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惠
主任医师 教授
3.4
中医妇产科李淑萍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中医妇产科种丽群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医妇产科常莉萍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妇产科周顺娟
主任医师 讲师
3.2
中医妇产科张吟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妇产科王冠华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妇产科郝莉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妇产科陈志丰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妇产科王琳
副主任医师
3.1
姜一飞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妇产科符圆圆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妇产科林丽娜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妇产科杜海燕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妇产科朱益静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妇产科孙玉英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妇产科汪素卿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妇产科江晓红
副主任医师
3.1
鉴于临床上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越来越多,现将关于该病的一些知识科普如下,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关于该病的一些常识。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临床上妇科内分泌疾病的一种常见病症,约占育龄期女性的5%-10%左右,占无排卵不孕患者的30%-60%。其临床表现呈异质性,不仅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而且雌激素水平的增高将使得激素依赖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增加,相关的代谢失调包括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亦使得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增加。 PCOS至今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其是遗传、环境、代谢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PCOS的诊断: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2.雄激素水平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3.卵巢成多囊性改变。符合以上标准中的两条,并排除其他导致雄激素水平升高的疾病即可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症。简单来说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月经异常(月经稀发或闭经),肥胖,多毛,痤疮,不孕及黑棘皮症。且常伴有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异常等表现。 PCOS的内分泌特征是:1.雄激素过多;2.雌酮过多;3.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增加;4.胰岛素过多。 辅助检查:1.基础体温测定(BBT);2.B超检查;3.内分泌测定(包括性激素、胰岛素、泌乳素等);4.诊断性刮宫;5.腹腔镜检查。 治疗:1.调整生活方式:特别是对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控制饮食及增加运动以降低体重和缩小腰围,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和雄激素水平,从而恢复排卵及生育功能。2.调整月经周期:雌孕激素联合周期疗法治疗3-6个月,可有效改善体内激素水平,亦可抑制毛发生长及治疗痤疮。3.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纠正患者的高雄状态,改善卵巢排卵的功能,从而提高促排卵的疗效。4.诱发排卵:有生育要求者可以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米芬或来曲唑等诱发排卵,但应在B超的严密检测下,谨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5.手术治疗,在上述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或卵巢楔形切除术,但由于其并发症,现已不常用。5.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亦可适用于促排卵失败的患者。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多囊卵巢综合症亦是一种自愈性疾病。特别是在社会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调整好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加之良好的情绪调节也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积极向愈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在中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了解,全世界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50万例,中国约占1/3,死亡率约为26万例,与全世界的死亡率相当。虽说宫颈癌是众多妇科癌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预防和治疗都非常有针对性,但由于科普宣传不到位等原因,我国每年因宫颈癌死亡的人数依旧不容忽视。 宫颈癌发病率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世界上呈现两个趋势:一个是在发达国家,晚期宫颈癌的病例发现得较少,多数能在早期发现,但在发展中国家,中晚期宫颈癌的病例较多,主要原因在于科普宣传仍不太普及。另一个是发病率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临床发现,年轻妇女患上宫颈癌的病例越来越多。根据已有报道,最年轻的患者仅17岁。20几岁,30几岁的患者非常多,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一年治疗的宫颈癌病例就有300多例,40岁以前的患者至少占到30%-40%。 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应该接受宫颈癌筛查 HPV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性生活则是重要途径。陈春林教授表示,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应该接受宫颈癌的防癌普查。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最早的关于宫颈癌的普查是三阶梯筛查,包括HPV检测,细胞学检查和阴道活检。而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宫颈癌预防更应该关注患者是否有HPV感染。 “99.9%的宫颈癌都是因为HPV感染,所以普查或者每年例行妇科检查的时候,只要做一个HPV检测,就可能筛查出早期宫颈癌。因为宫颈癌从HPV病毒感染到发生癌前病变,到变成真正的癌,时间大概需要10年到15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一旦发现癌前病变,就可以将其阻断。但现在很多中国女性并不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也不去做防癌普查,也就无从发现。” 性生活活跃者每年一查,60岁后可停止筛查 陈春林教授表示,宫颈癌防癌普查也有一个标准,有性生活,较为年轻的女性,如果HPV检测结果为阴性,那么几年内都无需再查,越往后筛查的间隔时间越短;性生活比较活跃,20岁到40岁的女性建议每年查一次;更年期以后,如50岁左右的女性,如果HPV检测结果呈阴性,可以3年不查,60岁以后就可以终止HPV筛查。 现在有些单位也会组织员工体检,但体检的项目会因女性的年龄和婚育状况而有所差异,比如年轻的未婚女性就不筛查宫颈癌。 “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陈春林教授指出,很多人都意识到到了某种疾病多发的年龄就要筛查这种疾病,但其实很多疾病都应该提前筛查。他建议,女性在体检时要看自己的体检单上是否有宫颈癌的筛查项目,如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如果没有,自己应该每年去做筛查,花费并不高,也不痛苦,二甲以上的医院都可以做。 “以前的定义是结婚以后要做宫颈癌普查,现在是有性生活以后就要做普查。女性自己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同时也应该加强宣教,让女性知道有性生活就可能有宫颈糜烂,就有可能感染HPV,也就有可能患上宫颈癌。但是也不要自己吓唬自己,有性生活不一定就会患癌。并且还要明白,宫颈癌是可以防治的。” 此外,女性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人工流产。因为人工流产势必要扩张宫颈,细菌、病毒容易趁虚而入。注意避孕,避免人工流产,宫感染的几率就会少很多,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可能少很多。 宫颈癌疫苗有效,但仍需每年筛查 虽然国产宫颈癌疫苗仍未上市,但许多人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组团赴港打疫苗。那么宫颈癌疫苗是不是真的有效呢? 宫颈癌疫苗肯定是有效的,但是也不要有认识误区,认为注射了宫颈癌疫苗就不会患上宫颈癌。其实HPV有十几种高危型,目前的宫颈癌疫苗主要针对其中的两种,即二价疫苗和四价疫苗。有人说,是不是我一下子注射好几种疫苗就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病毒了呢? “其实也没有必要。”陈春林教授认为,主要针对每个年龄段多发的类型注射就可以了。但是其他类型的病毒仍然是有感染的机会,所以每年的宫颈癌防癌普查仍然不能少。此外,注射宫颈癌的最佳年龄最好在少女期。
避孕药作为一种非处方制剂,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众多女性患者对避孕药的认识尚不确切,现将与其相关的一些知识科普如下,希望能够增进广大女性患者对避孕药的一些了解。 避孕药,又称甾体激素避孕药,其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是一种高效的避孕方法。它作用的主要机制有:1.抑制排卵;2.改变宫颈粘液形状,使其黏度增加,不利于精子穿透;3.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使内膜增长与胚胎发育不同步,不利于受精卵着床;4.改变输卵管功能,改变受精卵在输卵管内正常运动,干扰受精卵着床。 目前,我们常用的避孕药主要是第二代复方口服避孕药和第三代复方口服避孕药。第二代口服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左决诺孕酮,毓婷即属于此类;第三代口服避孕药有复方去氧孕烯片、复方孕二烯酮片等,即妈富隆、敏定偶之类。第二代以毓婷为例,其用于无防护性同房或避孕方法失败(避孕套滑脱或破裂、体外排精失控、安全期计算失误等)的事后避孕。其服用方法是:在没有防护的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72小时(3天)内服用毓婷一片(0.75mg),12小时后再服用一片(总量为1.5mg)。第三代为雌孕激素组成的复合制剂,共21片。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第1片,连服22天,停药7天后服用第二周期。如有漏服应及早补服,且警惕有妊娠的可能。若漏服2片,补服后要同时加用其他避孕措施,漏服3片应停药,待出血后开始下一周期药物。 口服避孕药的禁忌症有:1.严重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静脉栓塞等)不宜应用;2.急、慢性肝炎或肾炎;3.恶性肿瘤、癌前病变;4.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5.哺乳期不宜使用;6.年龄大于35岁的吸烟妇女服用避孕药,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宜长期服用;7.精神病患者;8.有严重偏头痛,反复发作者不宜。 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及处理:1.类早孕反应。初服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头晕等类早孕反应,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坚持服药数个周期后可自然消失,但症状严重者应停药或更换其他制剂或改用其他措施。2.不规则阴道出血。多发生在漏服避孕药之后。点滴出血者无需处理,随时间延长可逐渐减少至停止;量多者可于每晚加服雌激素直至停药;若出血量类似月经量或时间已接近经期,则停药,做一次月经周期。于出血第5日再开始服用下一周期药物。3.闭经。约1%-2%妇女可发生闭经,且多发生于月经不调患者,因此月经不调患者应慎用避孕药。若停药后月经不来潮,需排除妊娠,停药7日继续服药;若连续停经3个月,则需及时到医院就诊。4.体重及皮肤变化。少数患者可出现体重增加和皮肤色素沉着。5.其他。个别妇女服药后会出现头痛、乳房胀痛等症,可对症处理,必要时停药作进一步检查。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有证据显示,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停药后,妊娠不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因其激素含量较低,停药后即可妊娠,不影响子代生长与发育;而长期避孕药内含激素成分及剂量与短效有很大不同,因而停药后6个月妊娠为宜。
总访问量 3,714,794次
在线服务患者 2,477位
科普文章 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