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20年前,下矿井后脑勺被塌下的一矿物砸中,幸好戴着的安全帽挡了一下才不至于酿成惨案。此后几日头痛烦躁、疼到厉害的时候猛烈撞墙。后得一方:钩藤三七(三七打碎)各7两,分7份,水煎,日3服,分7日服完。服后头痛竟然痊愈。 多年后学中医,再思此方,7两按照汉制竟有350克之多。二药相合共700克,每日100克,分3次,钩藤三七量均为15克之多。由于时间久长和医学知识不足,母亲也不知道当时称量是按照一两50克还是30克算,因在农村购买,估计是按照今制称量,换算过来,两药合计竟有700克之多,每次钩藤三七均有30克。 由于药效显著,故提出来供大家撷取。取名钩藤三七方。
参苓白术散治疗久泄之脾胃虚弱证。 主要症状是:大便溏泄时间长,食少,稍微吃一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加。面黄神疲、舌淡苔白、脉细弱。 药物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甘草 莲子肉(健脾益气)陈皮?白扁豆?薏苡仁(利湿健脾)砂仁?桔梗?(理气健脾)
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小编自己的理解: 一.发病原因: 太阳中风证本应该用桂枝汤解肌,却用了麻黄汤发汗;或者太阳中风证用桂枝汤过汗;或者太阳伤寒证用麻黄汤过汗。出现了遂漏不止(漏汗)的变证。 二.症状: (1)恶风。 (2)小便难。 (3)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三.治疗方法: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四.按语 1.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过汗津液大伤所致病证。 (1)液伤于外,故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2)液伤于内,膀胱津少,故小便难。 2.桂枝加附子汤与真武汤 (1)真武汤回里阳,治疗里寒亡阳。 (2)桂枝加附子汤大补表阳,治疗表寒漏风,四肢拘急。 五.医家解读 柯琴曰:是方以附子加入桂枝汤中,大补表阳也。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矣。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矣。汗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而从化变病则异。 从柯琴的观点来看,是针对本病三大症状来治疗。而止汗是关键。附子温阳实表,先止漏汗。漏汗止,则液不亏。里液足膀胱不干,故有小便;外液足经脉得濡,则四肢柔。 六.延伸思考 1.有人说桂枝汤是止汗剂,为什么用桂枝汤会出现过汗的情况,可见说法有误。 2.本文并未说是服用桂枝汤过汗导致的漏汗不止,过汗说法是小编自己的观点。然而反思,如果说桂枝汤有止汗之功,为何在出现“遂漏不止”时不用桂枝汤止汗,而是加入了温阳实表的附子。这也否定了桂枝汤是止汗剂的说法。
总访问量 85,879次
在线服务患者 39位
科普文章 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