体方法同上。4、飞燕式 这种动作因像飞翔的燕子俗称“燕飞”或“小燕飞”。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如上图6),锻炼的早期腰背肌力量较差者可进行挺胸抬头与后伸下肢交替进行(如上图4、5),具体方法同上。5、倒步走 倒步走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推行的一种治疗腰椎疾病的运动疗法。倒步走时两腿交替向后迈步,一次走30~60分钟为宜,每天1~2次。三、注意事项1、对于腰肌力量较弱或者肥胖的人士来说,“小燕飞”可能比较费力,可以采用“五点支撑”的方法锻炼。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2、腰背肌锻炼的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每天可练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应当循序渐进,每天可逐渐增加锻炼量。3、锻炼时也不要突然用力过猛,以防因锻炼腰肌而扭了腰。4、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适、发僵等,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或停止锻炼,以免加重症状;。5、如果已经有腰部酸痛、发僵、不适等症状时,应当停止锻炼或在医生指导下行腰背肌锻炼;在腰腿痛急性发作时应当及时休息,停止练习,否则,可能使原有症状加重。
总访问量 478,196次
在线服务患者 150位
科普文章 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