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跟吃一样,从来就是人们每天都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人的生命约有1/3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而缺乏睡眠就会引起很多令人不愉快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话来帮助理解睡眠及几个睡眠相关的现象(睡眠、梦话、梦游)。 一、睡眠 首先,睡眠的定义是,高等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段。正常人始终处在觉醒和睡眠两者交替出现的状态。 关于睡眠,大家开始简单理解为一种本能现象。自20世纪初,借助脑电图的分析,发现睡眠时脑电活动呈现特殊慢波,这一重要发现导致睡眠研究的蓬勃发展。借助脑电图我们发现,正常睡眼的时相由两个交替出现的不同时相所组成,一个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另一个则是快速眼动睡眠,此时相中出现眼球快速运动,并经常做梦,因此得名。 1、非快速眼动睡眠(慢波睡眠) 根据脑电波的特征,将此相分为4个不同的期,即相应于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 第1期:呈现低电压脑波,它是睡眠的开始。 第2期:也是较低电压脑波,它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浅睡过程,说梦话多发生在这期。 第3期:脑电图常有短暂的高电压波,叫做δ波。 第4期:δ波占优势,代表深睡状态。梦游多发生在这期。 一般认为第4期具有消除疲劳的功能,因为人在长时间体力劳动或不睡后,在恢复睡眠中此期延续很久。 随着睡眠由浅入深,意识逐步丧失,血压略降,心率、呼吸减慢,瞳孔缩小,体温和代谢率均下降,尿量减少, 唾液分泌减少,胃液增多,发汗功能增强等。 慢波相的第3、4期是深睡时期,此时睡眠中的大脑主动切断它跟无关的外界刺激的联系,表现肌张力松弛(这就是梦里想动却动不了的原因)。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则接近觉醒状态,可以不自觉地全身翻转和面、指肌抽动。如在此时相唤醒睡者,他会说自己正在熟睡。 在感觉方面,外界无关的刺激较难唤醒睡者,可是当刺激具有特殊含义或者和他做梦的内容有关时,则极易唤醒。 2、快速眼动睡眠(异相睡眠) 此时脑电图呈现快频低压电波,类似清醒时脑波。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较强,如心率、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脑血流及耗氧量均增加,在男性则有阴茎勃起,睡者时时翻身,面和指(趾)端肌肉不时抽动。 此时表现出3个特征:①脑波低压,快频;②运动系统受到很强抑制;③快速的眼球运动(这就是大家看到熟睡的人眼球还在不停转动的原因),同时存在一些和视觉有关的脑活动,故常被叫做快速眼动睡眠。 记忆储存、维持组织、信息整理及新的学习、表现等都发生在快动眼睡眠的最后阶段,而快动眼睡眠通常发生在8小时睡眠期的后部,并可以持续90分钟左右。但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的睡眠其实都是不够的,使得睡眠后期缺乏,为了弥补这种普遍的睡眠不足,有人提倡“小睡”,是指每天正式睡眠醒来后再小睡20分钟,其效果比晚上早睡要好得多。 总结一下,正常成年人入睡后,首先进入慢波相,通常依次为1~2~3~4~3~2等期,历时70~120分钟不等,即转入异相睡眠,约5~15分钟。接着又开始慢波相,并转入下一个异相睡眠,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整个睡眠过程,一般有4~6次转换。整个睡眠过程看,慢波相时程逐次缩短,而异相时程则逐步延长。 以睡眠全时为100%,则慢波睡眠约占80%,而异相睡眠占20%。 二、睡眠需求 1、睡眠时间因年龄而异:新生儿平均每天睡16小时,婴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通常为6~9小时不等。可是老年人的睡眠经常少到6小时。 2、睡眠时间因人而异,虽说成年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八小时,但其实足够的睡眠不是从时间上的多与少来分别,而是“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睡眠时间一般应维持7~8小时,视个体差异而定。如果的确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无梦或少梦者,睡上6小时可完全恢复精力;而入睡慢而浅,睡眠多、常多梦者,即使睡上10小时,精神仍难清爽。因此,单纯延长睡眠时间也对身体无益,应通过各种治疗,以获得有效睡眠。如果你每天睡眠超过12小时的话,除非是病了,否则反而会产生"越睡越累"的情况 3、睡眠不足的危害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睡眠不足已成为当今都市人的普遍现象,专家提醒,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危害甚大,切莫等闲视之。睡眠不足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 科研人员研究认为,人的大脑要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B.引起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紊乱。 人体内的生物钟支配着内分泌系统,释放各种激素。其中有一种生长激素,其作用是促进肌肉新陈代谢,恢复体力,促使骨骼成长。儿童时期,此激素分泌呈现夜多昼少的规律,晚上1点到凌晨5点之间释放的生长激素差不多是白天的3倍。显然,如果婴幼儿长期晚睡,必将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生理分泌,对生长发育颇为不利,尤其是对身高影响较大。 C.影响皮肤的健康 人的皮肤之所以柔润而有光泽,是依靠皮下组织的毛细血管来提供充足的营养。睡眠不足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瘀滞,循环受阻,使得皮肤的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因而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速皮肤的老化,使皮肤颜色显得晦暗而苍白。尤其眼圈发黑,且易生皱纹。 D.导致疾病发生 经常睡眠不足,会使人心情忧虑焦急,免疫力降低,由此会导致种种疾病发生,如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睡眠不足还会引起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使得发生心脏病的机会增加;人体的细胞分裂多在睡眠中进行,睡眠不足或睡眠紊乱,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由此有可能产生癌细胞的突变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E、睡眠不足可引起肥胖 有关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可以导致人体内消脂蛋白浓度的下降。消脂蛋白是在血液系统中活动的一种物质,具有抑制食欲的功能,能够影响大脑做出是否需要进食的决定。睡眠不足同时能引起人体内食欲上升。当人体内这些掌控“食欲大权”的部门互相冲突时,大脑的决策系统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一般来讲,睡眠充足的人,不容易产生饥饿感。 三、影响睡眠的因素 1、睡觉的环境 睡觉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主要是一个清静的卧室和舒适的卧具。 A.通风。这是卧室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新鲜的空气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室外的温度高低,睡觉之前都应该开窗换气。选择一张舒适的床,枕头软硬要适中,尽量做到冬暖夏凉。 B.睡眠遮光。对于睡觉时避光的情况,很多在大城市的人深有感触,每天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正是商场和街头商贩活跃的时候,同时也正是上班族、打工族休息的时间。有的酒吧、夜店到夜里两三点才打烊,刺眼的霓虹灯让人难以入睡;此外居住于集体宿舍的人相互受光线干扰,合租房遮光条件不理想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睡眠质量,对人们的休息和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写字楼里工作的白领,午间休息谁都希望让自己彻底地睡一个小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付下午繁忙的工作。但如今的写字楼越来越高,窗户越来越明亮,正午的阳光直射整个办公室。 C.避免噪音。不少青少年朋友因为经常处在某种噪声中,习惯成自然,反而适应了这种不良的环境。其实,这对我们的睡眠是不利的,会减少我们浓度睡眠的时间。所以睡觉的环境应该尽量避免噪音干扰。 2、睡眠姿势 一般主张向右侧卧,微曲双腿,癸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顺应生物钟 如果我们每天准时起床,定时去迎接每天早晨的阳光,那么你的生物钟就会准时运转。研究表明,这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生物钟说明: ①. 00:00--01:00 浅眠期--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②. 01:00--02:00 排毒期--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的作用。 ③ 03:00--04:00 休眠期--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④. 09:00--11:00 精华期--此时为注意力及记忆力最好,为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 ⑤. 12:00--13:00 午休期--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一下再进餐,正午不可饮酒,易醉又伤肝哦! ⑥. 14:00--15:00 高峰期--是分析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淋漓的极致时段! ⑦. 16:00--17:00 低潮期--体力耗弱的阶段,最好补充水果来解馋,避免因饥饿而贪食致肥胖。 ⑧. 17:00--18:00 松散期--此时血糖略增,嗅觉与味觉最敏感,不妨以准备晚膳来提振精神。 ⑨. 19:00--20:00 暂憩期--最好能在饭后30分钟去散个步或沐浴,放松一下,纾解一日的疲倦困顿。 ⑩. 20:00--22:00 夜修期--此为晚上活动的巅峰时段,建议您善用此时段进行商议,进修等需要思虑周密的活动。 ⑾. 23:00--24:00 夜眠期--经过镇日忙碌,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千万别让身体过度负荷,那可得不偿失。 影响生物钟的运行的因素之一是体温。研究证明,人的体温波动对生物钟的节律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体温下降就睡眠容易引起睡意,这是利用体温调节生物钟的有效方法。如果体温调节失控,就会引起睡眠生物钟发生紊乱。控制体温的方法很多,例如睡前洗澡,或睡前做20分钟的有氧运动等,睡觉的时候体温就会有所下降。 总之,形成习惯之后,人就会按时入睡。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这是最重要的。生物钟是不能轻易破坏的,千万不要在星期六、星期天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破坏了自己的生物钟。 4、睡觉时间 要想提高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必须注意; 能取得较好的睡眠质量的入睡时间是晚上9点到11点,中午12点到1点半,凌晨2点到3点半,这时人体精力下降,反应迟缓,思维减慢,情绪低下,利于人体转入慢波睡眠,以进入甜美的梦乡。 5、影响睡眠的食物 ①、冰淇淋:冰淇淋含有大量脂肪,吃完就睡,会让身体没有时间去燃烧脂肪。过多的糖会给身体发出错误的能量信息,然后自动储存并变成脂肪。 ②、芹菜:芹菜是一种天然利尿剂,会使尿量变多。 如果睡前摄入太多芹菜,身体会为了撒尿而唤醒你。虽然芹菜能给身体带来丰富的营养,但睡前尽量别吃。 ③、意大利面:意大利面全是碳水化合物,吃完马上入睡,容易变成脂肪。另外,加在意大利面上的奶酪、奶油或番茄酱还可能加重你的消化系统负担。 ④、匹萨:匹萨中的番茄沙司酸度高,会刺激胃部泛酸。其中的肥肉和奶酪等还会使你胃灼热。 ⑤、糖块:最新一项研究显示,10个人中有7个睡前会吃糖块等垃圾食品,并导致整晚做噩梦。专家猜测因高糖水平造成更多脑电波,导致做噩梦。 ⑥、麦片:麦片中常含有大量精糖和碳水化合物,会让人血糖飙升,因此不适合睡前食用。 ⑦、大蒜:晚上吃大蒜,除了会让你整晚口臭外,还会造成胃灼热。 如果你的胃功能较差或易泛酸,睡前一定不要吃大蒜等辛辣食物。 ⑧、巧克力:黑巧克力中的咖啡因能使人兴奋。几乎所有巧克力都含有一定水平的咖啡因。除此之外,其中的可可碱,会使人心跳加快。 ⑨、酒精:一般人认为,酒精会促进睡眠,这是不准确的。酒精确实可以帮助入睡,但它不会维持长时间、优质的休息。 酒精实际上还会干扰睡眠的恢复功能,经常用酒精催眠的人会陷入必须依靠喝酒才能入睡的恶性循环。 6、睡眠的坏习惯 ①枕头过高:从生理角度上讲,枕头以8~12厘米为宜。太低,容易造成 “落枕”,或因流入头脑的血液过多,造成次日头脑发涨、眼皮浮肿;过高,会影响呼吸道畅通,易打呼噜,而且长期高枕,易导致颈部不适或驼背。 ②枕着手睡:睡时两手枕于头下,除影响血液循环、引起上肢麻木酸痛外,还易使腹内压力升高,久而久之还会产生“返流性食道炎”。所以,睡时不宜以两手为枕。 ③被子蒙头:以被蒙面易引起呼吸困难;同时,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婴幼儿更不宜如此,否则有窒息的危险。 ④剧烈运动:睡前剧烈活动,会使大脑控制肌肉活动的神经细胞呈现极强烈的兴奋状态,这种兴奋在短时间里不会平静下来,人便不能很快入睡。所以,睡前应当尽量保持身体平静,但也不妨作些轻微活动,如散步等。 ⑤对着风睡:人体睡眠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易受凉生病。古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生卧露下。所以睡觉的地方应避开风口,床离窗、门有一定距离为宜。 ⑥坐着睡:坐着睡会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流到各脏器的血液也就少了。再加上胃部消化需要血液供应,从而加重了脑缺氧,导致头晕、耳鸣的出现。 ⑦睡前饱餐:睡前吃得过饱,胃肠要加紧消化,装满食物的胃刺激大脑。大脑有兴奋点,人便不会安然入睡,正如中医所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⑧睡前饮茶:茶叶中含有咖啡碱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刺激中枢神经,使人兴奋,若睡前喝茶,特别是浓茶,中枢神经会更加兴奋,使人不易入睡。 四、睡眠疾病 1、失眠症 根据失眠发生的时间先后,可区分3种失眠症。 ①难以入睡,也是最常见的失眠症。 ② 易醒,时醒时睡。 ③ 过早苏醒,不能再入睡。这些患者的异相睡眠都少,并易诱发脑电的唤醒反应。 2、嗜睡症:表现为白昼多眠或瞌睡过多,或者夜间睡眠过久。患者睡眠期间心率并不减慢,说明患者在睡眠期间休息不充分。原发性嗜睡症多属遗传病,这和下丘脑功能障碍有关。此外,还有一种伴有食欲亢进,肥胖和呼吸不足等症的嗜睡症。 3、发作性睡眠症:发作时患者突然入睡,不能自控,但只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还经常伴发由肌张力丧失产生的猝倒。发作时脑电波和异相睡眠的相似,多属先天性的。中枢兴奋药可减轻其症状。 4、遗尿症 多半发生在睡眠的前1/3时期,脑电波呈慢波第4期型式。遗尿开始即转入2期或1期。唤醒后患者不诉梦境,若不唤醒,则在数小时内不再出现3或4期脑波。遗尿症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 5、梦游 梦游属于睡眠疾病之一。梦游绝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期,到成人阶段会自己痊愈。发生在成人的梦游是相当少见的,如果成人有梦游,要考虑神经症或精神病。 梦游的特点 ①梦游时意识不清醒 梦游是睡眠中的自动动作,在梦游时儿童的意识并不清醒,可是手脚还能自动活动,所以能够下床、行走、排尿等,但不能回忆起这些举动。儿童睡眠障碍,可见于某些电影或电视中的情节:一个孩子双手前平举,两眼直视前方,慢慢走出房门到马厩去、到花园去,在那儿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床上躺下。实际上梦游表现远比影视情节复杂。有的孩子起床后在靴子里撒尿,有的孩子爬到窗台上想往外跳,有的孩子被东西绊倒后头部受了外伤等,如果叫醒孩子,他并不能回忆起来,或者只告诉你,他在做一个梦,凡此种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梦游。多导睡眠仪检查发现梦游多半发生在NREM(非快动眼睡眠)的Ⅲ、Ⅳ期,即深睡期,一般来说很少做梦,就是说做梦的也只是十分短暂的、片段的梦境,如追一样东西、想上厕所等等,不系统,很凌乱。 ②梦游与神游症不同 家长对儿童的梦游经常怀有恐惧心理,不知道孩子得了什么大病。实际上梦游需要慎重鉴别的是癫痫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神游症,两者虽然名称相似,但神游在白天也可发作,而且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几天到几月。脑电图检查可发现神游的儿童有癫痫波——棘波或尖波,而梦游儿童是高波幅的大慢波,两者完全不同。如果确诊为梦游之后,家长可放下心来,因为梦游绝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期,到成人阶段会自己痊愈,不治疗也会好。 ③梦游和夜惊不完全相同 夜惊多见于儿童,往往在入睡后15~30分钟出现。儿童在睡眠中突然哭喊、惊叫,两眼紧闭或瞪目直视,从床上坐起,个别的跳到地上,表情紧张、恐惧。意识并不清楚,往往在家长弄醒后表现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说明事后并不能回忆,有些儿童则称做了一个梦似的,梦境较恐怖,但大多数儿童说不出什么梦境。时间只持续数十秒钟。梦游则在睡眠中突然起床,有简单的动作,持续时间较长,达数分钟之久。 夜惊的诊断不难,关键是要和癫痫发作相区别,最可靠的检查是脑电图,癫痫在脑电图上有特征性的棘波或尖波,夜惊则没有。 夜惊也可以说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表现,所以到成人期一般都能消失,不一定要服药治疗。晚间睡眠前不宜观看恐怖电影、电视或书籍,可能会预防夜惊发作。 总结一下,神游得立即治疗。而梦游和夜惊都常见与儿童,可自愈,但如果会发生摔伤、碰伤等危险,也容易使孩子睡眠质量下降,情绪不稳定,需要加强监管,必要时也要治疗。 五、改善睡眠 对于轻度睡眠问题,可以通过对比自己跟上述的睡眠影响因素来改善睡眠环境,调整睡眠习惯,调整饮食来改善睡眠,如果效果差,可以选择药物帮助睡眠 。 1、助于睡眠的食物 ①龙眼:味甘、性温,具有补心益脑、养血安神的功效。临睡前饮用龙眼茶或以龙眼加白糖煮汤饮用,对改善睡眠非常有益。 ②红枣:对多梦、精神恍惚有显著疗效。将红枣去核加水煮烂,加冰糖、阿胶文火煨成膏,睡前食用可提高睡眠质量.。 ③小米:具有健胃、种脾、安眠的功效。研究发现,小米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它能使大脑思维活动受到暂时的抑制,使人产生困倦感.临睡前喝一碗小米粥,可使人人安然入睡。 ④黄花菜:又名金针菜,用黄花菜煮汤或炒菜,在晚餐时食用,能促进睡眠.。 ⑤核桃:味甘性温,是一种很好的滋补营养食物,能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用核挑仁、黑芝麻、糯米熬粥食用,可促进睡眠.。 ⑥牛奶:牛奶中含有一种使人产生疲倦感觉的生化物质氨酸,临睡前喝杯热牛奶,有催人入睡的效果.。 ⑦水果:因过度疲劳而失眠,可吃一些苹果,这些水果属碱性食物,有抗肌肉疲劳的作用。 ⑧糖水:因烦躁发怒而难以入睡时,可饮一杯糖水。果糖在体内可转化成大量血清素,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而进入睡眠状态。但不可吃太多糖。 2、改善睡眠的药物 ①调节情绪药物:对一些因为生活工作不顺,导致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的情况,长期失眠可能会加重情绪问题,可以选择短期服用调节情绪的药物,改善了情绪,睡眠也跟着改善,自然更有精力去处理生活工作上的麻烦事。 ②抗精神病药物:对于一些有脑外伤、脑梗塞、脑出血或其他躯体疾病导致脑部功能受损,出现胡言乱语、幻觉、行为异常、无故烦躁不安而无法入睡的,可以到心理科门诊就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改善脑功能,可以改善睡眠。 ③镇静药物:对于睡眠习惯不好、睡眠节律紊 乱、无以上躯体不适和情绪问题的情况,可以选择短期使用镇静药物,改善睡眠后停用,优点是起效较快。 3、另外,对于容易失眠的人来说,应在有睡意的时候才上床,早早上床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只会加重心理压力。有人曾经进行过这样的试验,在某些情况下,晚睡早起,减少睡眠时间,而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总之,睡眠是一个自发开始的过程,过度的自身控制和着急都反而会影响睡眠。如果出现睡眠问题,及时调整,尝试后调整不过来,及时寻求帮助,早点解解睡眠问题,可以避免进入失眠—烦躁—再失眠的恶性循环,也可以避免出现一些顽固性神经官能症。
最近闲着的时候随手看了一本书:《觉醒课程》,作者是美国畅销书作家、电影《秘密》的主创乔·维泰利。里面内容中有几个亮点我印象很深刻,其中之一就是——“受害者心态”,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入正题之前,先讲个案例。记得曾经有一对夫妻来看睡眠问题。妻子说自己最近晚上总是睡不着,天天吃安眠药才能入睡,但是又担心经常吃安眠药会有副作用,很烦恼,想看看怎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其原因,她说丈夫白天在外面工作,见不着面,晚上回来后也是看看电视、玩玩手机,都不怎么跟自己说话。她觉得自己工作中的情绪都没地方诉说,所以睡不着,睡眠不好又影响身体,很烦恼。丈夫呢,觉得很冤,自己工作一天回来,回家坐下来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娱乐休息一下很正常,没有故意不理人,“再说聊天是一个人的事吗?她也半步不离手机啊。如果是我睡不着,吃完安眠药有睡意了,我应该马上就去睡觉,她倒好,吃半片时说没效果,要吃一片,吃完头晕很想睡觉的时候又还拿着手机跟朋友聊微信到深夜。一边担心吃药有副作用,一边好不容易吃了药又不肯去睡觉。回头还抱怨我不跟她说话。”这是一个现今“手机时代”常见得不能更常见的相互抱怨的故事了,在此列出是因为案例中男女主角双方都带着“受害者心态”。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受害者心态”。 我们一出生的时候像一张白纸,自己饿了想吃就哭,自己冷了热了也哭,自己拉了大便要人来帮自己清洗也哭,反正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自己完全掌握主动权。但是,随着父母慢慢向我们介绍世界是什么样子(其实是他们理解中的世界)的时候,我们就慢慢被“教会了”受害者心态——我们都是受害者! 当我们想哭就哭,爷爷说,都是你奶奶惯坏了你! 当我们的大便弄脏了裤子,奶奶说,都是你妈不会带人! 当我们跟爸爸玩摔伤了手,妈妈说,都是你爸带你出去瞎闹! 当我们跟别人打架抓伤了脸,爸爸说,谁家孩子这么没教养,竟然打人! 慢慢,我们学会了出现任何不好的事都立刻把自己当作受害者。那当然,这时得马上去找一个施害者来问责。 比如,一对情侣走在路上,男生双手提着东西,边叮嘱女生走路看着点,女生拿着手机边走边看朋友圈,两人本来挺开心,这时女生突然跘了一跤,虽没摔伤,但大街上摔得很囧啊,这时女生立即对男生大发雷霆:“你怎么不牵着我?!都怪你!”男生:……。摔跤本是意外情况,也是自己不小心的后果,但该女生却因为受害者心态失去了这种“理智”。 看到这,我想我已经不用再去祭出乔·维泰利的专业术语来解释“受害者心态”了吧。 当你暴怒无法自控的时候,你是不是在想着该如何犀利地指出对方的过错才解恨,是不是觉得自己完全是对方犯下的滔天大错的那个受害者? 当你觉得自己生活穷困潦倒、身体千疮百孔的时候,你是不是在想,都是那个谁谁谁王八蛋造成的! 当你精神萎靡、生无所恋的时候,你是不是在脑海里搜寻,以前好像是有个算命的说过“你命中注定有此一劫”,现在就是被“命运”了! 就是这样,我们大多数人长大后不知不觉经常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带着受害者的表情,摆着受害者的姿势,等待受害! 受害者心态让我们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让我们觉得,我们的情感是被动的,我们的工作是被动的,我们的生活也是被动的,我们总是无法左右。 当然,面对重大失败时,受害者心态会让我们稍微缓解一下痛苦,避免自我攻击、一蹶不振。但如果一个人经常带着受害者心态,那就会使我们变得很消沉,出现很多抱怨,很多恐惧。 如果我们能经常识别出自己的受害者心态,清除自己的受害者心态,获得解脱,获得自主感,那么我们的一切都是自己主宰的,我们有能力去改变一切。 那么,我们如何摆脱受害者心态呢?当然,乔·维泰利也教了我们,他说得比较散,我总结了一下。 首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感觉,随时随地识别到我们的受害者心态。比如,你的孩子经常早上起床很拖拉,经常出现送完孩子上学后你却上班迟到了,所以你对孩子的拖拉很愤怒,经常会因此想揍他,但打孩子也不是办法啊,只有自己生气。这时的你,就把自己当作了受害者。但你真的只能做受害者么,你能主动起来么?你可以。你可以找到孩子拖拉的习惯的原因,你可以培养孩子早起习惯,你也可以早点叫他起床……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想出几十种主动的方法,前提是你认为你在这件事上是可以主动的。 接着,我们要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但这是我的责任”。演讲家本杰明· 利贝特说,“如果你总结一下发生在你身上的所有糟糕的事情,你会发现,只有一个共同点:你都在现场!”也就是说,本来糟糕的事不会挑人,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所以你不必为之愤慨,但如果你身上出现的特别多,概率更大,那就说明你才是原因。不一定是你的错,但你有责任。是的,不是你的错,但是你把它们吸引过来的。而且,尝试后你会发现,承认不是自己的错但却担下这个责任之后,这种愤怒瞬间就减轻了,你会感觉自己更自信,更伟岸了,有能力承担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 还有,你得承认,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如果一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当然,可能不是你的错,但如果你的心里承担下了这份责任,你也许也能解决应付得了。癌症病人永远无法预测自己能活到哪一刻,即使医生说他快不行了,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仍旧会超越很多死亡期限。同样,你也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每做一件事,你就扩展了一点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即使失败,你也多了一次失败的经验,这也是你的一种能量。所以,不妨相信自己的无所不能,然后用这份勇敢做一些实际的事情。 最后,放下执念。可能你常有这种感受:越想得到的东西越得不到。是的,其原理是:当你执念于某物,沉迷于某事时,你潜意识实际上会产生一股排斥它的能量(结果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好怎么办?得到它后带来其他后果怎么办?太执着于它,忽略了其他事怎么办?),而且,执念使你的意识范围狭窄,这样在努力过程中就容易忽略了很多关键细节。所以,你很可能会得不到它。放下执念,就不会有太多失望、恐惧,也就不容易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 再回到那对夫妻的故事,如果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我想,这位妻子就能为自己的情绪、失眠负责,就能想出办法改善自己的情绪、改善自己的睡眠;而这位丈夫就能承担起工作的繁忙、妻子失眠的责任,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改善夫妻感情。 如果我们发怒前默念: “这不是我的错,但是我的责任。” “我不是受害者,我有主动权。” 感觉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午睡,是人体保护生节律的一种方法,是一种补充性睡眠。德国睡眠专家研究发现,人体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在上午9点、中午1点、下午5点有三个睡眠高峰,尤其是中午1点最明显。 年轻人作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白天都在辛苦工作,晚上下班后可能会安排好几小时的时间去吃喝娱乐,放松心情,就算不外出,也会用手机在家看看电影,看看轻松的段子,奇葩的新闻,不知不觉就拖到十一点以后,就算没有睡眠障碍的人,睡眠时间也不够了。所以,午睡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午睡睡多久好呢? 这得从我们的睡眠周期说起,之前的一篇文章提到,我们入睡后由浅入深,大约80~120分钟一个周期。 有午睡习惯的人知道,如果睡十分钟左右醒来,头会感觉很清醒,而且感觉刚才身边的事情都能听见,似睡非睡,这是因为我们只进入浅睡眠就被唤醒了,这时体力得到少量恢复,但对记忆、大脑恢复帮助不大。 而有时我们睡了更长时间,比如30分钟到60分钟,这时我们醒来反而感觉全身更累,头昏昏沉沉的,起不来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在深睡期被外界唤醒了,深睡期我们心跳、呼吸会变慢,大脑血供也减少,这个时段突然醒来,全身包括大脑都还处于低迷状态,需要一会儿才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会有很累很迷糊的感觉,如果这时再小睡一会儿,也就是再进入浅睡期,醒来就会像上面说的那样,清醒很多,此谓之“回笼觉”,哈哈。 最舒服的当然是睡到自然醒,完成了一个周期,从浅入深再从浅睡眠中醒来,既感觉有清醒感,又真的使身体大脑得到恢复。但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奢侈享受。 所以,由于每个人的睡眠周期长短不同,很难总结出统一时间。午睡可以根据自己的休息时长来调整,如果时间少,小睡一下也好,让自己暂时缓解一下疲劳;如果时间刚好只能睡半个周期,每次醒来都觉得意由未尽,那不妨把闹钟定早点,吵醒了,再睡个回笼觉;如果时间完全足够,睡到自然醒最好。但不要赖床,不然内心的空虚和愧疚感仍然会让我们有乏力感。
总访问量 337,090次
在线服务患者 498位
科普文章 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