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瑜明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消化内科廖克军
主任医师 教授
3.9
消化内科刘鹏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消化内科刘展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消化内科吴明浩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消化内科何志群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消化内科彭娅
主任医师
3.4
消化内科谢雪飞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消化内科刘洪娟
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李毅妮
副主任医师
3.3
陈智远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消化内科陈银芸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卢笛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吴一中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张渝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王向阳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朱旦华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江可然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徐晓平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龚玲琪
医师
3.2
刘亚军
医师
3.2
消化内科廖江涛
主任医师
3.0
29岁的小张老是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天天去医院。 小张:“医生,我最近一年来心脏总是怦怦地跳,慌得很,你看是不是得了啥子重病哦?” 心内科医生:“我看了你的心电图和彩超,检查结果没有什么问题。” 小张:“医生,最近半年我老是觉得腹胀、腹痛,还经常便秘,是不是肠胃有问题哦?” 消化科医生:“你的胃镜和肠镜都做了,都没有问题。” 小张:“医生,我这一个月总是觉得腰酸背痛,肌肉这里痛一下,那里痛一下,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哦?” 骨科医生:“看了你的检查结果都没有什么问题,我建议你去精神科看一下。” 小张:“医生,我最近这一年总是觉得哪里都不舒服,去检查医生都说没有问题,有医生推荐我来看你们科,但是我心理正常得很,是不是挂错号了哦?” 精神科医生:“没挂错,你就是大脑的调节功能出现了异常,你患的是躯体症状障碍。” 您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反复腹痛腹胀;时常觉得心慌、胸闷气短;总是感觉怕冷怕热、腰酸背痛、肌肉僵硬,感觉哪儿都别扭;明明感觉身体确实不舒服,去医院反复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比医生还了解各大医院的位置,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被病痛折磨得相当痛苦。 有人会疑惑:他们是不是在装病? 不是,他们其实是患了一种疾病——躯体症状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如何判断是关键 躯体症状障碍,是患者存在一种或者多种身体不适,并对自身不适或者健康过分担心,造成明显身心痛苦的疾病,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各大医院的科室都能见到患此类疾病患者的身影。如果患有躯体症状障碍的话,会有哪些表现呢?它以复杂多变的身体不适为主,包括: 1.消化系统:腹痛腹胀、便秘腹泻、恶心呕吐、反复打嗝等; 2.心血管系统:心慌、心悸、胸闷、胸痛、血压不稳等; 3.呼吸系统:咽喉异物感、烧灼感、梗阻感、气促等; 4.全身多处疼痛:头痛、肩颈部疼痛、腰背部疼痛、四肢麻木、肌肉跳痛僵硬等;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口干口苦、忽冷忽热、潮热多汗、尿频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躯体症状障碍呢?这类疾病的患者通常有以下特点: 1.描述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和身体不适,但是检查结果却只有轻度的异常甚至没有异常。 2.反复去医院找医生做全身检查,但对专业医生的解释和检查结果始终不相信。 3.过度关心自身的健康问题和身体微小的变化,往往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患病原因多 积极预防不可少 小张为何会得躯体症状障碍呢?有没有什么预防措施能让我们避免呢?目前躯体症状障碍的病因机制尚不明确。但通常与以下原因相关: 1.大量的负面生活事件:包括工作学习压力过大、情感事业不顺、家庭不和、缺乏关爱等。 2.具有一定的焦虑特质:这类患者通常个性急躁,追求完美,反复犹豫,斤斤计较。 3.无法表达不良情绪:这类患者找不到情绪的发泄口,没有办法正常地通过语言、表情、行为、动作等方式将负面情绪发泄,便以身体为载体,通过心慌、气促、腹痛腹胀、肌肉疼痛紧张等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发泄出来。 患者通常不会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存在问题,或者知道也不愿意表达。在通过心理治疗和进一步的探讨后,便会发现患者身边存在大量的负面生活事件及社会心理因素。 治疗方式多 综合治疗效果好 如果有躯体症状障碍具体该怎么治疗?针对躯体症状障碍的治疗,一般提倡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患者自身的调节四大部分。 1.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请注意,此类药物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一定要谨遵医嘱。千万不要自行增减药物,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 2.心理治疗:包括个体心理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通过个体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症状,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团体心理治疗通过与病友相互交流、鼓励,可以帮助患者学习合理发泄情绪和放松自身的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放松肌肉以及神经。 4.自身的调节: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所患的疾病,可以识别、察觉自己的情绪,并调节情绪。患者可以通过向家人朋友倾诉、运动、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减少对自己身体症状的关注。 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类疾病越来越常见,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希望患者能引起重视,到专业医院就诊,针对疾病进行精准的治疗。直面疾病,积极治疗,发现生活的美好。 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
去年,本公众号制作了一系列精神疾病科普动画,其中一期“躯体形式障碍”介绍了一位“总是不舒服” 但又“总是查无此病”的刘阿姨的故事。这个视频得到了广泛关注,有许多读者留言反映,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貌似找到了答案,并希望多了解一些这个疾病。因此,今天我们再来谈谈这个疾病,增进了解。 01 躯体形式障碍是什么? 躯体形式障碍,其实是一组疾病的名称,这类疾病均表现有难以解释的躯体不适症状,患者往往因为躯体不适症状感到焦虑,非常关注身体,对阴性的化验检查结果以及医生反复做出的“无病”解释不能接受,甚至会因“查不出病因”“看不好病”而埋怨医生,往往频繁换医生、换医院,反复要求检查。 因身体不适长期得不到缓解,患者本人非常痛苦,生活工作等很容易受到影响,又因频繁就医检查造成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有一部分患者通过检查确实发现了一些身体的“小问题”,但经过专业医生判断这些“小问题”不能解释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饱受各种躯体不适的困扰,最初总是到综合医院的相关科室就诊,是综合医院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是在“束手无策”的内外科医生的建议下来到精神科,而之前他们多已饱受疾病折磨数年。 02 躯体形式障碍有哪些表现? 躯体形式障碍这组疾病具体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等几种疾病,他们各自又有一些不同特点。 之前视频中的刘阿姨属于“躯体化障碍”,这个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存在多种躯体不适,常见的有各种疼痛及胃肠道不适,如头痛、背痛、口干、恶心、腹胀、腹泻、便秘等,还可以有心慌、头晕、皮肤麻木、烧灼以及一些性方面的不适等;这些症状持续、易变化,往往“按下葫芦起来瓢”。患者同样难以接受多名医生给出的“症状没有躯体疾病的解释”的忠告与保证。这个病往往在成年早期就出现了,女性更为常见,持续数年,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 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躯体不适的主诉相对少一些,疾病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功能的损害也较小。 疑病障碍患者的躯体不适通常仅集中在身体的一个或者两个器官,比如以消化道或者心血管系统为主;此外,患者确信自己患有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疾病,不能接受医生的生物医学解释,会通过反复检查试图证实他的信念。 03 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关于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提示跟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如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心理冲突、情绪表达方式不良等,但患者可能会弱化这方面的原因或者不愿加以探讨。 我们可以尝试从情绪表达的模型来理解这个病:通常,情绪可以通过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来表达,心理层面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语言、表情、行为、动作等方式将情绪表达出来;生理表达是以身体感受为主,比如心慌、肌肉紧张、呼吸急促、疼痛、头晕、发冷发热等。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往往难以识别情绪或者长期过分的压抑负性情绪,心理表达不足,身体表达代偿性的增加,身体成了患者情绪表达的主要载体,由此出现各种身体不适。 部分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基础躯体疾病,但躯体疾病往往难以完全解释患者泛化和严重的不适感。因此,针对性的躯体检查也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排除躯体病因,避免漏诊误诊造成病情延误,但应避免过度的不必要的检查。 04 躯体形式障碍该如何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我们的治疗目标是减少躯体不适,减少不必要的就医、检查及治疗,减少对生活、工作等的影响。心理治疗推荐认知行为治疗,简称CBT,CBT聚焦于患者的歪曲认知、不现实的信念等,帮助减少患者躯体症状、降低躯体不适的频率,改善社会功能。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部分研究发现抗抑郁药可能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有益;一些药物也会用于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合并的精神障碍,如最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往往会采用抗抑郁药物来治疗;部分精神症状如失眠也会采用一些对症药物。 05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如何自我调节? 除了积极接受上述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外,在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学会通过心理层面来表达情绪,比如学会识别、体察及描述自己的情绪,及时向自己、家人及朋友倾诉,学会在生活环境中通过行为表达情绪,比如运动、唱歌、哭泣等,或者通过书法、绘画、写日记、手工制作等文学艺术方式表达。此外,患者要学会丰富生活,寻找兴趣爱好,主动创造积极情绪,获取生活乐趣,减轻对身体的关注。 最后,还想跟患者家人叮嘱几句,虽然查不出躯体疾病,但患者的不适感是真实的,甚至比躯体疾病患者的不适感更强烈和持久,这种感受是非常痛苦的,并不是“装病”“矫情”等。因此,家属要理解及肯定患者的不适感,多倾听,少争辩,少说教。家人的支持是患者获取康复的重要力量!
情绪背后的健康真相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假如被迫顶着压力发言,身体的过敏症状会在接下来的两天中加重一倍;而这时如果能大哭一场,压力造成的荷尔蒙则会随着眼泪立刻被排出体外。那么,人的喜怒哀乐究竟是如何影响身体健康的呢? 1 假如你对着另一半直抒爱意 告诉爱人你有多爱他,这能够有效降低你的胆固醇指数。有报告指出,如果每周花20分钟写一些跟自己的爱人有关的东西,你的胆固醇指数便会在5周内有所下降。 2 假如你与人发生激烈的争执 如果你的身体已有所不适,但还和爱人吵上了30分钟,那么身体要比原来再多花上一天才能完全恢复。而如果你的脾气历来火爆,一直很容易和人起争执,你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可能要比其他人慢上整整一倍。 3 假如你压力过大 短暂的压力可连续数周提高免疫力并催生抗癌分子,但如果长时间压力过大,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人会记忆力衰退,思维不严密,免疫力下降,生殖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压力还会激化过敏反应。紧张状态下,患者的过敏症状会加剧2至4倍。 4 假如你把事情闷在心里 女性在和丈夫发生冲突后忍气吞声,她们死于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概率高出其他人一倍。可如果一生气就放任自己大喊大叫同样会造成很多问题,哪怕只是几分钟的爆发也会让血压和心跳急速上升,使得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提高19%。 但即使你找到一种稍微温和的方式表达你的愤怒,比如不耐烦或者发牢骚,与愤怒相伴的压力和低落同样于健康无益,免疫系统在遭到损害后也就更容易患上传染病。 5 假如你正在恋爱中 爱情可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类似于荷尔蒙的物质,能够帮助神经系统再生并通过促进脑细胞发育而提高记忆力。同时,由于恋爱中的人们时刻享受着被爱的满足感,所以身心状态都变得相对稳定。 6 假如你情绪低落 抑郁、悲观和消极对身体会产生多种伤害。血清素和多巴胺是大脑里两种跟快乐有关的神经递质,心情好时,它们的含量就高一些。 除此之外,血清素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降低痛感,这应该能够解释为什么有4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会伴有各种生理上的疼痛。 7 假如你忍不住笑出声来 每当人体多分泌27%能够令人心情振奋的β-内啡肽,帮助睡眠和细胞修复的人体生长激素含量会随之提高87%。而这一切,只要看一部搞笑电影就能做到。 而且,哪怕只是想笑而没笑出声来也能够抑制与情绪低落相关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人在大笑的同时会压抑住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心脏病发病率也因此降低。 8 假如你失声痛哭 真心流下的眼泪中含有大量与压力有关的激素和神经递质。 由此可以认为,眼泪是身体在压力下清除有害化学物质的途径,忍住不哭也就让身体无法自然排毒,最终会导致免疫力、记忆力和消化能力都将受到影响。 9 假如你感到嫉妒 嫉妒是人类情绪中最激烈也最痛苦的一种,偏偏也是最难控制的。女性常常因为感情上可能遭到的背叛而产生嫉妒之情,男性的嫉妒则往往来自于对自己性能力的质疑。 嫉妒混合了恐惧、压力和愤怒,它会激发人体的‘紧急应急机制’,且一般程度相当剧烈。所以,当一个人嫉妒攻心的时候,血压、脉搏、肾上腺素和免疫系统都会受到威胁,同时感到非常焦虑。 10 假如争吵过后你久久不能释怀 除了发怒的当下会导致血压升高,在怒火攻心之后的一整个星期里,只要争吵的情景回到脑海中,人体压力指数就会再次回升。 也就是说,假如你最近刚跟人起过争执,最好尽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再纠结其中。 11 假如你在和别人拥抱 催产素是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起源,恋人们之所以会渴望拥抱亲吻正是由于催产素在起作用。而当人体内催产素含量上升时,会随之释放出大量DHEA激素。DHEA不仅能够延缓衰老、缓解压力,更能够促进细胞重生。 12 假如你细数生活中的幸福点滴 爱、感恩、满足感都会刺激催产素的生成。当心情开朗或有强烈归属感时,心脏会分泌催产素,在它的作用下,神经系统渐渐放松,压力也得到舒缓。同时,体内组织的供氧量大幅增加,复原速度进一步提高。此外,人在感恩时脑电活动与心电活动都趋于和谐,在这种状态下,大脑与心脏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总访问量 775,565次
在线服务患者 5,973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12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