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主任医师 副教授
5.0
创伤骨科董金磊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2
创伤骨科李连欣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创伤骨科周东生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创伤骨科王鲁博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创伤骨科郝振海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创伤骨科穆卫东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创伤骨科孙占胜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创伤骨科王伯珉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创伤骨科李端峰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张琰
主任医师
3.5
创伤骨科王大伟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创伤骨科姜士超
副主任医师
3.3
创伤骨科杨永良
主治医师
3.3
创伤骨科王甫
副主任医师
3.3
创伤骨科许世宏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创伤骨科徐鹏
副主任医师
3.3
创伤骨科王永会
副主任医师
3.2
创伤骨科王凤蕊
副主任医师
3.2
创伤骨科傅佰圣
副主任医师
3.2
韩珂
主治医师
3.2
创伤骨科陶扶林
主治医师
3.2
创伤骨科吴军卫
主治医师
3.2
创伤骨科赵之孟
主治医师
3.2
骨科刘凡孝
主治医师
3.3
创伤骨科卢舜
医师
3.2
神经外科王崇丞
医师
3.2
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可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长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包括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可见于吸毒者,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透析及静脉用药。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临床表现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的应急办法,致患者终生残疾。1.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增高。2.X线检查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的不能显影,所以实际存在的数目往往比照片上所显示的多。3.CT检查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4.活检对于骨折和肿瘤,可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5.碘油造影为了明确死骨或骨腔与窦道的关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作窦道造影。诊断本病患者常出现局限性骨痛、发热和不适,提示骨髓炎可能。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但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X线检查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软骨下骨板侵袭。椎间盘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伴椎骨变短。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骨折和肿瘤,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临床上需对骨髓炎的类型及与骨髓炎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1.对于血源性骨髓炎,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具全身性症状,发病10天内X线检查无改变,大多数病例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2)亚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不具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时已出现X线改变,病程超过10天,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依据病情变化全身症状可有可无,X线改变常见,有既往感染发作的病史。2.急性骨髓炎需鉴别的疾病从全身来看,应于急性风湿热、急性白血病鉴别,从局部及X线所见,应与骨肉瘤、Ewing肉瘤、骨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1)骨肉瘤通常好发于10~20岁,在四肢骨,大部分发生在长骨干骨骺部;偶尔发生在骨干部,和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坏、骨膜反应的范围比较局限,但有时X线鉴别困难;通过CT、MRI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鉴别是必要的。(2)Ewing肉瘤常常与骨髓炎难以鉴别。Ewing肉瘤发病部位在四肢骨的骨干部;有时有剧痛,伴发热及局部热感;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CRP阳性,呈炎症反应。X线上,早期以骨膜反应为主,骨髓内缺乏变化,诊断困难。骨膜反应与骨髓炎相比,规则,多半呈葱皮状骨膜反应,这是特征。必须活检证实诊断。(3)骨组织细胞增多症根据发病部位,显示种种X线像。发生在四肢长管状骨时,有高度的骨质破坏及显著的骨膜反应,因局部及全身均有轻度的炎症症状,骨组织细胞增多症与骨髓炎相比,骨破坏的范围及骨膜反应都是局限性的;如从死骨上看,有时也不出现硬化像。(4)骨样骨瘤有时与骨髓炎难以鉴别。X线上,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偏在性(即发生在中央偏上,或下)X线显示高度骨膜反应及骨皮质肥厚,如果细心观察,其中可见病灶的骨透亮像。并发症慢性骨髓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1.畸形由于骨骺受炎症的刺激,使患肢过度生长而变长,或因骨骺板破坏,影响发育,结果肢体短缩,骨骺板一侧受破坏,发育不对称,使关节呈内翻或外翻畸形;由于软组织瘢痕挛缩,也可引起屈曲畸形。2.关节强直由于感染扩散到关节内,关节软骨面破坏,使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3.癌变窦道口皮肤由于不断受刺激,可合并癌变,常见为鳞状上皮癌。治疗病灶彻底清除、开放性松质骨植骨及反复冲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1.穿刺吸引术为减轻骨髓腔压力,防止炎症在骨髓腔上下扩散,对病灶处可进行穿刺吸引,同时还可向腔内注入抗生素。2.开窗引流术在X线检查显示骨质局部已有破坏及骨髓腔阴影增宽者,可在骨髓腔内积脓部位进行骨皮质钻孔或开窗,防止炎症扩散,以利分泌物引流。或进行创腔的上下给抗生素闭式灌洗治疗。3.死骨取出术对死骨较大、已具备手术时机者可将死骨取出,是治疗慢性骨炎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手术方法。4.带蒂肌肉瓣充填术因骨腔大为,消灭骨空洞,窦道久治不愈,将较近的正常肌组织松质骨充填与缺损处等。5.截肢术适用于一肢多处骨髓炎,合并多数窦道,久治不愈或因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局部皮肤发生恶变者。6.大块病骨切除术一般适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骨已明显硬化,或局部瘢痕多,久治不愈,某些不负重也无重要功能的慢性骨髓炎患者。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的微小结构破坏,其后果就是骨骼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发生骨折危险性增加,发生了髋部骨折有可能致残、甚至致死,严重影响人们晚年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受到全世界日益关心的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最常见的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比心脏病发作、中风和乳腺癌发病率的总和还要高,它是对所有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健康和独立生活能力的主要威胁。骨质疏松症在女性中较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也较男性早。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骨质疏松常常无声无息地发生,常在骨折时才被认识,被称为无声杀手。骨质疏松的一般表现包括骨骼疼痛、驼背、身高变矮。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包括三大主要部位骨折:椎体、髋部和桡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也不少见。骨折一旦发生,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增加。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包括了病史与临床表现(症状与体检):是否曾有骨折?常表现为轻微摔倒后发生腕部、髋部和椎骨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应作鉴别诊断。骨密度测定是诊断和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检查,当骨密度低于成人平均值2.5SD时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当BMD低于1-2.5SD可诊断为骨量丢失。绝经后妇女骨量降低1个标准差,骨折危险性成倍增加,如降低大于2个标准差,骨折危险性将增加4倍。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及评价:(1)年龄:>65岁;(2)有髋部、腕部骨折(45岁后的非暴力骨折)的病史;母亲髋部骨折史;(3)身材瘦小;(4)骨密度低或X线显示骨质疏松;(5)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平时活动少、吸烟、厌食、低钙饮食;(6)使用皮质激素药物;(7)驼背、身高变矮明显;(8)经常腰痛;(9)雌激素缺乏,绝经早(<45岁),长期继发闭经(>1年),卵巢切除;(1)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11)某些疾病或状态:吸收不良、肝脏疾病、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酒精中毒、肾疾病和长期制动等。一般来说。具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骨折的危险性将增加30%。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标:缓解疼痛、促进成骨、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率、减少伤残。做好预防很重要,骨质疏松的预防: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减少骨量丢失,包括避免高危因素,并尽量加以矫正,适当运动,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合理营养,防止跌倒。治疗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例如:雌激素、降钙素、孕激素、二磷酸盐、维生素D;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等;骨矿化药物:维生素D、钙;改善骨质量:降钙素、维生素D、二磷酸盐类药物等。防治人群包括: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骨质疏松骨折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并发症治疗,骨折的非手术处理,以及手术治疗。髋部骨折,即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对于股骨颈骨折,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选择复位内固定,或者人工关节置换。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选择复位内固定方式,少数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人工关节置换。髋部骨折选择手术治疗的好处是,避免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威胁生命,经过手术,患者可以早起在床上活动,可以早期下地,早日恢复到骨折前的生活状态。关于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的选择,患者年龄是影响治疗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年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基础疾病较轻微,骨质良好,往往要求较好的功能恢复。目前临床上对股骨颈骨折年轻患者仍主要选择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则往往需要在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之间进行权衡。老年患者骨质较差,研究发现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有一定并发症发生率,例如不愈合率达到30%,有部分病例肢体短缩,而下肢短缩常伴随有髋关节功能受损。而人工髋关节置换可以使病人早期下地行走,但也有一些相应的并发症。但总体上,如果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能够获得规范的手术治疗,大多数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疗效。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主流的治疗方法是复位内固定,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内固定的类型,同时手术需要良好的复位,以及规范的内固定置入。只有少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需要人工关节置换。无论是股骨颈骨折或者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这些患者多数是老年人,很多都伴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对于这些病人的治疗并不仅仅是手术治疗的问题,还包括了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减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常常需要内科医生、麻醉科医生、ICU等相关专科的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手术安全性。
总访问量 2,545,150次
在线服务患者 5,328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1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