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若苹
主任医师 教授
3.6
中医科张永生
主任医师 研究员
3.5
中医科余美献
主任医师 教授
3.4
中医科戴其舟
主任医师 教授
3.4
中医科胡锦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中医科胡炜
主任医师
3.3
中医科吕炜敏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中医妇产科陶惠卿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中医科张芯
主治医师
3.2
中医科陈一卫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李关银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医科周岳君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医科赵豪先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医科金彩娣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医科赵璋华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医科陈小舜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医科赵治友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科陈玉芳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科林彬
主治医师
3.1
中医科叶璐
主治医师
3.1
刘会林
主治医师
3.1
中医科宋捷民
教授
3.1
中医科董莲馥
3.1
中医科魏康伯
教授
3.1
中医科陈学奇
3.1
中医科姚晓天
副教授
3.1
你有没有出现过反复胸闷胸痛,每次疼痛几秒钟至几个小时不等,多表现为隐痛、刺痛?满怀恐惧到医院检查了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血管的平扫,甚或是冠状动脉造影,却没有查到明显的原因,医生告诉你心脏没问题,但你还是反复胸闷胸痛。 这时你可能患上了非心源性胸痛,这是一种病因多样的复杂疾病。如微血管心绞痛因无法被目前的医学检查手段所发现而常被医生所忽略;如焦虑状态,支配心脏的神经不稳定,反复刺激心脏而引起不适;如肌肉神经源性,多为小肌群及局部微循环障碍所致,因缺乏影像学指征也常失于治疗。这就使你长期反复胸痛,又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干预,极大增加了心理压力,使你长期生活在对疾病焦虑和恐惧的阴影中,多处反复求医,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而这种折磨人的反复胸闷胸痛因为现代检查手段很难找到准确的病因,所以也就无法进行有效干预。张博士提示此时你可寻求中医的帮助,因为中医治病是对整体进行把握,尤其对这种复杂的疾病自古就有深刻的认识,胸痛在中医学中称为胸痹、心痛,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瘀血、气滞、痰浊、寒凝交互为患,治以补气养阴、活血通络、舒筋止痛、宁心安神等疏通背部经络筋脉,增强机体抗干扰能力,通过“三因+两调”(三因即因时、因人、因地;两调即调心、调神)的治疗思路解决这一反复困扰你的问题。
从1982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Hp的感染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的主要原因。Hp感染者占了全球人口的一半以上,中国是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感染率35-87%。Hp感染问题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 胃病也会传染? 人是怎么感染上Hp的?如何预防感染?Hp感染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Hp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它家庭高得多。多数学者认为“人-人”、“粪-口”是Hp感染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简单讲,就是Hp感染携带者排泄的粪便和唾液污染物,通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致Hp感染。可见谨防病从口入是预防Hp感染的关键。 杀灭Hp有难度 在我国,Hp感染的治疗是消化病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1.如何选择根除Hp的最佳治疗方案;2.如何避免或克服Hp耐药性?其中,根除Hp治疗的难点是出现了Hp对抗生素(抗菌素)的耐药,Hp的耐药性正是导致Hp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即为何一些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久治不愈。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完成的Hp耐药(包括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Hp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甲硝唑50~100%(平均75.6%),克拉霉素0~40%(平均27.6%),阿莫西林0~2.7%,其中,Hp对甲硝唑的耐药是全球性的,上海和湖北地区的Hp对甲硝唑耐药率高达100%。 Hp耐药性:幽门螺杆菌(Hp)培养检测 胃粘膜组织的Hp培养是诊断Hp感染与否的最准确方法,为验证其他检测手段的“金标准”。它是在进行胃镜检查时,从受检的患者胃内活检取得像米粒大小的胃组织,在微需氧的条件和一定培养技术下,将Hp细菌培养成菌落后,依据菌落形态、涂片染色的细菌形态,以及细菌的生化反应常规进行鉴定,并可用分子生物方法进行菌落鉴定,特异性可达100%。该方法除可做Hp感染检测,同时,主要用于体外检测Hp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即哪种药物对病人敏感有效、哪种药物对病人的疗效不佳,因此,医生有了对每个不同病人抗生素敏感性和耐药性的精确掌握,可准确选择疗效高的抗生素治疗Hp感染,胃病患者的久治不愈就变得不再难了! 胃镜检查不可替代 诊断Hp感染的常规方法有通过在检查胃镜时,从受检查患者胃内钳取胃组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该方法的特点是“快”,可在3分钟内得到结果。重要的是同时还做了胃镜检查,通过胃镜直视观察患者的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分辨这些部位有无病变以及疾病的程度,对于懷疑癌变的部位,可通过胃镜上的孔,将细长的活检钳插入到胃内,钳取病变胃组织,在显微镜下放大检查,即进行病理学化验来诊断胃病是否有癌变。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病的根本方法,可能引起一定的恶心,在接受胃镜检查时,注意配合要身体放松并用鼻子吸气,是可以避免这种短暂的不舒适。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疾病。初期大多表现为脂肪肝,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甚至引起肝癌。一次大量饮酒或者已有肝病者仍继续饮酒可以诱发广泛性肝细胞坏死,引起重型肝炎,即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哪些情况下饮酒易患酒精性肝病?饮酒后是否发生酒精性肝病存在个体差异,影响因素亦较多,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酒精饮料品种、饮酒方式、性别、种族、是否肥胖、营养状况以及是否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等。一般来讲,饮酒超过5年,男性折合酒精量≥40克/日,女性≥20克/日,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折合酒精量>80克/日,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明显升高[折合酒精量(g)=饮酒量(ml)×度数(%)×0.8];空腹饮用白酒和混合饮用多种酒类可使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而单纯饮用啤酒等有色酒者,酒精性肝病发病率较低;女性对酒精引起的肝毒性更敏感;中国嗜酒人群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肥胖或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进展的风险;维生素A、维生素E的缺乏人群饮酒更易患酒精性肝病;另外,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对肝脏损害起协同作用,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础上饮酒,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合并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均可加速肝脏损伤的发生和进展。酒精性肝病有何表现?酒精性肝病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仅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右上腹不适、腹胀以及乏力等,还会有肝脏肿大等体征。若进展为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早期,则消化道症状较重,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恶心、呕吐,以及黄疸、消瘦等。肝功能常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凝血功能见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血常规可见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增高,其中AST/ALT>2、GGT、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肝脏超声或CT可见脂肪肝典型表现。若继续饮酒可发展至肝硬化晚期或导致肝功能衰竭,出现大量腹水、下肢水肿、凝血功能障碍、重度黄疸、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常伴有内毒素血症,预后不佳。如何防治酒精性肝病?不饮用含酒精饮料或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并控制在适当的限量以下,可以明显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组提出,正常状况下,男性每日纯酒精摄入量不宜超过20克,中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是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女性摄入量应该更少一些。无症状的长期饮酒者也定期到医院进行常规体检,以早期发现酒精引起的肝损害,及时诊治以防止病情进展。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措施。通常戒酒4~6周后,临床症状可好转,各检查指标可恢复正常。戒酒过程中应注意戒断综合征的出现。酒精性肝病患者多合并营养不良,在戒酒的基础上应提供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叶酸等。药物治疗方面,美他多辛可加速酒精从血清中清除,对肝脏起较大的保护作用;益生菌可调节肠道微生物环境,减少内毒素吸收,减轻肝脏炎症;糖皮质激素可改善重症酒精性肝炎;S-腺苷蛋氨酸可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学指标;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症状及生化学指标;出现肝纤维化患者可应用抗纤维化药物,如扶正化瘀胶囊、安络化纤丸、心肝宝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出现并发症,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等,应相应积极处理。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严重酒精性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患者,可考虑肝移植,要求患者肝移植前戒酒3~6个月,并且无其他脏器的严重酒精性损害。酒既是食品,也是药品,过量则为毒品。奉劝大家饮酒有度,或戒或减。长期饮酒者,应定时到医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救治。为了家庭的幸福、个人的安危行而慎之。
总访问量 315,559次
在线服务患者 308位
科普文章 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