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羽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医科主任
中医科高晓昕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主任
中医科张苗海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中医科李颖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中医科孙吉华
主任医师
3.2
中医科杨一丁
主任医师
3.2
中医科张向农
主任医师
3.2
中医科隋康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医科单杰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医科路俊臣
副主任医师
3.1
王岩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科宋鲁卿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科葛玉华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科王多诚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科邢建伟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科王培霞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科袁筱岩
主治医师
3.1
中医科史凤磊
主治医师
3.1
中医科时滢
主治医师
3.1
中医科王珍
主治医师
3.1
初晓辉
主治医师
3.1
临床近30年,经常有患者咨询是否适合中医诊治,尤其近些年各类媒体都在大谈养生保健话题,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及本人的临证经验,简要归纳如下;1.功能性疾病:如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肠道激惹综合征、习惯性便秘、慢性消化不良、头晕目眩、疲倦无力、心悸、失眠、健忘、无名发热等病症,做各种检查无明显器质性变化。2.慢性病和老年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炎、慢性泌尿系感染、中风后遗症、高脂血症、糖尿病、贫血、耳目失聪等病症。3.神经精神科疾病:如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狂躁、忧郁、神经官能症、面瘫等病症。4.皮肤科疾病:湿疹、神经性皮炎、脱发等。5.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及经前期、更年期综合征、痛经、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不育、阴冷、更年期综合症、妊娠及产后疾患(产后无乳、回乳)、乳腺小叶增生等。6.男科疾病:阳痿、遗精、少精、死精、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等。 7.儿童疾患: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上感、腮腺炎、病毒性肺炎等)、小儿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及营养不良等。8大病初愈恢复期:对大病初愈后的康复期中出现全身疲乏、头晕、失眠、没有食欲、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不适.9. 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某一种病证应吃或应忌什么饮食,这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规定的,也就是根据饮食品的性味功用,结合病情来决定的。 中医师诊病后,对病人的饮食宜忌即做出原则性的嘱咐,例如忌“生冷”、“油腻”等,这样原则性的交代,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至于“生冷”、“油腻”等包括了哪些饮食品,今分别举例介绍如下。 1油腻 主要是指各种动物的脂肪及肥肉。 这对于一切外感病及急性病实证(伤寒、温病、伤风、感冒、疟疾、发痧、黄疸、吐泻、脚气、喉痹、疮痈、目疾等)、湿热、痰饮、慢性脾胃病、慢性病伴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均忌之。 慢性病消化力强,而现阶段虚证者可以酌量食之。 2荤鲜 指新鲜的禽肉或兽肉。 一切外感热病及急性病实证时均忌之。 热病恢复期及虚证可以选食猪、牛肉,尤其是动物内脏,如肝、腰之类更为相宜。 但猪头肉、公鸡、鹅肉等发物,其病者均不相宜。 急性病恢复期初进鲜肉时,应略加盐罨制三四小时后再烹食。 3鱼腥 包括河鱼、海鱼、鳖等—切水族,如鲤鱼、鲢鱼、鳗鳝、沙鱼、海参、虾、蟹、蛏子等,其产于海中者又称为海鲜。 鱼类多数具有滋补性能,所以外感卒病属于实证者均忌之。 另一方面鱼类多具有发病的副作用,李时珍说:“丹溪朱氏言诸鱼在水无一息之停,皆能动风动火。”所以有哮喘、疟、痢、疥疮等病的人要忌多种鱼腥,对海鲜尤忌。 其在热病恢复期可酌食白鲞、鲫鱼、鲻鱼等以佐餐,惟海蛇能清热化痰,开胃润肠,诸病多不忌食。 至于海参、鲍鱼、淡菜、干贝、鳗、鳖之类,味厚补益力强,各种虚弱证可选食之。 蚬、蚌、螃蟹之类其性甚寒,脾胃虚寒者忌之。 4辛辣 指生姜、胡椒、花椒、辣椒、芥泥等辣味食品,都属热性,温病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均忌之,寒证可酌食。 5瓜果 包括西瓜、香瓜等生食的瓜类和各种水果。 伤寒、温病有表证时、虚寒病证及脾胃弱者均忌之。 伤寒、温病表证解后,在化热时期及杂病之热证可选食西瓜、藕、梨、荸荠等水果以清热解毒。 水果之偏于寒性者,如西瓜、柿子、柑子之类,见外感风寒、中气虚寒、痰湿内阻、胸腹痞满、产后、病后、泻、痢、消化力弱,均非所宜。 果之偏于热性者,如桃、梅、杏、李、杨梅、樱桃之类,又能助火、生热、酿痰,患热证者忌之。 病中思食水果者,以苹果、鲜藕为佳,可少少与之。其余百合、莲子、芡实等具有清补作用,热病后阴虚或杂证之属阴虚者,可煮食之。 6生冷 指生菜(如拌莴苣、生拌黄瓜等),冷食(如冰棍、冰激凌及冷藏食物),以及瓜果等。 见表证寒证,脾胃病均忌之。 7煿炙 指油煎食品,如油炸饼、熏鱼等等,见外感时邪及内热者患疮疡者均忌之。 8厚味 指过咸、过甜、过鲜、味之过浓厚者,以及烟、酒、浓茶等。 对外感证、实证、热证、湿证、哮喘、咳嗽、肝阳、消渴等病证均忌之。 养生者以淡饮食,薄滋味为贵。 9发物 指鱼腥、公鸡、鹅、虾、蟹、猪头肉、蘑菇、毛笋、酒精等能动风、发疮、发疟疾之物,均非病人所宜食。 100滞气食品 如番薯、芋头、熟栗、莲子等食之壅气之物。 凡热病、黄疸、痰湿、中满、痞闷、脚气、消化不良症均忌之。 11硬固食品 如竹笋、生栗、生白薯等,凡病中及消化不良者均忌食之。 12消伐食品 指毛笋、芥菜、生莱菔等能消滞化痰的食品。 食之胃中易起嘈杂之感,凡虚体、有胃痛宿恙者及服食补品时均忌之。 13盐酱 指食盐、及盐腌食品、酱及酱制食品等。 凡患水肿、鼓胀病者忌之,其余咳喘、肝阳等病宜清淡者,则宜低盐食品,腌腊之品亦非所宜。 14甜食 糖、蜜及其所制食品。 凡湿热、呕吐、痞满、腹胀之属于实证者均忌之,痧胀、湿热、霍乱及消渴尤为大忌。 写在后面 关于忌口,从病人来说,生活上受到限制,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又顾虑到营养问题,自然会有很多人不同意这样做,但是为了疾病的迅速痊愈,不能不克服一些困难。 至于营养方面,应当这样来看问题,中医的禁口规定,对急性病禁忌面较广。 例如急性热病表证时期,忌油腻、荤腥、鱼鲜、辛辣(寒证不忌生姜)、瓜果、生冷、煿炙、厚味、发物、滞气及硬固食物等,只能吃些流质,豆浆、藕粉、稀饭(视病人食欲而定)、蔬菜汤之类。 这是因为急性热病初起大多数是食欲不振,消化力差,勉强进富于营养食物,未必对身体有益; 其次,急性热病初起是实证,宜攻不宜补,病体须抵抗外邪,不能再增加其消化负担; 再则急性热病进行期的过程并不太长,而且自表证解后到恢复期,均逐渐缩小禁忌面,暂时性的减低营养,影响健康不太大。 为了早日恢复健康,应该使病人认识这些。 至于慢性病则禁忌面窄,仅仅是禁食某一部分食品,困难和影响身体营养当不至于太大,这是比较容易执行的。 转自微信肖相如频道
随着人们对祖国医学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中草药来养生、保健以及治疗疾病。但当我们把一包包中草药拿回家以后,到底该怎样正确地煎煮和服用,才能使中药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呢? 煎药器具 器具 一般要用陶瓷器具、砂锅为好,也可以不锈钢器皿代替,但万万不可以使用铁锅、铜锅煎煮和浸泡中草药,因为铁锈、铜锈易和中草药形成有毒物质。在器具的选择上要用略大一些的,利于翻动,易于加盖,防止水份蒸发带走有效成分。 煎药用水 用水 以选用洁净、新鲜、无杂质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化水都行。根据药物的特点和药材煎煮的要求选择,过去也有特殊要求用泉水、米泔水、酒等等煎药的,现在已不多见了。 煎水用量 用量 加水量要和药材的药量、质地、煎药的时间一致。比较吸水的药材就要多加水,一般以液面高于饮片3~5cm为宜。一般的煎煮次数为2次,不太好提取的也可以煎煮3次,每次煎煮所得的药液以150ml为宜。太多了难以下咽,太少了则药材有效物质提取不完全,达不到治疗效果。小儿的方子可以根据药材的量相应的减少。 煎药火候 火候 一般情况下以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同时要根据药物的药性药味确定煎煮的时间、和火候。解表剂和泻下剂煎煮的时间要短,火也要急一些,水量相应就要少一些;补益剂煎煮时间要长一些,火也要慢,水量要多一些。如果煎糊了或是焦枯了,一定要弃之不用。 入药方法 方法 煎药前一定要先浸泡,浸泡时间应以药物吃水的能力而定,煎药前应该让药物充分吃透水分,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所以浸泡时间从30分钟至2小时均可,天热时浸泡时间过长容易使药物变质。有一些需要先煎、后下、包煎、单煎、烊化、冲服等特殊煎煮的饮片,医生和药师一般就在处方中表明了,并且还会单独包装,并加以说明。 先煎 就是将一些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提取的药材,像牡蛎、珍珠母、水牛角、生石膏、代赫石、鳖甲、龟甲、穿山甲等先打碎煎煮2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的饮片一同煎煮;也有一些质地较轻用量又多的药材(玉米须、夏枯草等),或者含泥沙多的(灶土心、糯稻根等),先煎后取其汁,然后用汁代水煎药;另外,还有一些有毒药物(附子、生草乌、生川乌等)需经过先煎降低毒性或者消除毒性。具体情况应该遵照医嘱。 后下 对一些药效易于挥发的芳香药材药物要后下,盖盖儿煎煮5_8分钟就可以了;大黄取其攻下作用时也要后下,煎煮10分钟左右即可。后下的药物也要先浸泡。有时候患者搞不清后下的药物应该是在第一遍还是第二遍煎药,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在第一遍下药取其挥发成分之后,再第二遍煎的时候,还有其他的药物成分溶解,例如大黄久煎有活血解毒的作用。 包煎 像旋覆花、辛夷、车前子等药材煎煮以后对咽喉有刺激,火粘在锅底上不宜翻动,易煎糊了,影响药效,就要用纱布包好再与其他药材同煎。 单煎 羚羊角、人参、鹿茸等贵重药材,可以单独煎煮2-3小时,单服或对入其他已煎好的药液中合服。 烊化 阿胶、龟板胶等胶质类因粘性较大,需单独溶化,趁热与煎好的药液混匀后服用。 冲服 麝香、牛黄、琥珀等要研为细末,用药液或水冲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
总访问量 964,219次
在线服务患者 937位
科普文章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