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皮肤炭疽好发于手、面和颈部等暴露部位,特征性表现为迅速坏死的无痛性痈,伴局部化脓性淋巴结炎。皮损最初表现为无痛性炎性红色丘疹,可有瘙痒或烧灼感。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常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状皮肤型炭疽最常见的感染形式是一种叫做"恶性脓疱"的急性皮肤损害。皮损好发于手、面和颈部等暴露部位,特征性表现为迅速坏死的无痛性痈,伴局部化脓性淋巴结炎。皮损最初表现为无痛性炎性红色丘疹,可有瘙痒或烧灼感,炎症迅速发展,形成水疱或脓疱,周围绕以硬性非凹陷性水肿和浸润,水疱继而化脓,偶有血性,随之破裂坏死,溃疡处结成炭末样黑色干痂,周围绕以水疱和脓疱等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并常常化脓。手臂皮肤炭疽病图片面部皮肤炭疽病图手背皮肤炭疽病图病因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类通常对炭疽杆菌有很强的抵抗力。皮肤接种常发生于皮肤表面的微小创伤,或发生在原有皮肤损害的基础上,而肺型和胃肠型是由吸入或食入炭疽杆菌孢子所致。诊断根据患者职业,接触史及临床上特征性的无痛性中心黑色的干性坏疽性皮损,周围绕以水疱,有显著的门淋巴肿大,一般可以诊断皮肤炭疽病。治疗皮肤炭疽局部感染病灶切忌徒手接触、挤压或手术清创,以防感染扩散而引起败血症,炭疸焦痂未形成前,局部感染灶呈出血性环死,可通过双氧水冲洗,无菌生理盐水清洁,涂碘伏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等步骤进行处理。局部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一次性注射器在基底部抽尽疮液,再用碘伏涂沫,暴露,保持干燥。坏死黑色焦痂不宜剪除,以防感染扩散,待痂下创面愈合后,可自行脱落。[1]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第2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4:552.[2]角永生,凤正芬.皮肤炭疽病人的治疗与护理[J].云南医药,2013,34(04):359-360.
痣细胞和痣细胞巢主要位于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交界位置,故名交界痣。临床表现为痣平坦或稍高出皮面,边缘境界不甚清晰,表面光滑无毛发。一般可见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手掌、足趾或移行上皮部位。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成年少见。交界痣的痣细胞具有增生活跃的特性,有转变为恶性黑瘤的可能。混合痣:黑褐色圆形斑丘疹。皮内痣:淡褐色或皮色半球状丘疹,好发于头面部及躯干,成年多见,至老年皮疹颜色可变淡变软。交界痣:处在真皮层和表皮层交界处,一般光滑无毛,有些稍有隆起。1、去除危险痣最好不要用冷冻和激光去除的方法,手术切除法最保险,因为这易刺激痣细胞,反而诱发其癌变。2、生长在掌、唇红及外阴部的色素痣多属交界痣,这些经常摩擦、受压部位的交界痣是可能产生癌变的,因此,长在这些部位的交界痣应手术彻底切除,以免留下后患。3、长在面部或其他非摩擦部位的交界痣一般不必采取过激的方法去骚扰它,如激光、冷冻、药物腐蚀等,因为反复、不当的刺激也有导致癌变的可能。
人间四月芳菲始,腋味难掩羞春风!腋臭俗称狐臭,又叫臭汗症,是由于腋窝的大汗腺排出的汗液成分,经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而发出臭味。病因1.大汗腺性臭汗症大汗腺不仅存在于腋窝,还存在于乳晕、脐窝、肛门、外阴和外耳道等部位,只是腋窝以外的腺体功能极弱。汗液本无菌,其包涵的有机成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散发出特殊臭味的短链脂肪酸和氨,即大家闻到的狐臭味儿。2.小汗腺性臭汗症常发生于掌跖和间擦区,产生特殊的臭味的机制同大汗腺性臭汗症。食用大蒜、砷剂也可通过小汗腺排泄造成臭味。3.精神病患者(如偏执狂、精神分裂等)或个别神经系统受损病变也可产生臭汗症。4.腋臭的发生存在遗传因素。腋臭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父母中任意一人患有腋臭,其基因都可能遗传给子代。临床表现一个字“臭”!严重者刺鼻的臭!周围的人更敏感!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影响社交、体育运动,甚至婚姻、就业、升学、交友、参军等等。个别患者因此造成性格、思维的改变,诱发心里疾病。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勿需特殊检查、化验。治疗(一)保守治疗:1.保持局部的清洁,减少细菌的滋生。2.局部使用止汗剂,定时擦洗、暂时缓解味道。(二)药物注射,一年2—3次药物注射也能保持无味的效果,但是停药会复发。(三)手术治疗1.传统大汗腺切除术,效果可靠,缺点是创伤大,瘢痕明显。2.微创刮除术,切口极小,微创,缺乏直视,效果不彻底。3.微创吸除,微创,缺乏直视,仍有残留风险。4.小切口直视手术,摒弃传统大切口的创伤缺点,保留直视手术的优点,兼顾微创与根除,局麻下完成手术,效果相对可靠。5.胸腔镜交感神经手术,术后大大减少汗液分泌,以改善异味。效果可靠,手术舒适度高,但需全麻手术。手术费用、风险较局麻增高。预防1.讲究卫生,勤洗澡、勤换衣。2.衣着透气,出汗后及时肥皂水清洗,外用擦剂。3.规律生活习惯,不熬夜。4.宜清淡饮食,忌肥甘厚味,戒烟、酒。5.保持心情舒畅。如此这般,方能“粉面含春味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总访问量 6,227,940次
在线服务患者 6,532位
科普文章 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