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导航
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
网站导航
首页
查信息
找专家
找医院
查知识
用服务
在线问诊
预约挂号
我的
消息
全部订单
就诊记录
个人中心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首页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核医学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核医学科
科室介绍
现收录科室医生4名,其中3位正高级专家、1位副高级专家,现已有2位医生开通了在线问诊服务,累计帮助了4683位患者,获得54次患者好评。 1960年2月大连医学院成立了放射医学教研室。由学校和附属一院的同志共同担负教学任务,为医疗系本科生讲授放射损伤和放射防护。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核医学科经历了南迁遵义,大连重建,遵义回迁等几个历史阶段的变化与调整。截至1991年,科室先后引进了扫描机、甲功仪、肾图仪、单光子骨密度仪,用以甲状腺、肾、心脏等脏器扫描检查、功能测定及骨密度测定;井型探头γ计数器用以体外分析,开展项目包括甲状腺激素系列、Mb、Fe、ACTH、HGH、Cor、HCGβ亚单位、β2-MG、降钙素、骨钙素测定。1991年,核医学科与英国皇家医学院合作成立中英放免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神经肽Y、内皮素、肿瘤标志物CA125和CEA及小分子多肽类等一系列体外分析项目。治疗方面则继续开展甲状腺疾病的131I治疗和皮肤疾病的核素敷贴治疗。 1992年科室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核医学显像仪器——单探头SPECT,使脏器断层显像成为可能并大大提高平面显像的图像分辨率,以此契机新开展了心肌血流(药物及运动负荷)灌注显像、心血池显像、脑血流(药物负荷)显像、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显像、骨骼及骨髓显像、肺灌注/通气显像、肾血流及功能显像、肝胶体、肝血流显像、肝胆动态显像、消化道出血灶定位显像、胃排空功能测定等全身脏器的显像及功能评价。在体外分析方面,1994年引进的美国产12探头全自动γ计数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了胃泌素、胃动素、内皮素、白介素系列、干扰素、生长抑素、抗利尿激素、心钠素、加压素、胆囊收缩素、β内啡肽、性腺系列、肿瘤标志物系列等多个项目的测定。在治疗方面,1998年起开展骨转移癌的核素内照射治疗,进一步丰富了治疗项目。 1999年,科室购置了法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原有单光子骨密度仪基础上继续开展骨密度测定,满足了临床和科研的需求。2001年,科室引进了具有CT定位及衰减校正功能的美国产双探头SPECT,极大提高了显像效率和影像分辨率及解剖定位能力。同年购进的图文报告系统结束了多年手写报告的历史。随着工作的深入展开和效率的提高,年检患者量由1992年的1000多例次增长到2008年的3000多例次。在体外分析方面,2003年及2005年先后三次引进了Elecsys 2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延续开展甲状腺、性腺、骨钙代谢、心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多个系列的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使当日、即时出报告成为现实;对体外分析中的RIA技术,科室保持并发扬了其优势项目,进一步开展了肝纤维化四项、胰高血糖素、胰多肽、脂联素、分泌性IgA、TRab、TPO、FE3等检查项目,成为大连地区检测项目最全面的医疗单位。由于检测效率的提高和检测项目的拓展,体外分析年检患者量由1988年的2万多例次增长到2008年的7万多例次。 2003年始,随着新设备、新人员的不断引进,科室进一步加强了质量管理。在ISO9001质量认证管理体系中,严格制定、贯彻了每个岗位、每个层次人员、每个工作室及每个工作流程的制度;认真学习了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做到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室在省药监局等多部门多次检查中,获得好评;电发光工作中也严格执行室内质控要求,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中成绩优良。 大连医科大医院核医学科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亦是我校积极申报博士培养点的重点专业之一。近年来,核医学发展迅速,应用广泛,PET(正电子断层影像)代表了医学影像之尖端,是功能影像及早期诊断疾病必不可少的手段。 主要科研方向: ①脑功能显像及临床医用价值的研究,是探索疾病早期生理生化改变的敏感手段,能够早期发现神经系统隐匿性病变,多篇有关论文已在中华医学等杂志发表; ②心肌细胞活力评价方法研究及临床应用,为临床无创性评估心肌细胞状态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冠心病的诊断、预后、疗效随访奠定了基础。 ③核素方法诊断肺栓塞,获得成功应用,是东北地区检测最多的单位。 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外知名专家前来学术交流,已成为大连核医学界核心单位。由省教委重点支持的项目\"肺段感兴趣区核素分布变异指数及临床应用研究\"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市科委立项的\"大连市动态骨量走向及对应营养策略的研究\"顺利进行,主持人张延军教授现为辽宁省核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分会副主委,大连核医学会主任委员。 目前还正在进行国家民政部科研课题一项。近5年来发表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各一项,主编及编写专著5部,获大连市医疗新技术奖6项。
打开App收藏
去收藏
去收藏
科室公告
官方暂无公告。
本页面信息由好大夫在线负责更新,对真实性负责。
科室医生
4位
查看全部
核医学科
张延军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核医学科
朱广文
主任医师 教授
3.3
核医学科
杜雪梅
主任医师
3.2
核医学科
解敬慧
副主任医师
3.2
按疾病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甲亢
甲状腺瘤
甲减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癌
甲状腺炎
血管瘤
瘢痕疙瘩
孕前检查
选择疾病
核医学科
热门
甲亢
甲状腺瘤
甲减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癌
甲状腺炎
B
瘢痕疙瘩
X
血管瘤
Y
孕前检查
热门
B
X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