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公立三甲中医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肝硬化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肝硬化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肝硬化中医治疗案例及简析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早期(代偿期)可无明显症状,或可表现为蛛痣、肝掌、肝区痛、食欲差、腹胀、便溏、乏力等。晚期(失代偿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如脾脏明显增大、腹水、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等,并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本病属于中医学“积证”“鼓胀”等范畴。肝硬化伴腹水是棘手难症之一。西医学认为主要因素包括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副作用较少,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有一定优势。患者男,六旬,顽固性腹水约半年,曾诊断肝硬化,肝癌。患者形体消瘦,腹部膨隆、胀满,双下肢明显浮肿,多次抽放腹水等治疗,大便秘结,小便量少,舌质黯红,舌苔厚腻,脉弦细。辨证属中阳不足,脾失运化,气滞血瘀。治当益气健脾,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治疗方药主要包括,黄芪、丹参、炙鳖甲、桃仁、白术、虎杖、茯苓、泽泻、猪苓、怀山药、车前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柴胡等。用中药以来10余日,未再进行抽放腹水。继续以上药加减1周剂后,腹水基本消失。继续服用上方中药治疗,随访半年余,未再抽放过腹水。本例患者主要是湿热蕴结,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治疗上当以扶正主,逐水为辅,攻补兼施为原则,补气温阳,健脾利水,活血祛瘀。中医则从整体观出发,通过辨证论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病由于病因较多,辩证还可包括,阴虚水停,脾虚湿阻论治,治以滋阴清热,健脾利湿,用药主要有芦根、白茅根、白术、泽泻、枳实、厚朴、生地黄、玄参、土茯苓,葶苈子等;肝郁气滞,湿热内蕴,治以疏肝解郁,行气利水,用逍遥散合茵陈五苓散加减,主要包括柴胡、当归、白芍、虎杖、茵陈、茯苓、猪苓、泽泻等;肝肾阴虚,瘀血内阻,治以滋肾养阴,活血柔肝,可用茵陈蒿汤合逍遥散、二至丸加减,主要包括茵陈、大黄、栀子、柴胡、黄芩、当归、白芍、女贞子、墨旱莲等。
乙肝不治疗就一定会发展成肝硬化吗 ?出于某种目的,一些医院或医疗机构发布不实信息,称“得了乙肝,如果不及时到像他们那样的医疗机构治疗,将来就会演变为肝硬化”,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知道,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它的结局是由人体免疫力和病毒之间的相互博弈所决定的,同时也与病人感染乙肝的年龄有密切关系。比方说,如果是在出生时受到感染,其慢性化率为90%,1~5岁时感染为30%,大于5岁或成人时感染,其慢性化率仅为2%~6%。所以,对于那些未发展至慢性肝炎的急性肝炎来说,病情会由于病人自身免疫力的增强而自动痊愈,当然也就不会进一步演变为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有3种形式:“大三阳”的慢性乙肝(即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小三阳”的慢性乙肝(即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此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属于一种慢性乙肝。“小三阳”慢性乙肝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时很难区别,主要看病人有否有症状及肝脏功能是否异常,前者肝脏损伤的程度较后者重。如果不加以治疗,“大三阳”慢性乙肝病人每5年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为8%~20%,“小三阳”慢性乙肝病人每5年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为30%~37%。“小三阳”慢性乙肝病人肝硬化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与病人感染时间长和年龄较大有关。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4%存在演变为肝硬化的危险。由此可见,大多数的乙肝病人转归良好,并不是一定会发展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