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华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肾病内科万梓鸣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8
肾病内科杜晓刚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肾病内科夏运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肾病内科李曼丽
副主任医师
3.4
肾病内科沈清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肾病内科欧阳南
副主任医师
3.4
肾病内科钟清
副主任医师
3.3
肾病内科陈利群
副主任医师
3.3
肾病内科肖刚
主治医师 讲师
3.3
李正荣
副主任医师
3.2
肾病内科赖寒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王辉
主治医师 讲师
3.2
肾病内科陈凌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龚颖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赖其权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张玺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巫江
医师
3.2
肾病内科熊瑜
医师
3.2
肾病内科皮欣灵
医师
3.2
文杨
医师
3.2
肾病内科文雯
医师
3.2
肾病内科杨恩浩
医师
3.2
肾病内科高雪静
医师
3.2
肾病内科周燕琳
3.2
透析病人护理刘岩
护师
4.7
导言:当肾脏"停工",身体如何重启? 如果把肾脏比作人体的"净水厂",当它因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逐渐失去功能时,毒素和水分就会在体内疯狂堆积,引发水肿、乏力、尿毒症脑病等致命风险。而血液透析(HD)就像一台外置的"人工净水器",通过半透膜原理清除血液中的"垃圾",为生命争取时间。 对于首次接触透析的患者和家属来说,这场"血液净化之旅"既神秘又充满担忧。本文将带你全程拆解初次透析的每个环节,用通俗语言化解恐惧,让你从容迈出这一步。 第一部分:透析前——你需要做的"功课" 1.明确透析目的:是"救命"还是"维持生活"? -急性肾损伤(如药物中毒、尿路梗阻):短期透析(几天至数周)即可帮助肾脏恢复。 -慢性肾衰竭(如尿毒症期):需长期透析(每周2-3次),此时需提前规划永久性血透通路(如自体动静脉瘘)。 2.术前身体评估:这些检查不能少! -基础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 -血管评估:通过超声或血管造影确认手臂/腿部血管条件,决定能否做瘘管。 -心理评估:专业护士或心理咨询师会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3.术前准备清单:细节决定舒适度! -物品准备:宽松衣物、舒适拖鞋、水杯(透析后需大量饮水)、尿垫(防水肿)。 -饮食控制:低钾、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具体方案由营养师制定)。 -皮肤清洁:剃除穿刺部位毛发(如手臂、颈部),避免感染。 第二部分:入院首日——从"陌生环境"到"生命通道" 1.医护团队首次见面:谁会为你护航? -肾内科医生:制定个性化透析方案。 -透析护士:负责通路穿刺、机器操作及全程监护。 -营养师:指导饮食调整。 -心理咨询师:缓解焦虑情绪。 2.建立"生命通道":三种常见方式对比 小贴士:瘘管手术虽需全麻或局麻,但现代技术已实现"微创+快速康复",术后24小时即可轻握拳活动。 第三部分:首次透析——真实体验全记录 1.进入透析室:哪些设备需要特别注意? -透析机:发出轻微嗡鸣声,通过管路与瘘管连接。 -透析液:无色透明液体,含电解质(如钾、钠),根据患者需求定制。 -监测仪:实时显示血压、心率、血流量等数据。 2.透析过程:五步带你"通关" 1.穿刺准备:护士会用止血带绑住瘘管上方,局部消毒后用穿刺针连接管路。 -感受:轻微胀痛,类似打针,但疼痛感会随时间减弱。 2.引血与抗凝:血液引出后,加入肝素防止凝血。 3.循环净化:血液在透析机内流动2-4小时,毒素被逐步清除。 4.回血与止血: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拔针后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 5.术后观察:护士会监测生命体征,确认无出血或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