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红
主任医师 教授
儿科主任
儿科黄燕萍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儿科张宝琴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儿科刘志刚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儿科邓素莲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儿科刘树强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儿科韦俊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小儿外科程继文
主治医师 副研究员
3.4
儿科史瑞明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儿童保健科史晓薇
主任医师
3.4
帖利军
副主任医师
3.4
儿科邢军卫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儿科徐曼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儿科廉国利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儿科杨永华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儿科何敏
主治医师 讲师
3.3
儿科曹杰
主治医师
3.3
儿科高文娟
主治医师
3.3
儿科何欢
医师
3.2
严敦
医师
3.2
孩子的指甲都快啃秃了,家长该咋办? 估计不少成人有童年时啃指甲的记忆——流着口水啃指甲的样子,想想都很有画面感! 儿童啃指甲的行为极其常见,多开始于幼年时,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轻,不过,有的咬甲癖可能持续到成年后。 很多父母苦恼于孩子的这一行为,苦味剂涂指甲、带指套的效果似乎并不持久,而惩罚和恐吓不仅不能改善啃指甲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 那么,严重的咬甲癖是不是病,要不要进行治疗呢? 啃指甲是病,得治 或许有的家长会认为,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咬手指、啃指甲的坏习惯,并不认为是疾病。 然而,有些孩子(甚至成年人)因为啃指甲搞得指头伤痕累累,这时候,咬甲癖没有那么简单了。 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5)中,咬甲癖被分类为「强迫与相关障碍」。 在第十版的国际疾病分类中(ICD-10),咬甲癖也被定义为「开始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特殊的行为和情感异常」,如吮手指、抠鼻子。 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咬甲癖呢? 健康儿童的啃指甲行为多是暂时的,而病理性啃指甲行为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高于健康儿童。 咬甲癖被认为是像病理性拔毛癖、刻板运动障碍一样的「自残行为」,也有人把它当作强迫症的一种。 宝宝为啥偏爱啃指甲? 有的人喜欢啃指甲,有的人喜欢抠鼻子,还有人喜欢拔汗毛,没办法,就是有人好这口。 人们对咬甲癖行为目前并没有清楚的认识,确切的病因也存在争议。 原因可能包括心理因素、后天环境、家庭因素,有的孩子可能跟模仿其他人的啃指甲行为有关,有的孩子啃指甲可能是父母遗传。 1. 天生就爱啃 你可能会问:啊?啃指甲也能遗传?! 答案是:确实是这样的。 有研究发现,有咬甲癖的父母,其后代也更容易有啃指甲的行为,即便在孩子出生前父母就都不啃指甲了。 2. 情绪失控容易啃 啃指甲偶尔会出现在心理状态稳定的孩子,不过啃指甲通常是情绪失控的表现。 啃指甲的孩子可能有紧张不安、压力大、焦虑和情绪低落。 事实上,咬甲行为可能是一种缓解焦虑和压力的方式,当试图制止咬甲行为时,孩子反而会更沮丧。 3. 无聊、饿了、低自尊……反正爱啃 也有研究认为,参与社交活动时通常不会有咬甲行为,无聊和遇到挫折才是啃指甲的原因。 咬甲癖被认为是一种强迫性的、自己无意识的行为,在成人,研究者怀疑抽烟和嚼口香糖可能是咬甲行为的替代方式。 也有理论认为,咬甲癖是婴幼儿时期吮手指行为的一种延续。 此外,饥饿与低自尊也是可能的原因。 当心其它精神疾病 据估计,在 7~10 岁儿童,有 20%~33% 存在咬甲癖,青少年时期更严重。 大多数情况下,咬甲癖被认为仅仅是影响美观的习惯问题。 然而,咬甲癖的患者常有精神障碍。 超过 2 / 3 的咬甲癖儿童至少存在一种精神障碍,这些儿童的父母超过一半患有至少一种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 在患有咬甲癖儿童和青少年中,注意力缺陷 / 多动障碍患儿极其常见(74%),另外还可能患有对立违抗性障碍(36%),分离性焦虑障碍(20%),以及遗尿症、抽动障碍、强迫症、智能障碍或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此外,咬唇癖、撞头、抠抓皮肤、拔毛癖也会出现于咬甲癖儿童中。 咬甲癖危害大,千万别轻视 咬甲癖的主要危害是有碍观瞻,但严重的话,会影响到患儿的生活质量。 1. 影响社交 啃指甲在社会上被认为是一种不良习惯,容易受到其他同龄人甚至是成年人的歧视和侮辱。 这会严重伤害儿童自尊,影响社交,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讥笑、歧视并无益于改善咬甲行为,反而会加重焦虑、压力、无助和挫败感,让咬指甲的行为更严重。 此外,咬甲行为也会妨碍其他社会行为,如绘画、书写和玩耍。 想想看,我们小伙伴在玩耍,而你却在啃指甲!还怎么愉快地做朋友呢? 2. 影响健康 除了影响精神健康,咬甲癖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咬甲癖被认为是一种轻度的自残行为,严重者会使指甲末端与甲床分离,导致指甲永久性缩短。 除此之外,持续啃指甲,还会对手指产生影响。 除了时常会出现指甲周围出血,还容易发生甲沟炎、继发细菌感染、口腔内的疱疹病毒可通过唾液感染手指,严重的话,手指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不光指头,口腔和胃肠道也可能出问题。 严重的咬甲癖可引起牙齿问题,包括牙齿咬合不齐,牙齿出现裂纹;还可能损害牙齿和牙槽结构,导致颞下颌关节异常——在有咬甲癖的患者,有 24% 存在颞下颌关键疼痛和功能异常。 同时,咬指甲还可能引起牙龈炎或牙龈脓肿,以及蛲虫等寄生虫的感染。 怎么让孩子不再咬指甲?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孩子啃指甲不需要过分担心,轻度的咬甲行为并不需要治疗,一般会自动缓解。 那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轻度呢? 啃指甲不频繁,也没造成上述的健康或社会心理问题的话,就可以认为是「轻度咬甲」了。 而同时存在其他精神疾病的咬甲癖,则需要请精神科的医生专门处理了,这时候,了解详细的疾病过程(包括心理方面),以及全面的检查,是治疗的关键。 惩罚、恐吓?当心适得其反! 对于咬甲癖儿童多缺乏长期有效的行为纠正方法,然而,取笑、惩罚、恐吓常无益于帮助孩子纠正这种行为,厌恶疗法(使用苦味剂、辣椒油涂抹在指甲上)目前也存在争议,这可能会引起逆反心理,加重焦虑。 行为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家长和患儿应该认识到纠正的长期性,否则的话,更容易半途而废。 以下方式,可能有助于改善孩子的咬甲行为: 努力消除孩子可能存在的紧张、焦虑心理; 指甲上涂抹橄榄油,软化指甲,使孩子失去兴趣; 修剪指甲边缘; 戴手套; 用嚼口香糖代替咬指甲; 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转移注意力,让孩子的手忙于做其他事情而无暇去咬指甲,如玩乐器、参加体育运动、绘画或者需要手持的玩具。 行为纠正不佳,药物来治疗 行为纠正无效,还有药物治疗可以选! 「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治疗咬甲癖的药物,对于严重咬甲癖的患儿、患者,有一定效果。 具体药物选择的话,建议大家听从精神科医生的,切莫自己买药自己尝试,毕竟精神类药物的使用很专业,别的专科医生也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 服药的同时,一定要记得及时复诊,规律的随访观察是对抗副作用的重要方法。
首先,在了解什么是晚长之前,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骨龄”“骨龄差”。骨龄:我们通常讲的年龄是指实际年龄,骨龄是以儿童青少年骨骼实际发育程度同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而得到的一种发育年龄,骨龄比实际年龄更能准确的判断人体的成熟程度。骨龄差:骨龄差为年龄与骨龄之差,是两者相差的具体岁数。通常将±2岁为骨龄差正常范围,其中骨龄差在 ±1岁内为正常。骨龄大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两岁为偏早;骨龄小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两岁为偏晚。骨龄落后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异常落后;若骨龄提前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异常提前。接下来就是了解一下什么是晚长:晚长是正常生长的一种类型,晚长的孩子青春期猛长和性成熟时间出现晚,但是当同龄人的青春期结束,生长板愈合之后,这些孩子才正值青春期,仍在生长中,所以最后的身高与一般成人无异。一般不需要治疗。晚长的外在表现有哪些呢?常表现为外表正常、身材矮小,骨龄落后。父母的身高都是正常的,但是孩子每年生长速度稍慢,在儿童期身材矮小,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晚长”一般有家族史。如:父亲到高中或大学后才猛长。母亲月经初潮在15-16岁以后。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为晚长?需要做哪些检查呢?骨龄片:确定孩子的骨骼年龄,为进一步确定孩子的情况提供依据;甲状腺功能:排除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激素刺激试验:除外生长激素缺乏症(垂体侏儒);鞍区核磁:排除垂体发育不良导致矮小血染色体:排除生长迟缓与染色体疾病有关性激素检查:青春期迟迟不来临,要排除促性腺激素不足症孩子晚长,我们要怎么做?1、监测身高:要求“同人、同尺、同时刻”,2岁以下7cm/年,4.5岁至青春期开始5cm/年,青春期6cm/年2、均衡饮食:①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偏食、挑食②甜食、含糖量很高的饮料及碳酸饮料、油炸食品等各种垃圾食品不吃或少吃;3、加强运动:1岁到3岁的幼儿期:爬行、跑、跳3岁到7岁的少儿期:适宜进行室外活动,接受日光浴、做操、跑步、打球等。较大年龄的孩子:适宜选择以弹跳为主的运动,如跳绳、游泳、健身操、球类运动等。“坚持运动、适量运动,避免运动损伤”4、保证优质睡眠:人的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是夜间,如果睡眠质量受到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长个子。5、心理关怀:晚长的孩子因个子小,成熟慢,可引起严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心理关怀十分重要,家长不要给孩子灌输越高越好的错误观念,要多鼓励、多表扬孩子,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发现孩子矮小时要及时就医,不要盲目认为“矮” 就是“晚长”,或者盲目用增高药、打生长激素,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以免错误用药、或耽误治疗,后悔不及。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患儿在用生长激素治疗期间,约19-3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主要表现为血清T4或者游离T4水平降低,往往不伴血清T3和TSH水平改变。但是大部分患者并无典型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亚临床甲减。为了避免对生长激素治疗产生负面影响,需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因此对于这些患儿我们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其甲状腺功能。为什么这些患儿容易发生亚临床甲减,其可能的原因包括患儿可能早已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缺陷,应用外源性GH后,使中枢性甲减表现出来,另外生长激素治疗促使T4在外周转化T3增多,以及患儿的生长抑素分泌增加,使TSH分泌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