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一症,外感时病中有之,内伤杂病中亦有之,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并且不是只患了肺病才发生咳嗽,《内经·咳论》中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之症,包括很广,牵涉面很大。在治疗时,如果不辨病因病机,不讲理法方药,而只投所谓止嗽、镇咳、祛痰、宁肺之品,笼统施治,轻则迁延不愈,重则变症百出,甚至成痨难救。所以治疗咳嗽,必须辨清内伤、外感、虚、实、寒、热,按其发病新久,轻重浅深,辨证施治。 祖国医学对咳嗽的治疗,积有丰富的经验。但文献浩如烟海,各家学说又讲的非常复杂,初学常不易抓住重点,因而感到治疗方法不好掌握。兹结合临床经验,试将治疗咳嗽的方法,约括为“宣”“降”“清”“温”“补”“润”“收”七大法则,提出来就正于诸位同道,以供临床参考,希望多加指教。 一、宣 肺窍清虚,喜宣通而恶窒塞。如感外邪,皮毛束闭,肺气不得宣化而致咳嗽;或无外邪,因肺气壅遏,气机失宣,而致胸闷气窒、咳嗽、痰不易出等症。都须用“宣”的方法,开宣肺气,疏畅气机,使肺恢复清虚宣通,则咳嗽自止。常用的治疗方法,例如: 1.辛温宣化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头痛、寒热、鼻塞、咳嗽。 选方如: (1)杏苏散(杏仁、紫苏、桔梗、枳壳、前胡、半夏、陈皮、茯苓、炙草); (2)止嗽散(荆芥、白前、桔梗、百部、甘草、陈皮、紫菀、生姜); (3)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生姜)等。 2.辛凉宣化法 适用于风温、风热所致的头昏发热口干咳嗽。 常用的方剂如: (1)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连翘、芦根); (2)加减银翘散(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芥穗、牛蒡子、浙贝、杏仁、豆豉、生草)等。 3.宣郁理肺法 用于气机郁滞、气道壅涩所致之胸胁痞闷、痰不易出的咳嗽。 常用的方剂如: (1)加减流气饮子(厚朴、苏叶、青陈皮、大腹皮、瓜蒌皮、桔梗、枳壳、半夏、赤苓、香附、炙草); (2)加减七气汤(厚朴、半夏、茯苓、白芍、紫苏、橘皮、杏仁、苦桔梗、前胡、桑皮、贝母)等。 另如:疏肺、开肺、宽胸、通宣等,也都属于宣法的范围。 二、降 肺喜清肃和降,苦气上逆及痰、瘀失肃。故胸中气逆、痰阻肺窍、瘀血阻滞等,都可导致气逆不降,肺失清肃,肺气不利而引起咳嗽。这种咳嗽须用降气、降痰、祛瘀等肃降法来肃清肺经,使肺气和降,其咳自止。常用的治法,例如: 1、降气化痰法 适用于肺气失降,气逆咳喘之症。 常用的方剂如: (1)苏子降气汤(苏子、厚朴、半夏曲、前胡、沉香、当归、甘草、生姜); (2)加味沉香降气汤(香附、陈皮、苏子、桑皮、砂仁、沉香、桔梗、莱菔子、炙草)等。 2.豁痰肃降法 适用于咳嗽多痰、胸闷懒食、痰涎壅盛、气逆咳喘、脉滑有力之症。 常用之方如 (1)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半瓜丸(半夏、瓜蒌仁、桔梗、枳壳、知母)等。 可随症酌加杏仁、化橘红、南星、葶苈、茯苓。 3.祛瘀肃肺法 适用于胸背胁肋、扑打损伤,瘀血内阻所致之胸痛咳嗽。 常用之方如: (1)桃仁散(桃仁、桑皮、赤苓、橘络、紫苏梗、紫苏叶、槟榔); (2)加味当归饮(大黄、当归、苏木、生地、赤芍、桔梗、贝母)等。 按:作者曾治疗胸部跌伤后,咳嗽数年不愈的患者,以本法加七厘散(冲服)、枳壳、片姜黄、乳、没,服数剂,咳出黑色血块数口,咳嗽及胸痛霍然痊愈,经过追访,未再复发。可见治其病因,其咳自止,不可专在止嗽、镇咳上敷衍因循也。 三、清 肺象秋金,其性颷凉,畏热怕火,易为热伤。邪热乘肺,火克肺金,或受燥热,乱其虚静之体,戕其肃降之能,肺金不清,而发咳嗽,须用清法治疗。常用之方法,例如: 1.清热化痰法 适用于痰黄咽痛、喉燥口渴的肺热咳嗽。 常用的方剂如: (1)清咽宁肺汤(桔梗、山栀、黄芩、桑皮、前胡、知母、贝母、生草); (2)清肺汤(黄芩、桔梗、赤苓、桑皮、陈皮、贝母、天冬、栀子、杏仁、麦冬、生草、当归); (3)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桔梗、麦冬、桑皮、贝母、知母、瓜蒌仁、橘红、茯苓、生草)等。 2.清燥养肺法 适用于秋燥伤肺之咳嗽。 常用的方剂有: (1)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子皮、梨皮); (2)四汁膏(悉尼汁、藕汁、生萝卜汁、生薄荷汁、加糖慢火熬膏)等。 3.清肺泻火法 适用于痰黄粘稠、口燥牙痛、火上逼金的火盛咳嗽。 常用的方剂如: (1)二母宁嗽汤(生石膏、知母、贝母、栀子、黄芩、瓜蒌、赤苓、陈皮、枳实、生草); (2)清金降火汤(杏仁、前胡、桔梗、贝母、瓜蒌仁、生石膏、枳壳、陈皮、黄芩、赤苓、生草、原方有半夏可减去); (3)石膏散(生石膏、炙甘草、为末、冷开水送服三钱), 本方可随症酌加桔梗、杷叶、贝母、桑皮、栀子等品。 4.清暑益肺法 适用于暑热伤肺,气短身倦,烦热脉数之咳嗽。 例举数方如: (1)加减洗肺散(天冬、麦冬、五味子、沙参、杏仁、桑皮、杷叶、六一散); (2)加味玉露散(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天花粉、生草、桑皮、杷叶、麦冬、竹叶、五味子、桔梗); (3)清金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竹叶、党参、桑皮、地骨皮、桔梗、甘草、乌梅)等。 四、温 肺金本凉,怕寒畏冷,易受寒邪之侵。脾为肺母,中焦有寒可致脾肺俱寒,而生咳嗽。肾乃肺子,肺为水之上源,肺主呼,肾主吸,肾火衰微,寒邪上泛,肺肾俱冷也可致咳嗽。这种咳嗽,须治以温。常用的方法有: 1.温肺化痰法 适用于痰白怕凉,胸中不温的肺寒咳嗽。 方剂如: (1)温肺汤(干姜、半夏、杏仁、陈皮、甘草、细辛、阿胶、生姜、大枣); (2)苏子汤(苏子、干姜、半夏、桂心、人参、橘皮、茯苓、甘草)等。 2.温肺理气法 适用于肺寒、气机不畅而上气、胸满的咳嗽。 方剂如: 加减三奇汤(陈皮、桔梗、青皮、紫苏、半夏、杏仁、金沸草、枳壳、干姜、炙草、沉香)等。 3.温中化痰法 适用于肺脾俱寒,吐白色稀涎的咳嗽症。 常用方如: (1)半夏温肺汤(半夏、茯苓、细辛、干姜、桂心、桔梗、陈皮、复花、人参、白朮、甘草); (2)加味理中汤(人参、白朮、干姜、炙草、茯苓、半夏、陈皮、细辛、五味子、冬花)等。 4.温肾纳气法 适用于肾脏虚寒,子病累母而发生面黑、足冷、痰凉、膝酸、气短(吸气不深)的咳嗽。 常用方如: (1)金匮肾气丸; (2)加味补肺汤(熟地、肉桂、人参、紫菀、黄芪、蜜炙桑皮、五味子); (3)黑锡丹(重症咳喘可用之救急)等。 五、补 前人有“肺无补法”之说,吿戒后人治疗咳嗽不可骤用补药。故补法须在久嗽肺虚,确无实邪之症方可用之。肺虚多与肾虚、脾虚兼见,更有阴虚、阳虚之分,所以治疗虚症咳嗽,又须与“虚劳”“痨瘵”的治法,相互参照,方为全面。兹仅简举数例如下: 1.培补肺气法 适用于肺气虚的咳嗽。 常用方剂如: (1)补肺汤(人参、黄芪、紫菀、五味子、熟地、桑皮、蜜少许); (2)黄芪汤(黄芪、白芍、麦冬、五味子、前胡、人参、细辛、当归、茯苓、半夏、大枣、生姜)等。 2.补阴保肺法 适用于潮热少痰,肺阴虚的咳嗽。 方如: (1)生脉地黄汤(人参、麦冬、五味子、生熟地、山药、山萸、茯苓、丹皮、泽泻); (2)宁嗽膏(天冬、白朮、茯苓、百合、冬花、百部、杏仁、贝母、紫菀、阿胶、饴糖、蜂蜜、可酌加寸冬、生地)等。 3.补肾益肺法 适用于肾阴虚损而致咽干少痰、五心烦热、或兼盗汗的咳嗽。 常用方如: 加减地黄汤(熟地、生地、山药、山萸、麦冬、川贝、茯苓、炙草、枸杞、地骨皮、阿胶)。 可随症酌加女贞子、百合、知母、紫菀、桔梗等,作为丸剂服用。 4.补土生金法 适用于肺脾俱虚,肢倦食少、短气虚怯之咳嗽。 常用方如: (1)加味人参黄芪汤(人参、黄芪、白朮、陈皮、茯苓、炙草、当归、五味子、麦冬、紫菀、冬花); (2)加味白朮汤(人参、白朮、橘红、半夏、茯苓、贝母、炙草、前胡、附片、神曲)等。 六、润 肺金性燥,燥邪最易伤肺。无论凉燥、温燥之外侵,或久病耗津以及房劳水竭、金石丹药所致之内燥,都可伤肺,引起肺燥咳嗽。《内经》曰:“燥者濡之”,肺燥则须生津养阴之品,润养肺阴,以袪燥邪。兹举常用数法如下: 1.甘凉滋润法 适用于温燥伤肺,气喘咽干而痒、痰少不易出的咳嗽。 药方如: 清燥救肺汤(桑叶、生石膏、甘草、麻仁、阿胶、人参、麦冬、天冬、杏仁、杷叶)等。 2.养阴润肺法 适用于肺燥阴虚、咳嗽声嘶之症。 药方如: (1)紫菀散(紫菀、阿胶、人参、沙参、麦冬、川贝、甘草、茯苓、桔梗、五味子); (2)二冬膏(天冬、麦冬、蜂蜜,熬成膏)等。 3.甘寒生津法 适用于燥邪伤及肺胃之阴,烦热、咽燥、口渴引饮之咳嗽。 药方如: (1)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生草、桑叶、生扁豆、花粉); (2)玄霜悉尼膏(悉尼汁、藕汁、生地汁、麦冬汁、生萝卜汁、茅根汁煎炼适度,加入白蜜柿霜收膏,再加入姜汁少许)等。 七、收 肺喜清敛,恶浮散。久咳不愈则肺张叶举,宜收之、敛之。收敛之法,也有补肺之意,故收法只可用于久咳不止,咳嗽频频,肺中已无实邪之症。若外感咳嗽及有实邪之症,千万不可轻投。常用的方法如: 1.化痰敛肺法 适用于咳嗽日久、声哑失音、痰嗽气壅之症。 药方如: (1)润肺丸(诃子肉、五倍子、五味子、甘草、蜜丸噙化); (2)加减人参冬花散(诃子、人参、冬花、贝母、乌梅)等。 2.敛气收肺法 适用于久嗽不止,肺张叶举,肺气浮散,咳而气短之症。 药方如: (1)九仙散(人参、冬花、桔梗、桑皮、五味子、阿胶、贝母、乌梅、罂粟壳、姜、枣); (2)加味诃黎勒丸(诃子、海粉、蒌仁、青黛、杏仁、马兜铃、百合、乌梅、五味子)等。 以上七个大法,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按证而施,不可乱用。 如当“宣”反“润”,必致咳嗽久久难愈,痰腻难出,胸闷少食。 如当“收”反“宣”,必致咽燥干咳,甚或咳血失音……这七个大法,一般地说,为了论述方便,多是分开来谈。但是,临床实际应用时常是根据病情需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法合并使用。 例如:宣、降合用,润、收合用,清中加补,补中兼收等等。 并且还须按照证情,权衡轻重,增减用量,来调整方剂的组织。例如在一个处方中斟酌地用七分宣、三分降,三分润、七分收,四分温、六分补,八分补、二分收;或宣五、清三、降二,或七润、二补、一收……这样,七个原则大法,又可变化出许多具体不同的治疗法则,以应多变的疾病。正如所谓病有千端,法有万变,圆机活法,存乎其人。
疱疹分类 通常将疱疹分为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和生殖器疱疹。 因生殖器疱疹大多发生在男女病人生殖器附近,较前两类疱疹较容易区分,下面重点讲解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 ● 单纯疱疹 ● 基本情况 单纯疱疹属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型,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Ⅰ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口腔黏膜)和器官(脑)的感染。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感染。 症状表现 ①单纯疱疹的病程一般为1周,即使不治疗,只要没有继发细菌感染,1周以后也会痊愈,如“烂嘴角”。 ②大多无临床症状,仅有少数可出现临床症状,重时可引起邻近淋巴结肿大; ③此病极易复发。由于单纯疱疹病毒在人体内不产生永久免疫力,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妊娠、病灶感染和情绪改变时,体内潜伏的病毒被激活会再次发病。 易发部位 ①嘴唇周围:如牙龈上、口腔外侧、嘴舌外侧、鼻子、颊或手指上; ②生殖器周围:如阴茎、阴道、臀部、肛门附近。 ● 带状疱疹 ● 基本情况 是一种病毒性感染,又称腰缠火丹、串疮、蜘蛛疮等,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的。 症状表现 ①发疹前往往有头痛、怕光、倦怠、食不振等不适症状,经1-3天后,患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内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 ②带状疱疹发作后,局部先有过敏的症状以及灼热感和神经痛,约3日~4日后出现簇集成群的粟粒大丘疱疹,迅速形成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周围红晕,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疹3~4日后疱液由透明变为混浊,随后干燥结痂,脱后不留瘢痕。病变处对任何刺激均十分敏感,如轻微触摸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局部淋巴结也有肿痛。 ③由于病毒有亲神经性的特点,常常单侧发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条带状排列。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与脊髓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者劳累,感冒,上火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病毒从一个或数个神经节沿相应的神经纤维到达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红斑,成群簇集分布的水疱,并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易发部位 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但好发于侧胸、股、腰腹、颜面及四肢等部位。 药物治疗 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它们是两种疾病,一个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一个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目前,国内对这些疱疹病毒疾病主要仍是采用药物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国产预防疱疹病毒的疫苗仍在申报中,后期有望投放市场。 抗疱疹病毒药物是21世纪初发展较快的一类药物,据2017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收载的广谱抗病毒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和利巴韦林,以及其他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 其中,治疗该疱疹病毒疾病临床上以鸟嘌呤腺苷类似物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3种药物应用最为广泛,因为它们对疱疹病毒有特殊的亲和力、较其它药物毒性低。 上表中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和伐昔洛韦虽是治疗疱疹疾病的重要抗病毒药物,但不可随便替代。更昔洛韦主要针对巨细胞病毒感染,且常发生免疫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不适合用于已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带状疱疹患者。 在上述用药选择上,若无无合并症时和明确指症是,应首先选择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且应尽早使用,一般应在皮疹出现的72小时内使用,口服2mg/(kg?次),4次/天;重症患者需静脉给药,10~20 mg/(kg?次),3次/日。 这是因为阿昔洛韦是抗单纯疱疹病毒,如角膜炎、皮肤粘膜感染、生殖器疱疹、疱疹病毒脑炎、带状疱疹、免疫缺陷者水痘治疗的首选药物,该药不仅具有疗效显著、剂型多样的特点,还可有效抑制病毒感染、复活,抑制新获得的病毒性疾病。 用药注意事项 1.上述药物虽可使用剂型丰富,但在临床用药上还应坚持“能口服不注射 能注射不点滴”安全用药原则,除非临床需要; 2.当患处水疱不多时可涂炉甘石洗剂;当无明显液体渗出时可外用3%阿昔洛韦乳膏、1%喷昔洛韦乳膏等; 3.若使用抗病毒药物后病情改善较慢或毫无好转迹象,有可能是病毒已产生耐药性,应及时更换药品; 4.若疱疹患处已形成小水疱样状,皮肤糜烂可见,刺痛、灼热感明显,应避免用过热或浓度高的消毒剂清洗患处,以减少疼痛刺激; 5.对于新出生婴儿,若感染患上水痘应及时就医注射阿昔洛韦,并住院观察3~7天; 6.阿昔洛韦能通过胎盘屏障,若妊娠期患带状疱疹用药前应进行风险评判权衡利弊,为确保用药安全所有伴严重水痘的妊娠期宝妈都应注射阿昔洛韦; 7.疱疹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毒很容易接触感染或呼吸道传播,患者在做好个人清洁卫生时应避免传染他人,要做好防护措施。
这是因为病情是在不断变化中,很多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在初期并不能完全表现出来,比如肺炎和很多传染病早期就可以仅有发热,为明确诊断需要在初诊后3天复诊。 另外,如果初诊已明确诊断,药物有效的会在用药48小时后明显好转,所以选择3天后复诊,便于病情和疗效评估。
总访问量 1,232,977次
在线服务患者 178位
科普文章 456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