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肺癌是慢性病,主要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特点:首先,肺癌是人体正常细胞在内、外因素的刺激后发生基因突变,形成癌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其次是癌细胞形成以后,也会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相对不活跃,或者是休眠的状态,这时候肿块会在数月,数年之内保持稳定,而不会危及人的生命...”江西省肿瘤医院老年肿瘤科靳文剑 如何做好肺癌的预防? 如何才能降低肺癌的发病率、提高肺癌的治愈率和改善、提升肺癌的治疗效果?为此医学上提出了肺癌三级防治,只要能严格落实、执行好肺癌三级防治,就能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总目标: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Ⅰ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根本在于加强对病因的研究,减少对危险因素的接触。1.控制吸烟是首要措施;2.改善环境是另一重要手段。如加强居室内的有效通风,采用空气净化装置,选用环保型室内装修材料,烹调时选择合适的油类并使用油烟机,预防吸入有害气体等。3.加强职业防护工作,预防职业性肺癌,定期查体;4.饮食预防与化学预防,旨在通过使用药物、食物或营养成份来干预癌前病变,预防肺癌发生和分化逆转肿瘤细胞来预防和控制肺癌。研究指出多种食物对预防肺癌有作用。Ⅱ级预防:又称为三早预防,包括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当肺癌发生不可避免,而中、晚期肺癌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欠佳时,最佳的防控措施就是端口前移,即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LDCT每年进行一次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英国、日本、美国的多项研究指出,90%的早期肺癌术后生存期>10年。因而无须太惊恐,关键是提高安全意识,警惕身体的异样,及时前往专业医师处咨询。切忌粗枝大叶,或偏听偏信游医、偏方等,坐失良机。低剂量薄层CT是用最低剂量,最少的X线量,最小的扫描范围,发现更微小的病变。常规CT一次扫描辐射量大概是3-5mSv,低剂量薄层CT大概是1mSv,辐射量可以缩小2/3。低剂量薄层CT扫描的层厚更薄,层之间的间隔也更薄甚至是无间隔扫描,这样小病灶的特征能够显示的更清楚,更不容易漏掉细小的病灶。例如,常规CT一般层厚为5mm,如果刚好在两层扫描图像之间有一个小于5mm的病灶,那就可能无法发现而造成遗漏,而低剂量薄层CT可以扫描到1mm厚度。相比传统的常规CT检查,低剂量薄层CT剂量小,病人受到的辐射小,对肺部小结节也能够更清楚地显示。Ⅲ级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采取的措施,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防止伤残和增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对确诊的肺癌患者给予及时、最合理的综合有效的治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病,有效防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注重康复、姑息和止痛治疗,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人们总是停留在以往的记忆中,认为肺癌治疗总是"死去活来",可是随着医学水平的飞速发展,目前肺癌的治疗已今非昔比,把肺癌转变为"慢性病"的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做好肺癌的治疗?
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发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这篇文章评估了185个国家中的36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21个。也就是说,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平均每天都有6000多人死于癌症,每分钟就有将近5人死于癌症。癌症为什么可怕?因为很多肿瘤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若在癌症早期发现,生存率可提高不少。但在中国,很多人仍然在“假装”防癌。很多人有心积极预防检查,但也只局限于参加常规的健康体检,抽个血,拍个X光就走人。其实,癌症筛查和普通体检有很大区别。甚至有人查出来癌症晚期,还在疑惑“我之前的体检报告明明没什么大问题”。幸运的是,对国人威胁最大的八大癌症,现在都可以有确切的筛查方法,“早发现,早治疗”,把癌症扼杀在萌芽里。今天教你做对防癌筛查远离国人最常见的八大癌症对国人威胁最大的几大癌症: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前列腺癌;有些癌症特别不友好,尤其喜欢找上某一类人。你是容易被“盯上”的那种人么?不幸是这种人的话,又该怎么办呢?我们特别邀请了两位模特,和大家一起get癌症筛查的正确姿势~1肺癌,最常见的癌《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肺癌依旧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肺癌容易盯上:吸烟20年以上的或20岁以下开始吸烟的,或者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吸烟人群;常接触油烟或煤烟者;长期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生活的人群等。预防肺癌首先要戒烟、避免暴露在污染环境,其次就是早期筛查。有人疑惑:体检中有拍X光,应该可以筛查出肺癌吧。其实,X光片对肺癌的筛查效果一般,说白了,当X光片都能诊断出是肺癌时,很多已经是中晚期了。真正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是CT检查。喏,就是下图也许有人会说,做CT啊,有辐射,好吓人的!其实肺癌筛查所用的低剂量CT扫描,对患者健康没有影响(孕妇、儿童选择CT遵医嘱谨慎选择),远远没有传说中那么恐怖。2肝癌,最隐匿癌我国是“肝癌大国”,近九成肝癌与乙肝密切相关。肝癌也是一个潜伏很深的杀手,早期可能没啥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也是中晚期。肝癌容易盯上:乙肝、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长期酗酒抽烟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发现肝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期体检,尤其要注意查这两个项目:B超+抽血化验甲胎蛋白真正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是——B超+抽血化验甲胎蛋白很多人体检时做了腹部B超,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其实只做B超,相对容易漏诊,B超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才能有效筛查癌症。甲胎蛋白怎么查甲胎蛋白检测也是由血液中提取的材料哟,所以第一步还是抽血~这才是大名鼎鼎的甲胎蛋白检测的地方。“可以检测各种抗原、抗体和病毒颗粒的全自动免疫分析检测仪器~”重要提醒: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建议考虑每半年筛查一次。如果发现异常,可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3乳腺癌,最伤女性的癌乳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速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只要能够早期发现,乳腺癌的生存率相当高。有些人以为乳腺癌就是女性容易得的病:未婚或高龄(35岁及以上)初产、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行经超过42年等,这一类女性容易被乳腺癌盯上。其实,男性也会患乳腺癌,只是相较于女性而言,非常罕见。一般筛查通过乳腺B超可以初步判断!喏,就像这样“其实嘛,探头按标准应该还要往上一些的~~”---B超是常见的影像检查,但怕痒的人总是笑出声如果初步筛查发现问题,一般建议再去做一个钼靶,更加精准判断乳腺是否健康。*图为演示检查时体位姿势,实际检查请遵循医嘱,脱掉衣物。“姐妹们,Don't be shy, 听医生的话,大胆的将胸部放在检测台上。”“通常做完正面,还有侧面检测,记得调整体位姿势哟~”4结直肠癌 “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结直肠癌又被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结直肠癌已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在第三位,死亡率排在第四位。结直肠癌容易盯上:肥胖、糖尿病、习惯性便血、有癌症家族史或肠息肉史者、检血试验阳性等这一类人。直肠癌可怕的地方在于:早期经常会让人误以为仅仅是消化不良,中期便血,让人误以为是痔疮,不容易被察觉。其实筛查结直肠癌——肠镜!*图为演示检查姿势,正式检查时请遵循医嘱,脱掉衣物。“这个姿势…有点害羞喂…”“放心,肠镜不会很痛,因为都是需要打麻药的哟~”“你没看错,这长长长长长长的内窥镜管都是需要从肛门塞入的。”虽然筛查姿势有点不可描述,但想想可以把你从癌症的恐惧中解救,也是很值得的呢。重要提醒:高危人群,切莫忽视大意。高危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肠镜检测。5胃癌,疗效较好的癌相比欧美人,中国人更受胃癌“青睐”。原因嘛,谁叫我大中华的美食这么好吃呢。胃癌早期症状隐匿,但早发现、早治疗,依然不影响畅享美食文化呢。胃癌容易盯上这种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过量饮酒、抽烟,以及长期吃高盐、熏烤煎炸、腌制食物的人、有胃癌家族史等人群。真正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是胃镜!“害怕怕怕怕怕怕……”---做胃镜记得不要吃早饭,模特是个反面教材。很多人害怕胃镜的痛苦,其实现在已有无痛胃镜可供选择。重要提醒:胃癌高危人群应每2-3年做一次胃镜筛查。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则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后续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6食管癌,“吃”出来的癌除了环境和遗传因素,吃太咸、趁热吃、爱喝酒、主食硬等饮食习惯也是导致食管癌的常见原因。食管癌容易盯上:40岁以上且兼有以下一项者,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状者。来自食管癌高发区(包括华北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江苏北部地区等)的人群。提到食管癌,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检查。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内镜检查。真正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是内镜检查!喏,就是下图“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啊…做胃镜也差不多是这样吧”“躺上去,别紧张,很快结束。”重要提醒:推荐对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精查,如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则定期随访;如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则进行活检病理,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采取相应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7前列腺癌,男性之痛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往往在55岁之后逐渐升高,病因与家族遗传、性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关。虽然早期可能看起来没有症状,中后期常伴随压迫感,甚至发生转移。真正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是——彩超+PSA筛查“还记得那台贵,很贵,非常贵的全自动免疫分析检测仪器吗?”“没错,它还可以用来筛查PSA。”重要提醒:仅用彩超可能筛查效果不佳,彩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筛查前列腺癌效果较好。8宫颈癌,女性健康杀手宫颈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病原体因素、性生活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引发宫颈癌的原因。幸运的是:但是,目前已有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出现啦!已有2价、4价和9价宫颈癌疫苗可供女性接种。如果已过打疫苗推荐的最佳时间,该怎么办?其实定期妇检能起到早期筛查的作用。很多人一说检查宫颈癌,首先想到的是HPV检查,其实HPV是对病因的检查。真正有效检查宫颈癌的是TCT检查。此外,阴道镜和病理学诊断也可作为宫颈病变检查的二、三步。有效的筛查方法:TCT、阴道镜和病理学诊断!“其实,正确姿势应该是M字型腿,可小编都有点不好意思画呢”“实际体检时还请遵循医嘱,脱掉衣物,并采用正确姿势”“喏,最后就是这样刮片取样,送去检验,耐心的等待几天后,就有结果啦!”“TCT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重要提醒:TCT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TCT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看了这么多,估计也没咋记住,来,划重点了:(点击图片放大看,一键收藏常见八大癌症筛查表)
在现代社会中,染发剂的使用十分普遍。据统计,在美国和欧洲的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50-80%的女性和10%的男性会使用染发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一直在监测染发剂安全性数据,根据现有的流行病学证据和相关数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职业性染发剂归类为可能的致癌物(2A组),但个人使用染发剂的致癌性无法分类(第3组)。而染发剂的致癌性一直是公众在意的问题。近期,一篇关于个人使用的永久性染发剂与美国女性的癌症风险和死亡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布于《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研究背景现代染发剂包括氧化(永久)染发剂,直接(半永久或临时)染发剂和天然染发剂。而永久染发剂在美国和欧洲约占80%的市场份额,在亚洲甚至更高,也是最受关注和最广泛使用的染发剂类型。永久染发产品通常由中间体(对位取代的芳族胺)和成色剂(间位取代的芳族胺及其他化合物)组成,它们可以在氧化剂存在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形成色素分子。个人使用永久染发剂会使使用者通过皮肤(主要途径)和空气传播方式暴露于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且在染发过程中,与中间体和偶联剂的接触要比与反应产物的接触要高得多。由美国政府机构领导的“国家毒理学计划”已将某些曾经用于或正在用于染发剂成分的化学物质归类为在合理预估下的致癌物。监测个人使用永久染发剂对人的致癌危险对公共健康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已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目前的证据远非定论。本次研究基于各种潜在的干扰因素和癌症结果,对永久性染发剂暴露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验证了研究数据。本次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对超过117,000名有效研究对象进行了36年的随访,为染发剂和癌症领域增加了高质量的数据支持。研究方法本次“护士健康研究” 是一项针对美国女护士的正在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有117,200名女性参加,研究随访时间为36年。研究对象在基线时没有癌症,并报告了有关个人使用永久染发剂的信息,其中包括使用永久染发剂的状态,持续时间,频率和整体使用剂量(根据持续时间和频率计算的累积剂量),首次使用时间和自首次使用永久染发剂以来的使用时间。通过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算年龄和多变量调整后的危险比以及95%置信区间,从而评估个人使用永久染发剂与癌症风险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与未使用过染发剂的研究对象相比,曾经使用过永久染发剂的研究对象患实体癌的风险(n = 20 805,不包括非黑素瘤皮肤癌;危险比0.98,95%置信区间0.96至1.01)或造血系统癌症的总体风险(n = 1807; 1.00)没有显着增加(0.91至1.10)。此外,对于大多数特定癌症(皮肤鳞状细胞癌,膀胱癌,黑素瘤,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脑癌,结直肠癌,肾脏癌)或癌症相关的死亡(n=4860; 0.96, 0.91 至1.02),染发剂使用者的发生风险并未增加,但其患基底细胞癌风险略有增加(n = 22 560; 1.05,1.02至1.08)。累积剂量与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呈正相关。观察到,具有自然黑发的女性(依据70名女性中有24名黑发的女性)患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增加,而具有自然浅发的女性则被观察到患基底细胞癌的风险较高。研究结论在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大多数癌症风险和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之间未发现任何正相关,但关于患基底细胞癌,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激素受体阴性)和卵巢癌风险的增加,和在以自然发色区分的分析中的发现仍应进行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ZhangYin,BirmannBrenda M,HanJiali,GiovannucciEdward L,SpeizerFrank E,StampferMeir Jet al.Personal use of permanent hair dyes and cancer risk and mortality in US wome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BMJ2020;370:m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