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都是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常会有人困惑与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彼此的适应症。 首先,两者在进入人体后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他莫昔芬会代谢成为4-羟基他莫昔芬和4羟基N他莫昔芬,而托瑞米芬则会代谢成为4羟基托瑞米芬和4羟基N去甲基托瑞米芬。这些中间产物与ER结合后药物活性大大增强。他莫昔芬代谢的关键酶是CYP2D6,托瑞米芬是CYP3A。徐兵河教授团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中国女性有部分患者会发生CYP2D6-10T/T基因突变,而且比例高于欧美国家,同时发现对于内分泌治疗的疗效问题,托瑞米芬的治疗效果更好。 其次,总得来说,他们的治疗效果是相当的。但是,从不良反应来看,托瑞米芬较他莫昔芬的副作用更小一些。尤其是在子宫内膜变化上。有文献报道,他莫昔芬明显增加了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在这里要说明一下,他莫昔芬在空间结构上结合的是H原子,同时,其存在顺式和反式两个异构体,其中顺式异构体有雌激素样作用,是产生副作用的主要原因。其与ERa结合,表现出类雌激素样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所以,对于乳腺癌治疗方案中内分泌治疗方案的选择,一般低危的患者,建议服用5年的内分泌治疗就可以了。对于高危的患者,根据SOFT和TEXT研究结果,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有人甚至把年龄作为一个独立性的危险因素。可以考虑行卵巢功能抑制联合AI类药物5年更有效。中危以上的患者也可以考虑托瑞米芬。当然绝经后的患者还是建议服用AI类药物,譬如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等。 总之,了解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的药代动力学及作用的机制,副作用,适应人群。再加上各个实验研究结果的支持,让我们更加精准和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提高患者的OS以及DFS。
首先,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多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多见,对化疗敏感性差,预后较差,临床表现容易导致脉管浸润,癌栓形成,同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对于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诊断标准众说纷纭 多数医者认为肿瘤组织中微乳头状癌成分>50%时建议作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诊断标准。 其次,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乳腺癌患者有72—77%会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而且其预后较差,与ER,PR,HER2,KI-67等指标的表达水平判断预后无关。多需要进一步标准的辅助化疗和腋窝放疗。对于直径>10mm,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患者,建议新辅助化疗后手术。 总之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容易复发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对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病理学进一步明确是否有微乳头状成分对于预后的判断更合理,更能体现个体化治疗,增加患者的OS和DFS。
临床过程中,经常在门诊碰到一些患者拿着B超,钼靶,MRI检查结果来挂号咨询,就是因为发现BI—RADS分类提示2,3类等等,因为恐癌的问题就诊。所以在这里对这个分类系统做一科普。 首先,BI—RADS分类是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统计。对乳腺疾病的评估有很好的意义,有利于临床医生对于乳腺疾病做更好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一般分为0—6类。0类,指的是信息不完整,需要召回,进行进一步评估。1类,指的是没有发现异常。2类指的是属于良性病变 ,一般建议半年到2年随访一次就好。3类指的是良性病变可能,其实,这部分患者的恶变率小于2%,不需要特别紧张,一般建议3—6月随访一次就好,连续2年随访没有变化改为每年随访一次就好。4类分为4a(恶变率3—30%),4b(恶变率31—60%),4c(恶变率61—94%),考虑有恶性可能,风险逐步递增,需要手术活检处理。5类的恶变率为95%,建议外科干预,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6类指的是病理结果证实为恶性病变,需要进一步治疗。 综上所述,平时我们多见的是0—3类的患者,一般定期随访就好,同时注意保健,譬如低脂低糖饮食,控制情绪,适量运动,热敷后手法按摩就好,不需要太紧张。
总访问量 467,532次
在线服务患者 1,058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36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