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冬梅
主任医师 教授
产二科主任
产科朱时珍
主任医师 教授
3.6
产科林鹏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产科潘耀平
主任医师 教授
3.5
产科张凡勇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产科贾苒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产科谢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产科王艳萍
主任医师
3.5
产科王勉
副主任医师
3.5
妇科王福玲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6
靳雪梅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5
产科汤继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产科阮芳
副主任医师
3.4
产科王继水
副主任医师
3.4
产科陈慧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产科任静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产科郭丽珠
副主任医师
3.4
产科屈苗苗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产科李利娟
副主任医师
3.4
产科朱梁喜
副主任医师
3.4
朱永宁
副主任医师
3.6
产科柴云
副主任医师
3.4
产科李春晓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产科张亚南
副主任医师
3.4
产科刘晓文
主治医师 讲师
3.4
产科魏晓彤
主治医师
3.4
产科袁美娟
主治医师
3.4
产科韩道旭
主治医师
3.4
产科李华菊
主治医师
3.4
产科刘淼
主治医师
3.4
孟茜
主治医师
3.4
产科徐灿
主治医师
3.4
产科张晓云
主治医师
3.4
产科吕祥花
医师 助教
3.3
产科赵天天
医师 讲师
3.3
产科刘腾
医师
3.3
产科韩素灿
医师
3.3
产科闫雪
医师
3.3
咨询者:张主任,乙型肝炎我们并不陌生,但一旦乙型肝炎的病人怀孕之后,就会感到非常担心,因为很多孕妇和家属就会害怕病毒会传染给孩子,另外还会有很多疑问,例如应该怎样预防?是剖宫产好还是顺产好?能不能母乳喂养?今天就请张主任给我们详细讲解一下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的一系列问题。张凡勇:好的,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其实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乙型肝炎最为常见,我国也是一个乙肝大国,发病率大约在8%左右,HBsAg阳性的孕妇容易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子女,因此正确的预防接种尤为重要,其实大家也不要太担心,如果采取正规的预防措施,对于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到95%以上。其实,大多数的患者仅仅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往往是正常的,也没有临床症状,真正的重型肝炎患者毕竟为少数,这样的患者通常有肝功能异常,并且常常有消化道症状,例如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咨询者:请张主任讲解一下HBV母婴传播的途径和危险因素?张凡勇:HBV母婴传播的途径与普通感染相同,即病毒经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血循环,胎儿和新生儿皮肤黏膜薄嫩,易产生微小伤口而感染。母婴传播可分:产前传播:即宫内感染,也称垂直传播。产时传播:此时最容易发生母婴传播,98%以上母婴传播发生于新生儿娩出过程中,免疫预防有效。产后传播:机会较小。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孕期肝功能异常均不是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咨询者:怎样评估HBV感染孕妇发生母婴传播的几率?张凡勇:HBsAg阳性的孕妇,可行HBV DNA定量检测。HBV DNA水平高,新生儿容易发生感染。通常HBV DNA大于106拷贝/ml,或2×105IU/ml,说明病毒量高,易发生母婴传播。咨询者:那么请问HBV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什么?张凡勇:主要是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HBsAg,能使人主动产生HBsAb,为主动免疫。对于我们所有的新生儿都必须接种,而且目前我们国家为免费接种,接种的方法:按0、1、6月方案,也就是出生24小时内,满1个月和满6个月,各接种10ug的乙肝疫苗1次,共3针。对于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出生过程中已经暴露于病毒,因此,对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出生后除接种乙肝疫苗外,必须在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快越好。咨询者:原来我听说,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在孕晚期第7、8、9三个月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能减少母婴传播,现在还这样用吗?张凡勇:现在已经不用了。我国学者在1995年首先提出HBV阳性孕妇在孕晚期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能减少母婴传播,其依据是可降低体内的病毒量,但实际上HBV感染者体内每天的病毒复制量极高,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入感染者体内主要和HBsAg结合,而不是中和病毒,动物和人体实验结果表明,孕妇孕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降低体内病毒量。咨询者:很多朋友会问,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是剖宫产好还是顺产好?剖宫产能不能降低母婴传播?张凡勇:原来曾经认为,自然分娩时因子宫收缩挤压胎盘,促使乙肝病毒进入胎儿,引起宫内感染,理论上好像剖宫产能够减少母婴传播,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在正规实施现有预防措施后,HBsAg阳性孕妇,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儿童HBV感染率相似。因此剖宫产并不能降低母婴传播,也没有必要因为乙肝病毒感染要求行剖宫产手术。咨询者:还有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能不能母乳喂养?张凡勇:虽然乳汁中可检测出HBsAg和HBV DNA,乳头皲裂、婴幼儿过渡甚至咬伤乳头等释放病毒,但与新生儿娩出过程中相比,母乳喂养的病毒暴露量明显减少,而且HBV不经过消化道传播。因此,母乳喂养不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正规预防后,新生儿都可以母乳喂养,而且也没有必要检测乳汁中的HBV DNA含量。咨询者:如果家庭的其他成员,例如孩子的爸爸、奶奶、姥姥等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该怎样预防呢?张凡勇:因为孩子的爸爸、奶奶、姥姥等成员也是和孩子密切接触,孩子除了接种乙肝疫苗外,最好也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咨询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随访应注意什么?张凡勇: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即使采取了正规的免疫预防措施,仍存在免疫预防失败的可能。故必须随访,以明确预防效果。适当的随访是接种第3针疫苗后1-6个月, 即7-12月龄,可以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若HBsAg阴性,抗HBs阳性,预防成功,新生儿有抵抗力,若HBsAg阴性,抗HBs阴性,预防成功,但需再接种3针疫苗方案,若HBsAg阳性,抗HBs阴性,预防失败,新生儿将成为慢性感染者。咨询者: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是否能通过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张凡勇:对于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即小三阳)孕妇,其新生儿在正规预防后,母婴传播仅0-0.5%,因此此类孕妇无需应用抗病毒治疗。对于HBsAg阳性而HBeAg阳性的孕妇,按目前的预防措施正规预防后,仍有5-10%的 新生儿发生母婴传播,而抗病毒治疗后,母婴传播率降低甚至完全诊阻断。然而,这里所说的抗病毒治疗中,干扰素禁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单一用药 即可。但其只能抑制病毒复制,而不能清除体内病毒,停药后病毒反跳,诱发肝炎甚至重症肝炎,且可能增加胎儿或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因此在明确抗病毒治疗预防 母婴传播的利弊前,目前尚不能常规对HBeAg阳性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咨询者:因乙肝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期间的育龄期妇女适合怀孕吗?张凡勇: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与HBV母 婴传播无直接关系,但应警惕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虽然某些药物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孕晚期服用是安全的,但有报道在孕前或孕早期服用这些药物对胎儿有一定 的致畸作用。而干扰素、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对胎儿有明确的不良作用,也的确存在胎儿畸形的病例,使用这些药物期间意外怀孕,通畅建议终止妊娠。本文系张凡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关于孕期饮食,坊间各种说法和禁忌,究竟应该怎样吃,请听听协和医生是怎么说的。 文:张羽 来源:"协和张羽"微信号 (《医学界》转载本文已获授权) 民以食为天,中国孕妇怀孕后最在乎的首先是忌口问题,这个能不能吃?那个能不能吃?在协和,我看过上万例次的产前检查门诊,被提问最多的问题并不是关于病,而是关于吃。 民间传言大多无依据 提到这些问题,太多夹杂着让医生啼笑皆非,甚至辟谣都不知从何下手的民间传言,诸如吃兔肉会唇裂,吃羊肉孩子抽羊角风,吃鸭肉孩子长脚蹼,吃鱼孩子吐泡泡,吃螃蟹孩子横着走,吃驴肉更糟糕,要怀12个月,可以直追哪吒了,还有吃牛肉孩子长大不会说话等等。 按这些民间逻辑,要想生个健全的宝宝,看来只能大吃活人了,为了孩子聪明,还得尽量找个像爱因斯坦或者达·芬奇这样有才华高智商的吃,而且最好整个儿吞下,疗效才佳。 还有很多与吃无关的民间习俗,诸如孕妇不能使剪刀,否则孩子得兔唇,听得医生哑然失声,那都是过去科学不发达,不懂导致胎儿畸形的原因,才会如此臆测。要是按这说法,我们整天在手术台上拿刀动剪子的医生,还有职业裁缝,生出来的孩子还不得是片儿汤啊? 有些东西最好不吃,有些东西千万别吃 一贯以解决医学难题为主业的医生被问得不耐烦的时候,也可能无奈和抓狂地甩出一句“别问了,平时能吃的东西孕期也能吃,没毒的东西孕妇都能吃”! 事实的确如此吗?面对吃的问题,虽然大致可以总结为“没毒的东西都能吃”,但是由于环境污染、重金属残留、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问题,有些东西还真的不能多吃,有些东西最好不吃,有些东西千万别吃。 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掌握了孕期吃什么,如何吃,有哪些必须遵守的厨房守则,有哪些绝对和相对禁忌,还能一直坚持做,那么不只在孕期,女性长长的一生还有她的家人都会受益。 像羊肉、土豆、木耳、螃蟹、辣椒、葱姜蒜这些常见食物和调味品都可以吃,不会发生坊间流传的各种诡异事件。孕期饮食原则是任何食物都讲究适量,搭配合理,营养均衡,总体摄入强调多样性。 日本是亚洲营养学发展最好的国家,在他们的膳食指南中,甚至希望每天进食的食物种类达到30种。如果认定一种所谓“好”的食物,就长期吃,大量吃,也会导致营养成分的摄入过于单一,其他重要营养素的缺乏。 孕期饮食规则 孕期饮食原则是任何食物都讲究适量,搭配合理,营养均衡,总体摄入强调多样性。日本是亚洲营养学发展最好的国家,在他们的膳食指南中,甚至要求每天进食的食物种类达到30种。 如果认定一种所谓“好”的食物,就长期吃,大量吃,也会导致营养成分的摄入过于单一,其他重要营养素的缺乏。 孕期真正不该吃的是生的鱼和贝壳类,如生鱼片、寿司、生蚝、蛤等,所有的肉类、鱼类、贝壳类和禽类都要完全煮熟后再吃。不要吃生的、没有熟透的蛋,或者蛋制品。 不吃生蛋容易做到,容易被忽视的是一些常见的西式点心,例如提拉米苏,它是一款不需要烤制的甜品,其制作食谱中就包括隐藏其中不易发现的生蛋液。 李斯特菌是一种可能在孕期导致严重食物中毒的细菌,避免食用可能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很重要,孕期不要吃未经高温消毒的奶酪和奶制品,不要吃软奶酪,除非被加热到滚烫。而硬质干酪、加工干酪、奶油干酪和酸奶在怀孕期间都是安全的。 西方饮食对于奶酪的软硬干湿分类复杂,对习惯中式饮食的国人来说,如果你从来不吃也不懂更没有系统研究过奶酪制品,最好不要在孕期心血来潮地贸然食用,并且大吃特吃。 虽然很多孕期保健书籍指出,孕妇多吃奶制品有利于补充天然钙质,但是现代社会毕竟食物种类繁多,可供选择和替代的食物也多,例如牛奶、酸奶和豆制品都是日常生活中极易获得的、价格实惠口味好、补钙又安全的孕妇食物。 不要吃烟熏制品,超市买来的肉类熟食不要拿来就吃,一定加热到滚烫再吃,而且要在处理过肉类熟食之后认真洗手。 吃鱼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老百姓都知道孕期多吃鱼,宝宝才聪明。还是那句老话,世界上几乎不存在绝对“好”的食物,好东西也不能多吃,不能总吃,尤其是鱼类,越是体型庞大的深海鱼类,汞含量越超标,过度食用不仅不会让宝宝更聪明,还会伤害正在发育的大脑。 “万物皆有毒,只要剂量足。”这句毒理学名言放在孕期仍然有道理。美国儿科学会(AAP)明确指出:孕期应该避免吃鲨鱼、鲭鱼、方头鱼和剑鱼,每周吃鱼不超过340克,长鳍金枪鱼,也叫吞拿鱼,每周食用量不应超过170克。尤其要避免吃任何生鱼或者烧煳烤焦的鱼。 孕期饮食剂量规则 不论是备孕期、怀孕期还是之后的哺乳期,女性都应该避免摄入酒精。有些地方的风俗是给产妇喝大量的米酒,或者每天吃三顿醪糟鸡蛋,传说有下奶又大补的作用。 这些老辈人传下来的饮食进补习惯并没有科学道理,都是过去日子艰难食品有限遗留下来的旧习。孕期摄入的酒精会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影响,哺乳期摄入的酒精会透过血乳屏障,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记住,任何一点酒精、任何形式的含酒精饮料或者食物,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妈妈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不要喝酒。 不要在怀孕期间食用糖精和甜蜜素。有些加工食品中可能有这些添加剂,要想不吃或者少吃,除了改变饮食习惯,少买便利店里又油又咸或者甜甜腻腻保质期超长的零食,尽量在家中制作食物,使用天然食材,还要学会辨识食品标签。 这是一门大学问,如果养成习惯,清楚自己吃进去的食物到底是什么成分,有什么营养价值,杜绝不健康饮食,女性将终生受益。 如果你不会看食品标签,不懂得区分好的和坏的食物,即使知道“孕妇不能吃糖精”这一条提醒,还是有可能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进去很多。 至于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甚至丧命的河豚、野生蘑菇等食物,孕妇坚决不要吃,民间宣称能治病的生吞鱼胆、吃活泥鳅等偏方,任何时候都不要尝试,除了寄生虫病,还可能造成肝肾衰竭,民间常有中毒死亡的报道。 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开剂量谈论毒性,这是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深海鱼可能汞超标,但偶尔吃一两口,也不会让孩子变傻,不要动辄哭哭啼啼,惶惶不可终日。 孕期厨房规则 很多孕妇吃海鲜后出现急性胃肠炎,发热衰弱,上吐下泻,大多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厨房卫生习惯,或者是因为肠道对蛋白质过敏。 处理生肉、鱼类、贝壳类、家禽和蛋类之前和之后,要用热水和肥皂彻底洗手,在厨房处理过这些食物,特别是生鲜类食物之后,要使用厨房清洁剂或者漂白水清洁和消毒厨房用品,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要养成定期整理和清洗冰箱的习惯,注意食物保质期,避免和减少细菌在食物之间的污染和扩散。解冻食物要在冰箱的冷藏室或者冷水里进行,或者利用微波炉的解冻功能,不要长时间在室温下解冻食物,尤其是天气炎热的夏天。 可以吃生的蔬菜和水果,但一定要用流动水清洗干净。生熟食物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和盛放生熟食的刀具、菜板以及锅碗瓢盆都要严格区分。所有易坏的食物、剩饭剩菜都要在2小时之内放进冰箱的冷藏或者冷冻室,剩菜在冰箱里保存不要超过4天,使用前要彻底热透,建议每餐都估计好食物分量,为孕妇准备现做的新鲜食物。 女性在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运动、饮食、卫生、起居等生活习惯。如果在没有怀孕的时候,整天都是大吃特吃垃圾食品、喝酒抽烟熬夜赖床,对科学搭配和营养饮食更是毫无概念和常识,一旦怀孕,也是很难一下子就做到健康生活的。 然而人是可以改变的,很多女孩子在成为母亲后,不再任性,懂得了健康生活的必要性,反而就此按时吃早餐、少吃或者不吃垃圾食品,学会看食物标签、懂得更多的营养学常识,让自己的生活真正健康起来。 孕期防辐射和预防妊娠纹规则 看电影,打电话,使用手机、电脑、复印机、电饭煲、微波炉、电吹风等常用办公用品和家用电器,在孕期都是安全的,不存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的过量辐射。 那种又丑又贵,颜色非黑即灰,毫无线条感和设计感,围裙似的防辐射服,完全是中国特色。除了早孕期肚子还不是很大,孕妇特征还不明显的时候,在地铁公交车上提醒别人给自己让个座,真的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用途。 商品社会,做孕妇生意的商家实在太多,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东西,在你犹豫买还是不买的时候,一律不买,日后会有事实证明,当初的决定大都是对的。 爱美女性时常在产前检查的时候问起如何预防妊娠纹。市售宣称可以减少和预防妊娠纹的各种油可能有一些作用,但并不是最主要的,使用的时候,一定先在远离肚皮的部位小范围少量涂抹,皮肤没有异常反应,再在整个肚皮上使用。我曾亲眼看到过涂抹防妊娠纹的油膏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腹部皮肤大面积溃烂的孕妇,实在是得不偿失。 妊娠纹的多和少、轻和重,最重要是看个人体质,有的人生过几个孩子,肚子上的妊娠纹一点不明显,有的人只生一个孩子,肚皮就花了。 控制妊娠纹,重要的不是抹油,而是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让孩子不要在短时间内长得太快太大,否则在孕期激素和机械撑开的双重作用下,妊娠纹只会愈演愈烈,抹再贵的油都于事无补。 怀孕不是对女性的各种限制,而是改善生活习惯的良机。例如控制体重合理增长、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良好作息,吃早饭,睡眠充足不熬夜,不抽烟喝酒不滥用药物,减少咖啡、茶、含糖饮料的摄入,注意皮肤和口腔卫生,多喝水,不憋尿,不久坐,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2016-03-30 孕妈萌宝生活帮 每次一聊到把尿这个话题就会有很分明的两个队伍出现了“坚决反对把尿派”还有“坚决拥护把尿派”。相信很多新的爸爸妈妈都不清楚这个问题。 相信大部分被把尿的宝宝家里一定有一个自认经验丰富的老人,他觉得你小时候、你爸小时候、她小时候都是这么带大的...哪儿能给孩子包着纸尿裤到处走!让亲戚朋友看见多丢人啊...所以很多老人甚至从你的娃一出生起就开始“嘘嘘”~还有随着把尿成功的欢呼声。 是否把尿完全取决于宝宝的父母,并非是宝宝的奶奶 、婆婆。 目前“反把尿”派认为把尿的危害如下: 1、对娃的脊椎不好 2、对娃的括约肌不好,会让娃可能有尿不会自己尿,而一把没尿也会憋出尿。 3、对娃的心理不好,你想啊,本来玩的好好的,突然被拎起来小便啥的,还有那么多嘘嘘嗯嗯的伴奏,舒服不?害怕不? 4、容易引发痔疮和脱肛 5、对孩子不尊重。 ★ 把尿能达到训练孩子控制排便的目的吗?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 尤其是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这还是比较成功的排尿训练。 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泼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1岁之后,孩子们开始有了一点控制便尿的能力,但是并不完善。这和老年人控制不好大小便是一个道理。很多家长苛求孩子,一旦孩子把尿时不尿,或者不把尿的时候自己尿了,就会责怪孩子,甚至用呵斥打骂的方法来要求孩子尿尿之前必须告诉家长。这样的家长,等老了之后,自己大小便控制不好的时候,要祈祷你的子女不要为此而呵斥你。 ★ 不把尿,孩子更早学会自主便尿。 实际咨询中发现,晚上穿纸尿裤睡觉的孩子,很多在2岁前后甚至更早就能够控制夜尿,或者整夜憋尿到早上。而夜里把尿的孩子,2岁时多数还需要烦劳父母半夜起来把尿。 不把尿的孩子,更是普遍较早开始主动告知便尿,较早开始会使用尿盆,或蹲下尿尿。 这是因为不把尿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是依据便意来排尿的,所以对便意的掌握比较好。而过多把尿的孩子,始终在根据便意排尿和根据把尿动作排尿之间被混淆,对便意的掌握很差。 ★ 用纸尿裤好不好? 纸尿裤最大的问题是不环保。因为其中的吸水成分是不能降解的。另外穿着纸尿裤总没有光屁股舒服。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其他问题了。传说中纸尿裤的很多问题,都是谬论,甚至可笑的谬论。妈妈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而且也推荐妈妈们至少在宝宝睡觉时给穿上纸尿裤,这样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好些,妈妈也休息的好些。 ★ “尿布+纸尿裤”经济而舒适的选择 白天尿布+晚上和出门时纸尿裤,这是很多妈妈的选择。一来更经济,二来夏天宝宝更凉快,三来可以避免和反对使用纸尿裤的家人起太大的冲突。 ★ 宝宝讨厌尿布,怎么办? 很多宝宝七八个月开始会讨厌穿尿布。于是很多妈妈干脆白天只给孩子穿裤子,尿湿了就换一条干净的,一天七八条裤子足够了,晚上扔进洗衣机一起洗,一点也不劳累。如果怕宝宝不穿尿布尿了床铺和沙发,可以在宝宝坐着玩耍的时候,铺上大隔尿垫,或者干脆白天就用大号隔尿垫把沙发和床铺上。现在购买隔尿垫很方便, 一平方米见方的,两面细绒的隔尿垫只要几十元钱而已。孕婴店买不到,可以到淘宝上买,样式图案都有很多选择。 ★ 真正有效的排尿训练 宝宝1岁半左右,很多妈妈发现给宝宝有时能在尿尿前提前告知了。这意味着妈妈可以开始做些简单基本的排尿训练了。(当然,如果继续给宝宝穿纸尿裤,等到2岁再开始训练也是完全可以的,且宝宝会学得更快。) 准备一个可爱的尿盆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个方便而可爱的尿盆会让宝宝更愿意在有尿的时候主动去找尿盆,或者告诉大人。还会让宝宝慢慢学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 学会控制自己准确坐上尿盆的动作,和不尿到外面的技巧。这些能力的提高,还会增强宝宝的自信。(如果这时还在把尿,甚至因为宝宝不配合把尿或不提前告知尿 尿而呵斥宝宝,宝宝能学会什么呢?) 市面上卖的尿盆有很多种,有跨坐的,靠背式的。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爱好来选择。一种不喜欢就换一种试试。 很多妈妈发现,领宝宝到卫生间,让宝宝学习蹲下尿尿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国外很多父亲在帮两三岁的男孩子学习尿尿时,会带宝宝到尿盆或者小马桶旁边,或者在马桶旁摆个脚凳,丢一个麦圈到水里,让男孩子瞄准麦圈“开火”。这样积极引导的创意,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排尿训练时的好思路。 还有一个广泛适用的办法,就是大人上厕所的时候让孩子进来“观摩”。小孩子都是从模仿中学习的,尤其喜欢模仿大人的做法,做起来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感觉。告诉宝宝,“妈妈想尿尿了,要去厕所,坐在马桶上,然后嘘嘘,然后起来提裤子,然后冲水。”很多宝宝会仅仅因为喜欢冲水而喜欢使用马桶的。 ★ 保护小屁屁 小屁屁的困扰,一是尿液的浸泡,二是外伤。 无论使用尿布,还是纸尿裤,都要注意勤换,勤洗屁屁,必要的时候用护臀霜或者香油保护臀部皮肤。要给小屁屁留出晒太阳和通风的时间。 如果不穿尿布或者纸尿裤,请尽量给孩子们穿闭裆裤,而不是开裆裤,无论男女。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屁屁不被脏东西和细菌沾染,也可以让男孩子的小鸡鸡减少磨 伤刮伤的可能。有的妈妈抱怨穿闭裆裤会经常尿湿裤子。实际上不就是多洗几条裤子吗?就准备个五六七八条呗。晚上过一次水,洗去大部分尿液后扔进洗衣机,何 其方便。 ★ 以下是名家观点: @我们最爱的西尔斯爷爷(摘自西尔斯育儿经)——晚训练要比早训练好。 今天的父母不必再因为要早早的训练孩子上厕所倍感压力了,那些把上厕所训练视为好父母标志的时代过去了。在那些日子里,孩子越早一日吃三餐,越早断奶,越早独自上厕所,越早独立妈妈就越“称职”。这也难怪,以前的尿布都是手洗、晾干。父母当然希望宝宝尽快学会上厕所。 大部分宝宝18~24个月时,控制排泄的肌肉才成熟。还有一个支持晚训练的理由:较晚接受训练的宝宝比早早接受训练的宝宝学得快。 @崔玉涛——纸尿布(尿不湿、纸尿裤)影响孩子生殖器发育是不科学的说法。 很多国家已用几十年也未发现类似问题。倒是传统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婴儿脱肛现象,造成痔疮的前提。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孩子带纸尿裤并不是为了使大人省事,关键是不要给孩子造成不良刺激。待孩子2岁后会感到排尿或排便至尿裤内不舒服时,家长就要因势利导带孩子到坐便器的地方,使孩子形成排便与坐便器的关系,很快就会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懒惰的家长为了省事,就会使孩子过度依赖纸尿裤。 使用纸尿裤与训练孩子排便没有任何冲突,训练排便并不意味着把孩子排便。孩子能够接受排便训练的前提是: 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 2.对坐便器和排便产生联系; 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 能够接受这些前提的孩子应该不早于1岁。一般1岁半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妈咪Jane育儿妙方——我反对给宝宝强行把尿。 宝宝,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新生宝宝,还没有控制自己大小便的能力,妈妈即使给宝宝把尿,他也不明白到底在干什么,宝宝有时条件反射把尿时尿出来,有时是因为撒尿排便本来就频繁,不是宝宝真的能控制拉屎拉尿了。 其次,我反对给宝宝强行把尿。 在把尿把不出来,宝宝已经身子扭动甚至苦恼的情况下,有些妈妈还是坚持不懈地把尿进行到底,全然不顾宝宝的感受。我坚决反对这样简单粗暴、不尊重宝宝的行为。强迫宝宝、不尊重宝宝很容易成为一种习惯,比如强迫吃饭也是一大问题,父母及老人一旦养成这种亲子模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会越来越难处理。 而相反,如果父母顺应孩子的升生长规律,在18个月-2岁之间,孩子心智发育成熟、表达能力尚好时,再用一种更良好的互动沟通方式来训练上厕所,则会事半功倍,还在的感受也更快乐。 有的妈妈给宝宝传开裆裤,这是更不可取的... 有的会说纸尿裤很热、还容易造成红屁屁。其实选择好的品牌纸尿裤是很柔软舒适的,夏天不管宝宝是否穿纸尿裤都不应该让他在极度炎热的环境下生活,将室温保持25度左右,适当的使用空调是很好的。 另外纸尿裤宝宝需要妈妈精心护理好,勤换、涂抹护臀霜等待都可以有效的杜绝红屁屁发生,是否把尿完全取决于宝宝的父母,并非是宝宝的奶奶 、婆婆。 当你觉得任何人对你宝宝所做的并非正确的、科学的、甚至有可能会伤害到他时,你便应该提出拒绝的要求。 ★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家都把,还不是没事? 请问:您尿频,尿急,尿灼,尿不尽么?是不是晚上睡觉老起夜?睡前不排尿不舒服?出门前不排尿不舒服?出门后经常想着厕所在哪儿?上学时候考试前总觉得想尿尿?如今还有便秘的困扰,痔疮呢! ?也许时候未到。如果以上症状你有二项,恭喜!你小时候被把过屎尿了! 中国十人九痔,许多男性为什么总有前列腺疾患么?那就是膀胱功能不稳定引起的,逼尿肌无法自主收缩,引起尿频,尿急,遗尿,简称:尿失禁!膀胱功能不稳定。知道为什么吗?婴儿期 尿道括约肌受损! 很多人便秘,痔疮,肛裂呢,肛门括约肌受损松弛,肛门直肠环对大便的控制力不够!脱肛都是小问题!可到老年时候就等着大便失禁吧! 危害不是立竿见影的。现在很多国家都提倡科学育儿,可见大势所趋。况且宝宝不是试验品,宁愿“无所作为”,也不能埋下健康隐患!愿我们的宝宝都快乐健康!
总访问量 29,385,784次
在线服务患者 44,711位
科普文章 82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