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该项目的体检报告中,人们常常可看到这样的字眼:幽门螺杆菌阳性。对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那么,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什么东西?感染幽门螺杆菌会怎么样?幽门螺杆菌需要治疗吗?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型、微需氧以及对生长环境非常苛刻的细菌,是唯一在胃内可以存活的细菌,1983年由澳大利亚二位科学家巴里马希尔和鲁斌沃伦发现的。 它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淋巴瘤、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冠心病等疾病,可以有腹痛、反酸、腹胀、口臭等症状,大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症状。 好多人会问:幽门螺杆菌会传染吗? 2014年全球幽门螺杆菌治疗专家在日本京都召开有关幽门螺杆菌的会议,会议专家达成共识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和乙肝、肺结核一样是传染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和可能被污染的水源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口-口传播,粪-口传播等。 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有创包括胃镜检查活组织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细菌培养等;无创方法包括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大便抗原检测、呼气试验等。目前推荐的是呼气试验这种方法。 重点来了——幽门螺旋杆菌要治吗?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从控制传染源角度所有感染者均要治疗,但对于18岁以下感染者需不需要治疗国际上有不同意见,我们国家大部分专家不主张积极治疗,但可以每日饮用丁香叶茶,丁香叶茶有极强的杀菌作用。 对于45岁以下18岁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报警症状如消瘦、贫血、吞咽困难、大便出血等可以直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45岁以上感染者不主张直接除菌治疗,建议内镜检查后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目前共识是2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分散片、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五种当中选两种)加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类四联治疗,疗程10至14天,治疗结束后停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1月后复查呼气试验,如阴性即可。如阳性待半年后考虑再次治疗。当然,日常依然可以饮用丁香茶杀菌,以防止幽门螺旋杆菌复发。 那么,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呢?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要积极治疗,勤洗手,不吃生食物生水,分餐制度,餐具定期消毒,保持口腔健康(推荐使用清幽牙膏刷牙,能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必紧张,但也不要大意,应到正规医院专科医生处咨询诊治。
夏季天气炎热,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暑,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或者那些长时间在空调房间工作,忽然出门吃饭或者回家吃饭的路上,很容易出现头晕、虚脱、恶心等中暑症状,严重可能会有致命危险,因此我们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下面告诉你几个预防中暑的小妙招。 1、要多喝水 无论是在户外工作还是在室内工作,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千万不要等到口渴的不行的时候再大量饮水,最好是隔半小时就喝一次水,如果出汗多的话,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淡盐水,平衡电解质,补充盐分,另外很渴的时候不要猛然喝很多水,而是要循序渐进,一点点的喝,喝一点就休息一下,然后再喝。 2、注意防晒 尽量不要在正午11点到下午三点左右最热的时候出行或者工作,这个时间点是最容易中暑的,如果实在要这个时候吃饭或者工作的话,一定要注意防晒,尤其是头部要戴帽子,或者遮阳伞,以及太阳镜,怕晒黑的话,一定要涂抹防晒霜,衣服尽量穿透气性好的、棉麻的衣裤,另外要随身带好饮用水,以及风油精、藿香正气液等治疗中暑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另外中老年人身体不好,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最好少出门。 3、多吃蔬果 吃饭之后尽量多吃点蔬果,尤其是水分含量高的西瓜、香瓜、黄瓜、生菜、西红柿等,即可以补充身体所需水分,还能补充体力,另外可以适当喝些酸奶牛奶等乳制品,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成分。 4、注意休息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睡眠不好,但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睡前洗个热水澡,喝杯牛奶,既可以防止睡眠,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在睡眠中的修复身体,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而且可以有效预防中暑的发生概率,另外晚上天气比较凉快一些,不要对着空调或者电扇吹,以免受凉。
慢性咳嗽的定义: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将咳嗽分为两类,一是初查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癌、肺结核等;二是胸片检查没有异常,即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以咳嗽为主要和唯一症状,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 引发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有5种:(1)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4)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5)变应性咳嗽(AC) 一、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其常常是早期哮喘的一种表现形式,咳嗽可进一步增高气道反应性,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可能发展为典型哮喘,故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诊断标准: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干咳;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PEF昼夜变异率>20%,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临床上常常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咽炎等,因此给予大量的抗生素治疗,或仅给予一般的镇咳药,咳嗽不能缓解,患者反复多次求医,使咳嗽成为顽疾,成为患者和医生都感到头痛的疾病。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CVA的重要药物,大部分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受体激动剂即可,常用药物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联合制剂,成人推荐的维持剂量为每天2吸,可以早晚各吸入1吸,也可以在早上或晚上一次吸入2吸。CVA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一般不小于8周。CVA患者一般不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严重患者可短期口服小剂量激素,如泼尼松 10-20mg /天,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周。 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 本病是鼻部疾病引起的分泌物倒流鼻后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除了鼻部疾病以外,UACS还与咽喉部疾病有关,如变应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检查发现咽喉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 治疗根据基础疾病而定,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可采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吸入(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1~2次/日,每个鼻孔各2喷),或联合第一代组胺受体拮抗剂(如氯苯那敏,4 mg,3次/日,口服),当症状得到控制时,维持剂量为每日1次,每个鼻孔1喷;如由细菌感染所致慢性鼻窦炎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 三、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咽、喉、气管的咳嗽受体受反流物刺激,或引起支气管收缩有关,也可能由食管黏膜炎症激发迷走神经介导的咳嗽反射所致。 诊断 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大多发生在日间或直立位,以干咳为主,伴或不伴有相关症状,如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灼热感、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是目前诊断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最为有效的方法。 对于不能做食管pH值监测的单位或经济条件有限的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以下指征者可考虑进行诊断性治疗:①患者有明显的进食相关咳嗽,如餐后咳嗽、进食咳嗽等;②患者伴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嗳气、胸骨后灼热感等;③排除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鼻后滴流综合征等疾病,或按这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满足上述3个条件时,若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可以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治疗 ①抑酸,常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 mg/次,1~2次/日);②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10 mg,2~3/日);③如有胃十二指肠基础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或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等)均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慢性刺激性咳嗽,多为干咳,无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对油烟、冷空气比较敏感;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PEF昼夜变异率阴性;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2.5%。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EB的主要药物,尤其是吸入糖皮质激素是首选,常用药物为二丙酸倍氯米松,每次250-500ug,每天3-4次,持续4周以上。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mg,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 五、变应性咳嗽(AC):主要指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性的因素,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哮喘、变应性鼻炎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暂不宜归纳为其他疾病。将此类咳嗽定义为AC。 诊断标准: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具有下列特征之一(1)过敏物质接触史 (2)变应原皮试阳性 (3)血清总IgE 或特性性IgE增高。(4)咳嗽敏感性增高。排除CAV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EB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糖皮质激素或抗阻胺类药物有效。 变应性咳嗽可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目前吸入激素治疗时间一般在4-8周之间,可短期口服泼尼松,10-20mg/天,持续时间为3-7天。
总访问量 237,050次
在线服务患者 758位
科普文章 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