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的重大疾病,因其高致死率,目前位居人类疾病死亡病因的第二位。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的数据,肿瘤最大的单一危险因素是老龄化。约60%的肿瘤患者发生于65岁及以上人群,70%的肿瘤患者死亡发生在这一年龄组。据2005年国内统计数据,60岁以上的肿瘤病人已占我国肿瘤总患病人数的50%以上。同时由于老年人器官老化、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影响了其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骨髓造血功能、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机体调节能力及适应力。这些诸多因素使得老年人肿瘤患者对常用的肿瘤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甚至靶向药物治疗的耐受性明显下降,从而给老年肿瘤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而我国传统医学治疗因其不良反应小,很少受到患者年龄、一般情况、疾病分期、伴随疾病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从而凸显了中医药在老年肿瘤治疗中独特的优势。1. 中医对老年肿瘤的认识中医对肿瘤这一疾病认识很早,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关于肿瘤及瘤样病变有着详细的描述和记载。早在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病名。据《诸病源候论》记载,“瘤”被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卫济宝书》是最早记载到“癌”字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也指出 “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毒根深藏”,最后会引起昏迷。对于肉眼可见、体表的癌症,有乳岩、茧唇、舌菌、瘿瘤等记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乳腺癌、唇癌、舌癌、甲状腺癌等;对内脏所患癌症,则散见于积聚、症瘕、噎嗝、反胃、崩漏、带下等病证中,相当于胃癌、食道癌、肝癌、妇科肿瘤等。在好发年龄上,中医也很早认识到:虽然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恶性肿瘤,但在中年以上,尤其老年人更为多见。明代《外科启玄》中对癌发病记述:“初起不寒热疼痛……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痊一二”。《医贯》论膈证时认为“年高者有之,少无噎嗝反胃者”。现代医学证实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发病率高,与老年人组织器官衰退、免疫力低下和器官功能降低等有关,即中医所言因“虚”致病。《外证医汇编》明确指出:“正气虚则成岩”,“岩”在古书中正是与“癌”通用。2. 老年肿瘤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因包括:(1)外邪因素:中医文献指出,“六淫”外邪(风、寒、暑、湿、燥、火)为肿瘤的致病因素。《灵枢》:“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内经》云:“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著内,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得也,大如鸡卵。”这些外因病邪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物理、化学和病毒等致病因素。(2)饮食因素:“好热饮人,多患膈症”,“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成症瘕”等记载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过食肥甘厚味、营养失调等均为肿瘤的发病因素。内因包括:(1)精神因素:“百病皆生于气”,情志的变化过度,会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及脏腑的功能,在肿瘤病因中占重要地位。如“郁结伤脾,肌肉消薄,与外邪相搏而成肉瘤”。对乳癌的认识则有“乳积由于忧思郁结,所愿不遂,肝脾气逆,以致经络阻塞,结积成核”的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机体内在因素,如精神刺激、内分泌失调、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常为肿瘤发病的原因。(2)脏腑亏虚,正气不足:肿瘤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而正虚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医宗必读·积聚》曾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景岳全书·积聚》:“凡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而老年人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日渐衰退,“精盛则阳强,阳强则寿”。《灵枢·天年》载有:“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虚,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百岁,五脏皆虚......”。人到老年之后由于脏腑的功能减弱,其抗病能力减退,稍有不慎,即会发生疾病。在情志内伤和客邪滞留、饮食劳伤等内、外因共同作用下,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毒热内结,久而积聚成肿瘤。癌毒内存之后,进一步消耗气血,内耗之下更易虚损,故在邪实的表面症候下正气更虚。正虚邪实,全身机能平衡被打破,所以仅凭老年人自身之力很难恢复平衡。因此中医理论中老年肿瘤的病因、病机和疾病特征可归纳为:年高之人,元气衰败,阴阳气血亏虚,是形成肿瘤的基础;而七情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长期影响,机体的脏腑阴阳失调,产生的病理因素为肿瘤的生长创造了条件;而肿瘤的迅速发展,进一步耗伤了正气,加重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邪实与正虚并存,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故使老年肿瘤的治疗较之青壮年更为棘手,更加不易被治愈。3.老年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由于中医药物作用较为和缓,单独使用很难迅速控制肿瘤的发展,因此目前治疗肿瘤多以手术、放疗、化疗等西医治疗为主。但西医治疗均以削减邪实为主要切入点,较少顾及宿主的原有免疫屏障,因此正虚仍虚,人体内在平衡机能处于混乱。即使是当肿瘤大部被消除,正邪平衡也仅在一个较低点达成一个暂时的平衡,一旦出现外邪或其他诱因,平衡就可能再次被打乱,老年肿瘤病人尤其如此。而中医治疗最擅长的手段是调节人体内在机能的平衡,重视整体,补其不足,伐其有余,治病必求于本,根据“三因四诊”“八纲八法”分析归纳,以完成认识疾病到治疗疾病的全过程。在临床治疗上要注意分工:以西医手段治标,减少肿瘤;以中医治疗调节患者体质,同时减轻放、化疗造成的副反应、并发症和改善患者体质等。中医的施治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辨证论治。3.1 扶正与祛邪结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形成是正气先虚,然后客邪滞留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的结果。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体内邪、正斗争消长的过程。正虚与邪实是肿瘤两大病理表现,而扶正与祛邪是肿瘤治疗的两大重点。在对肿瘤进行治疗时,必须注意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对扶正与驱邪的轻重缓急加以权衡,对于有毒的峻烈攻逐药物的使用,不能片面强调,损伤正气,使人体的抗病机能受到影响。相反,若片面强调扶正而不用攻逐,则会姑息养奸。因此,在肿瘤的治疗中,既要扶助正气,使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得以增加,又可以使病邪得到祛除,也就是说,患者以正虚为主时,治法应以扶正为主,辅以驱邪。反之,在正气不很虚时侧应以驱邪为主辅以扶正。扶正,即补法,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可与放、化疗配合应用,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扶正主要是指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健脾和胃,补先天固后天。总的原则是“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当然,补之、调之、和之、益之、饮食调理、针灸、气功等都应归属扶正的范畴。在扶正中,尤以脾肾两脏为主,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真阴真阳所藏之处;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故扶正培本多以脾肾为主。主要包括益气健脾法、温肾助阳法、滋阴养血法等,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灵芝、白术、茯苓、淫阳藿、薏苡仁、女贞子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补益类中药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加T细胞数量及提高其转化率、增加白细胞数量及促进其吞噬功能,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对控制肿瘤、延长生存、改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疗效。祛邪,即攻法,包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祛湿逐水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滞、气虚不能帅血运行便导致血瘀;外邪入侵,伤脉伤络,血溢脉外,停留在经脉、脏腑组织之间,凝结久长,也便成肿块和肿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循环的异常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局部循环,软化增生的结缔组织,消炎止痛,从而减轻症状,消除肿块,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赤芍、三棱、莪术、虎杖、大黄等。毒热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病理之一,恶性肿瘤常有邪热瘀毒,痰湿久滞化热之毒,阴虚之热毒及肿瘤本身坏死感染之毒,互为蕴结在体内或体表,从而出现邪热壅盛之症。因此,清热解毒也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治则。目前经临床实践有肯定疗效和动物实验证实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抗癌的药物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射干、白英、龙葵、石上柏、藤梨根、蛇毒、蒲公英、菝葜、天葵子、鱼腥草、野荞麦根、苦参、肿节风、银花、连翘、黄芩、山桅、黄柏、败酱草等。《内经》中早已指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肿瘤的形成本身就是痰、瘀、毒互结而成,因此软坚散结也是恶性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治则。当然在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情而选用清热散结、解毒散结、化瘀散结、理气散结、消食散结药与其它治则中的效验药相合,使这类药更切合病情,投药后促使肿瘤消散和消除更快,疗效更佳。目前经临床验证和动物实验证实既能软坚散结又能抗癌的药物有:夏枯草、牡蛎、猫爪草、天虫、昆布、海藻、土贝、山慈菇等。传统医学中也有理论认为许多肿瘤的形成主要是痰凝、湿聚所致。如:湿毒为患,侵淫泛滥,或湿阻中焦而呕恶、便溏,或湿聚成水,形成胸、腹水。治则以化湿、利水,常用药物有猪苓、茯苓、白术、生苡仁等。这些药物均经实验研究证实有抗瘤作用,而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等在治疗胸腹水方面疗效显著。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正邪的交争与消长变化,治疗上也根据正虚、邪盛的重点而有所侧重。老年肿瘤患者由于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等特殊的生理特点,绝大多数属于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之候,治疗当以扶正培本为主,即通过调整人体阴阳、气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消除各种虚弱症状,达到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化。3.2 辩证和辨病相结合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所以,在治疗肿瘤时必须将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所谓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应用四诊、八纲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某一证型,给予相应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也是中医治疗肿瘤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如气滞型可选用柴胡、青皮、陈皮、香附、木香、枳壳等疏肝理气;血瘀型可予当归、桃仁、红花、丹参、三棱、莪术、川芎、延胡索等活血化瘀;痰凝型以健脾祛湿化痰为治,可选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健脾,苍术、厚朴、砂仁、茯苓祛湿,半夏、陈皮、贝母、南星、瓜蒌等化痰,体表肿块或淋巴结肿大,属痰核,予牡蛎、山慈姑、海浮石软坚化痰;热毒型药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龙葵、红藤、石见穿、鱼腥草、败酱草等清热解毒;阴虚型以沙参、麦冬、天冬、玄参、地黄养阴,知母、黄柏、地骨皮清内热;气虚型以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等补气;血虚型以黄芪、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鸡血藤补血;阳虚型予干姜、肉桂、杜仲、肉苁蓉、仙茅、仙灵脾温阳。临床上肿瘤病因复杂,症状繁多,常多种证型并见,虚实夹杂,如气滞血瘀、脾虚痰阻等,辨证用药当兼顾各型,合理选药。辩病治疗不同于辨证论治,它是根据中医传统经验或抗癌药物筛选结果,按照肿瘤类型不同选用不同的抗肿瘤药物,如消化系统肿瘤常选用八月札、半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斑蝥、七叶一枝花等;呼吸道肿瘤常用夏枯草、鱼腥草、半夏、南星、百部、蜂房、石上柏等;泌尿生殖系统常用萆藓、黄柏、忍冬藤、白花蛇舌草、半边莲、苦参、龙葵、土茯苓等;头颈部肿瘤常用海藻、昆布、夏枯草、、苍耳子、山慈菇、射干、辛夷、僵蚕、全蝎、白芷、蜈蚣等;妇科肿瘤常用墓头回、山慈姑、地鳖虫、夏枯草、王不留行、天南星等;白血病常用忍蛇莓、青黛、冬藤、蛇舌草、半枝莲、喜树皮、龙葵、蟾酥等。因此,只有将辩证论治和辨病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辨证的基础上,将一些可抑制癌细胞的药物适当加入,才能把药效最大地发挥出来。3.3 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目前对于恶性肿瘤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等。这些西医的治疗手段虽然明确有效,但是其带来的损伤也较为严重。老年人常常伴有全身基础疾病和多脏器功能减退,更使得他们往往不能耐受西医强烈的治疗。而中医药长于扶正固本,通过调节患者的阴阳、脏腑失调,调整机体内环境,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使患者的一般状况、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由于中药在改善体质、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因此采用中医与西医的合理搭配,保障西医治疗的顺利开展,并常常能进一步提高西医治疗的疗效。如,对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可采用中药治疗以健脾和胃,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砂仁、木香、竹茹等;改善骨髓抑制则以健脾补肾、补气养血为主,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鸡血藤、黄精、虎杖、熟地、紫河车、石苇、菟丝子、补骨脂、茜草等;对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须予清热、润肺治疗,常用药物有沙参、麦冬、百合、玉竹、生地、枇杷叶等;对于放射性膀胱炎,则以清热、凉血、止血、利尿为主,常用药物有白茅根、仙鹤草、小蓟、车前子、生地、赤芍、竹叶等;放射性直肠炎以健脾、凉血、止血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苦参、黄芪、白术、薏苡仁、地榆、槐花等。当中药用于肿瘤术后时,当以健脾益气,滋阴养血为主,以尽快恢复体质,抑制残存癌细胞。对于年老、体弱且期别较晚者,这时根治性治疗患者往往已经不能耐受。而中药的不良反应较小,有着更为广泛的适用范围。因此采用西医小剂量、低毒的姑息治疗,加上中药扶正固本,驱邪抑瘤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中找到平衡,最终达到改善生存质量,并在一定程度的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地。3.4 调解身心平衡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因素是影响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医同样认为七情所伤是肿瘤病因之一。很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抑郁、孤独、冷漠或烦急,长期的情志不畅,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机体内环境平衡失调,最终引起肿瘤。一旦罹患肿瘤,其情绪更为波动,心理不安,情绪低落以致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心理恐惧,忧心思虑生死、家庭、生活、治疗及经济方面等问题;也有少数患者因年老而厌世绝望,拒绝治疗,从而加速病情恶化。所以,在肿瘤预防与治疗中,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把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科学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并与医护密切配合,积极地接受治疗,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总之,在老年肿瘤治疗中不能片面追求局部的、短期的疗效。中医治疗肿瘤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重视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强调身心平衡。无论从抗癌抑瘤、减轻症状、延长生存等方面,均有不可轻视的效果,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作用。4. 中医配合放射治疗放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70%的肿瘤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需要接受放疗。老年患者因其对根治性手术耐受性更差,所以更多的接受了放射治疗。由于放射线的辐射损伤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没有选择性,因此会造成照射区域甚至全身相应的毒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生存质量,甚至部分患者因为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现代中医学认为:放射线是一种火热阳毒,可以伤阴耗气,灼伤津液,损伤脾胃运化,影响气血生化之源,防治这些毒副反应要根据中医理论,辨证立法,处方遣药,根据不用部位和症候施治,这对于顺利完成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减轻放疗带来的痛楚、提高治疗率和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下面针对不同部位的放射损伤所采取的中医辨病施治要点分别作简要介绍:4.1 放射性黏膜炎放疗为热邪伤阴,灼伤津液,阴津内耗,阴虚火旺,口腔黏膜不能濡润滋养,故口干咽痛基本病机为“热盛伤阴”,随着放射剂量逐渐增加,热盛蕴结成毒,伤阴灼津,直接灼伤口腔黏膜,而致咽干疼痛,口腔黏膜溃疡。临床上头颈部放疗的患者,多口咽干燥,咽喉部烧灼疼痛,吞咽困难,饮不解渴,口咽溃疡,纳差乏力,舌暗红等一派燥热伤津、气虚血瘀之象,因此,中医治疗重在养阴清热、利咽解毒、凉血化瘀。如黄芩、苦参、知母、生地、玉竹、射干、马勃、白蔹、丹参、蒲公英、山豆根、金银花等。4.2 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肺炎类属于中医咳嗽、肺痿等范畴。其外因是放射线照射,内因是正气不足,瘀血内结。其病机要点为热毒、阴虚、瘀血。从中医观点看,射线为热毒之邪,最易耗伤人体正气和阴血。正虚则邪盛,阴亏则脉络失濡,而致肺热叶焦,失于清肃,气逆于上。热毒壅滞则气血不畅,热毒伤阴则津亏血滞,气虚则血行不畅,均可致血瘀。而肿瘤患者本身亦正气不足,瘀血内结,后期邪热损伤肺脏络脉,热毒内蕴,耗竭肺阴,毒瘀互结则致慢性纤维化的形成。治疗上多采用清热解毒、养阴润肺、活血化瘀等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鱼腥草、沙参、麦冬、紫草、款冬花、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瓜蒌、百部、杏仁、浙贝母、前胡、白前、紫菀、桔梗等。4.3 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活性下降,导致以白细胞下降为主的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引起感染、贫血和出血。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骨髓造血细胞同样有毒害作用,骨髓抑制是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中医学认为,骨髓抑制属于虚劳、血虚范畴。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运化水谷之功能,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肝藏血,主疏泄,肝脏受损则气机升降失调,日久会影响脾胃生化功能;而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则髓不能满,血不生化。中医的主要治疗原则为滋补肝肾、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临床常用药物如补血活血类黄芪、当归、人参、红景天等都具有恢复造血功能的作用。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也是补血常用的经典复方。滋补肝肾、健脾养血之生地黄、山药、女贞子、黄芪、茯苓、白术、白芍、牡丹皮、连翘、当归、泽泻、补骨脂等。4.4 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早期放射性直肠炎在放射后数日或数周内发生,常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排便疼痛,甚至有黏液便等。晚期放射性直肠炎80%常出现在放疗后半年到2年间,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腹泻伴有肛门坠痛,里急后重感,黏液便甚至血便。放射性直肠炎是威胁患者生存、降低生存质量的严重不良反应,中医对有效地防治放射性直肠炎有独特的疗效。放射性直射性肠炎属中医诊断中的“泄泻”、“腹痛”、“肠癖”、“便血”范畴,病机属本虚标实,邪热入里,热邪壅滞肠中,内陷大肠与气血相搏,气机不利则传导失常,故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热毒熏灼肠道,肠络受损,故有黏液便或脓血便、肛门灼热等症状。可见热毒交结,热伤脉络是本病的病理过程,而肿瘤患者多素体气血亏虚,而放疗之热毒更容易伤津耗气,所以本病是本虚标实,因此防治上要攻补兼施。上工治未病,预防以健脾除湿,清热解毒为主要原则。中药保留灌肠给药能使药液均匀地分布在直肠部位,利用肠黏膜的直接吸收,有效的预防了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药用当归、生地、槐花、地榆、败酱草,白头翁、苡仁健脾除湿,木香、仙鹤草等,还可以使用经典成方葛根芩连汤加减清热解毒化湿。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一般情况较差,反应不灵敏,疼痛耐受性强,对一些放疗副反应的感知比较迟钝,所以很多患者对放疗反应的表述比较晚,甚至到放疗结束后很长时间才会被发现。放疗时口服中药可以减轻放疗的急性反应。放疗后口服中药会减轻放疗的中晚期副反应,中药治疗同时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都可以使用不同的中药。因此中药的服用需要很长的周期,甚至可以是长期的终身的服用。并且绝不是一个中药方剂一成不变的使用,而是要根据患者阴阳虚实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吃中药一定不可采信民间偏方,要到正规医院中医师开具处方。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中药会不会引起肝损?在临床中发现,中药引起的肝损害个体差异很大。有些人较小剂量就可以发生,有些人可以用到很大剂量,并且是在较长时间后才出现,还有些人则不会发生肝脏损伤。虽然说因人而异,但是一些需要长期吃中药或者想吃中药调理身体的人,需要重视这个问题,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测肝功能。在中国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国药典》2010 版一部、原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共收集有毒性的中药材 182 种,然而,仍有很多毒性中药材在不断被发现。传统认识的一些非毒性药材也存在安全风险。文献报道,马桑叶、四季青、地榆、萱草根、何首乌、肉豆蔻、丁香等都会导致肝损伤;含有甙类(薯蓣皂甙)、毒蛋白类(种子类)、生物碱类(千里光、紫草)、重金属类(铅、砷)、动物类(蜈蚣、斑蝥)等成分的中药都与肝损伤有关。如果在服用了上述药物几天或一周后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尿黄、眼黄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化验检查肝功能。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应该补充足够的热量、水分和维生素,或酌情应用甘草酸制剂、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肝药。在看起来相对平和的中药中,出现肝损的机率相对较少,但最好也要每半年复查肝功能。中医中药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也是老年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中医治疗属于整体治疗,其疗效评价也是整体的,不能单纯以局部瘤体的变化程度作为判定依据。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已显示,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与以杀伤为目的建立的西医疗法疗效不同。临床可以观察到,患者症状减轻、体质改善;并通过稳定瘤体、缓解症状使患者长期带瘤生存。其主要表现在瘤体缩小不一定明显,但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体质改善,或可伴有生存期延长。与现代医学治疗疗效,瘤体在短期内缩小,而体质和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短期内局部复发或出现远处转移等有很大差别,且后者并不一定能明显延长生存期。江苏省中医院放疗科 马珺 于大海
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要忌口吗?吃所谓的“发物”会造成肿瘤进展吗?这是我们医患双方要经常面对和解答的问题。中国民间习惯把老鹅、公鸡、猪头肉、鲤鱼、虾、狗肉、羊肉等食物称为“发物”,有人说肿瘤患者不能吃发物,还有一些地方相传肿瘤患者不能吃海产品、无鳞鱼等等,到底肿瘤患者能不能吃“发物”和要不要忌口呢?从医学角度来说,“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复发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民间所说的这些“发物”主要是与过敏性疾病或皮肤疮疡肿毒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荨麻疹、湿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多因患者禀赋不耐,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故在饮食中应忌食鱼、虾、蟹等含有异种蛋白的饮食。中医认为阳症疮疡肿毒主要由湿热火毒蕴结所致,急性炎症阶段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待炎症消退或溃破脓出了,则宜适当增加营养,促使疮口早日愈合。从现代病理学的角度看,肿瘤既非过敏性疾病,也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疮痈肿毒,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发物”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存在必然联系,也没有在国内外正式期刊和学术论文中见过这样的报道。一些海产品如海参、海藻、昆布、乌贼鱼等,也是抗癌治疗中常用的食物和药物。中医的确有“忌口”之说,是指为了避免由于饮食不当而对身体和疾病康复带来的危害,患者在饮食方面应当有所禁忌,而且“忌口”不仅是针对肿瘤患者,而是包括所有疾病。但是中医所说的“忌口”并不像民间流传的那样,肿瘤患者不能吃鸡、鱼、虾、海产品等食物,而是强调辨证择食、因证忌口,即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注意饮食的禁忌。比如甲鱼,阴虚内热证患者可食用,而脾胃阳虚者则不适宜。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大部分食物是属于中性的,但也有一部分食物偏热或寒性,如偏温热类的有:羊肉、狗肉、黄鳝、韭菜、蒜、生姜、辣椒、桂圆、荔枝、橘子等;偏寒凉类的有:甲鱼、河蚌、鸭、荸荠、藕、黄瓜、西瓜、梨、绿豆等;滞气类的有:豆类、南瓜、山芋、糯米等;易生痰湿的有:油腻类食物。忌口的一般原则是:体质偏热或临床表现为热证者,如有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耳赤、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不宜吃热性食物;体质偏寒或临床表现为寒证者,如有畏寒怕冷、神疲乏力、口淡不渴、痰多清稀、尿清便溏、舌质淡胖,不宜吃寒凉食物;脾虚气滞、痰湿内蕴者不宜吃滞气或油腻的食物。放、化疗期间易出现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较差,便秘,此时应以清淡、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切忌为了大补而过食荤腥油腻食物,加重肠胃不适。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粗纤维食物,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另外,要注意平衡膳食,营养充分,即在可能条件下做到食品多样化,荤素搭配,比例适当,避免偏食和过食,适可而止。忌吃腌制、烟熏、油炸、烧烤、霉变的食物,戒烟酒。总之,饮食宜忌应因人因病而异,不能人云亦云,盲目施行。建议患者按照忌口的一般原则进行饮食调养,过分忌口和过分滋腻大补,都是不足取的。恶性肿瘤是消耗性疾病,加强营养,平衡膳食,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很重要。营养不良对患者康复极为不利,健康人需要营养,肿瘤患者更需要加强营养。
被誉为“股神”的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于2012年4月被确诊患上了前列腺癌。尽管巴菲特的健康出现状况,但他没有改变任何投资计划,因为巴菲特知道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放射治疗,他的疾病-早期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可高达99.9%。但在我们国家,我相信,知道巴菲特的人一定比知道放射治疗的人多,即使是在医疗界,这种情况可能也是一样。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大家介绍下什么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一种用放射线来治疗疾病的手段。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也可以治疗一部分良性病。在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大约有70%左右的病人需要用到放射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大约18%的肿瘤可以用放疗根治。放射治疗是一个专门的学科,称之为肿瘤放射治疗学,一、放疗的作用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可用来消灭和根治局部原发肿瘤或转移病灶。有些早期肿瘤单用放疗治愈率很高,如早期食管癌、宫颈癌、声带癌、霍奇金淋巴瘤、皮肤癌等。早期食管癌,前列腺癌,舌癌等 5 年生存率都与手术相似,而且美容效果较满意。除了单纯放疗外,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放疗亦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部分中晚期患者,通过与外科配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放疗;与化疗配合的化疗前、中及化疗后放疗;还有放疗,手术和化疗三者配合的综合治疗,从而使恶性肿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总之放射治疗是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二、放射治疗的优点 放疗适用范围广泛,几乎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其优点有:1、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自身条件要求不高:很多年龄大、体质差、既往已经多次手术等原因不能耐受其他治疗的患者仍可接受放疗;2、疗效确切,方法可靠,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以与手术、化疗联合应用;3、现代放疗自动化程度高,治疗时间短,治疗时痛苦小,易被接受;4、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小,可以避免手术造成的麻醉意外、输血反应、术后感染或化疗造成的脱发、呕吐等副反应;5、为非创伤性治疗,早期肿瘤的单纯根治性放疗在消灭肿瘤的同时,可以保留器官的生理功能;6、术前放疗可以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提高器官的保存率;术后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三、放射治疗所需的时间 放疗一个疗程需要时间取决于肿瘤的性质、病变的早晚、治疗的目的、病人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需时 4~6 周。病变相对较早、位于实质器官的肿瘤,如肺癌、肝癌等,以立体定向放疗为主要治疗的根治性放疗需时较短,一般为 2~3 周;鼻咽癌、食管癌的根治性放疗一般需时 6~7 周;病变较晚的姑息性放疗需时为 3~5 周,如脑多发转移瘤的放疗一般为 2~4 周。敏感肿瘤的放疗一般需时较短,如淋巴瘤的放疗需时 3 周半 ~5 周半;而对放疗敏感性较差的肿瘤,如纤维肉瘤,则需时 6~8 周。为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复发所作的术前放疗一般需时 4~5 周;为巩固疗效而作的术后放疗一般需要 5~6 周,如直肠癌术后放疗需要 5 周。 现代放疗已进入精确放疗时代,即精准定位、精确打击,并通过改变了常规放疗模式,使得多数早期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可到达80%以上。因此有了现代医疗技术的保障,谈癌不必再色变。肿瘤患者确诊后不妨到放疗科咨询一下,以免错失良机。
总访问量 533,338次
在线服务患者 2,838位
科普文章 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