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不仅仅疼痛让人难过,最可怕的是会逐渐引起关节变形,关节活动度降低,导致患者躯体功能下降,甚至最终引起生活不能自理、瘫痪、死亡。既要解决关节疼痛这个“标”,更要尽量延缓关节变形这个“本”。 其实,这个“治标”和“治本”是通过不同药物实现的: 治标目的:缓解疼痛 类风湿关节炎治标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这些药物发挥作用快,一般服用后可以迅速缓解疼痛,代表药物有: 1,抗炎药类:如依托考昔(安康信)、西乐葆(塞来西部)、美洛昔康(宏强、莫比可)、双氯芬酸(英太青、扶他林)。 2,激素类: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得宝松等等。 最常用的激素——泼尼松 治本目的:控制病情,延缓关节变形。 类风湿关节炎最终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既:不但疼痛缓解,而且延缓关节变形。这类药物被风湿科称为“控制病情药”,又称为“慢作用药”,代表药物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艾拉莫德、雷公藤多苷等。这些药物可以延缓关节变形,真正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很遗憾,这类药物发作用比较慢,往往需服用后1-3个才能发挥疗效,也就是说从开始服用到药物起效需要1-3个月时间,所以在这类药物起效前,需要服用治标的药物就不难理解了。但这些“治本”的药物才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力部队”,也是治疗类风湿中最难权衡的,必须由风湿科专科医生经过评估综合调整这些药物使用,患者朋友们不能随意加减这些药物。 最经典的类风湿关节炎“治本”药物——甲氨蝶呤那么大家现在一定有一个疑惑,有没有一个药能“标本同治”呢。其实是有的,那就是生物制剂。如全人源化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阿达木单抗。在今天有众多生物制剂,众多良好小分子药物的前提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实在是so easy。难点往往是长期患者,但也可以做到相对理想的或者可接受的治疗效果。 首先要明确是单纯的类风湿关节炎,还是合并其他疾病。这点对治疗影响很大。我在临床里见识不少合并狼疮的类风湿关节炎,其治疗选择显然大大不同。当然,合并慢性肾病等等也会有影响。在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 其次,你要确定你有多大经济实力来治疗。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是终生治疗药物,千万不要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当然,也不能因此而延误,毕竟尽快控制并稳定是长期改善的基础------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最重要的是,你要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好医生。并长期跟他合作,一起努力控制类风湿关节炎,控制症状,保护关节,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有决心。
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是通过椎间孔途径进入,内窥镜下直视操作,各相关解剖结构如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硬膜囊、神经根等均层次清晰地呈现于屏幕上,用特制的可曲性双极射频电极在术中进行良好的止血、消融掉粘连神经的组织,并给予纤维环成型修补。 椎间孔镜手术特点 椎间孔镜技术是直接针对病灶,神经根、硬膜囊减压。微创,0.7厘米的一个切口,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的稳定性无影响。安全性高,局部麻醉,术中能与病人互动。适应症广,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的椎间盘突出。术后立即缓解疼痛,2-4小时即可下床,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
这句话是4个“尽量”:脊髓型尽量早做,神经根型尽量晚做,颈型尽量不做,交感型和椎动脉型尽量转科。这句话简单粗暴,只是强调基本原则,细节的把握当然还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尽量早做手术,脊髓压迫症时间长了,恢复的程度和时间都可能不尽人意了。换句话说,只要你敢诊断,就应该早做手术。诊断的标准当然是症状、体征、影像学三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影像学压迫程度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有的人需要与一些内科外科疾病相鉴别。有个别椎间盘巨大突出,没有myelopathy的表现,也是有预防手术的指针。 神经根性颈椎病( Cervical radiculopathy)尽量晚做手术,是因为大多数(90%)根性痛病患者保守治疗3月后,症状可完全消失。手术指针: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②进行性神经损害;③合并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但是,大多数这种病人很早就被手术了,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神经根痛程度很重,晚上VAS可达8分,病人常主动要求手术;二是手术比较简单,手术效果立竿见影,疼痛科多以微创手术为主。 颈型颈椎病,国外称为轴性颈痛(Axial neck pain),尽量非手术治疗。轴性颈痛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症状,报道大概人群75%以上的人一生中经历过颈痛。绝大多数病人保守治疗有效,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牵引治疗、理疗、热敷、封闭等。从理论上讲,轴性痛包括肌肉源性、脊神经后支源性、窦椎神经源性等。常规ACDF对窦椎神经源性理论上有效果,但术前很难鉴别非窦椎源性。有意思的是,采用ACDF治疗轴性痛,而ACDF本身术后也可以产生轴性痛。 交感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目前还有争议,尽量转相关科室诊断和治疗。在颈椎病章节,国外脊柱外科教科书只有轴性痛、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3种类型。中国教科书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食管型和混合型7种类型,这在脊柱外科极具中国特色,完全没有考虑学术上与国际接轨。神经内科重诊断轻治疗,偏头痛、耳鸣、听力减退及耳聋、眩晕、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等症状连神内或耳鼻喉眼科都不愿意或不能诊断和治疗,建议来疼痛科行星状神经调节或微创手术治疗。
总访问量 234,916次
在线服务患者 209位
科普文章 25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