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是院重点学科,筹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柱教授1985年创建血液科,并与邬伟秀,施文霞等成功制成抗人球蛋白试验试剂,并推广运用至临床,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上世纪90年代初,血液科在国内首创胎肝移植术,成为了国内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的雏形。共进行了1000多例移植手术,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1992年,血液科在上海率先探索对血液病和实体肿瘤患者骨髓移植。血液科现有床位80张(北部44张,南部29张、100级无菌层流病床7张),规模在上海同领域位居前茅。承担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工作。已培养研究生30多名,其中博士10名,硕士20名,博士后出站2名,目前指导在读博士2名,硕士3名。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及卫生部课题4项,市局级课题10多项。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发表统计源或核心期刊论文94篇, SCI收录论文6篇。牵头上海及全国多中心临床项目5项,参与多项多中心IV期临床试验。派出6名骨干分别到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地进行血液肿瘤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最新诊疗技术学习。目前已有5人学成归国,发表SCI论文3篇,并且将最新诊疗技术带回科室运用至临床,成效卓著。全科现有职工24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1人,医师3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管技师1人。科室中高级人才占86%,博士6人,硕士13人。博导,硕导各1名。
临床特色
诊断和治疗各种造血系统的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下属亚专科包括骨髓衰竭性疾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愈好转率均在90%以上。
自1992年起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先后开展自体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血缘和非血缘供体移植、HLA相合和半相合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减低剂量或非清髓性移植、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共完成了500多例。目前移植人数为每年60~70例。对于治疗恶性疾病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乳腺癌、卵巢癌和脑胶质细胞瘤等都有明显成效。
1999年在国内首次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重型再障的治疗探索一条新路子。2000年在国内首次采用非亲缘HLA一个位点不合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获成功。2001年开展了非亲缘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工作,成功地控制了超急性移植物排斥反应。2002首次在国内成功开展了自体移植加非清除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工作。2008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血细胞嵌合状态和重建规律的研究”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9年11月,我院成为中华骨髓库指定的上海仅有的两家采集医院之一,由血液科全权负责健康供者的各项体检和采集事宜。截至2011年底已为71位健康捐献者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并且为110余位捐献者进行了体检。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难治性淋巴瘤和难治性白血病的拯救性治疗也是科室的技术特色之一。目前还与肿瘤医院淋巴瘤中心开展合作成立淋巴瘤诊治协作组,推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拯救性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淋巴瘤的技术,为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提高了难治性和复发淋巴瘤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室自2001年成立以来,不断研发开展多种与血液肿瘤相关的临床检测项目,使得血液科的诊断和治疗逐步由经验医学转向实验医学,大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至2012年,造血干细胞研究室共开展了5大类39个项目,已建立起系统的血液病肿瘤的检查方法,并向院内外提供服务。2004年建立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临床应用平台,对白血病诊断与分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变检测都起到了良好辅助诊断功能;而基于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的STR-PCR检测则大大地提高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