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很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会突然的出现心纹痛,虽然心绞痛并不严重,但是很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因为引起心绞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心绞痛是很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会突然的出现心纹痛,虽然心绞痛并不严重,但是很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因为引起心绞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缺血、心肌梗死等等,所以当出现心绞痛的时候就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治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治疗心绞痛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治疗方法。 中医上将心绞痛称为胸痹,中医治疗心绞痛多以行气通阳、活血化瘀、豁痰开结、通络止痛为主。不同的时期治疗的药方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症状对症下药,下面来看看如何用中医治疗心绞痛。 心绞痛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发作期、反复发作期和缓解期 发作期的用药: 处在发作期的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可用苏合冠心丸置于舌下含化,或口服苏冰滴丸,或在咽喉部喷宽胸气雾剂。速效救心丸、麝香救心丸、麝香保心丸、苏荷香丸等药也可的情服用。 反复发作期的用药: 丹参30g,金瓜要30,赤芍10g,川芎10g,郁金香10g,红花10g降香10g,半夏10g,薤白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时期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芳香温通为主,同时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毛冬青注射液、瓜蒌片等其中一种药物。 缓解期的用药: ①甘枸杞(切碎)80g,桂枝尖40g,进入1000m米酒中,常摇荡,每日睡前服1520m,冬季常服可防止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临床上将心绞痛分为稳定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三种临床类型。 临床表现 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束或刀扎样痛,偶伴淡死的恐惧感。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诱因: 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天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有在早局而不是在下年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回痛阈较低有关。 持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也可日内发作多次
不稳定心绞痛必须住院治疗: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劳力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思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临床症状有: 1. 原来的稳定心绞痛,在一个院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间延长、诱发因素发生变化,硝酸酯类(例如硝酸甘油)药物缓解作用减弱。 2. 一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常因较轻的负荷诱发。 3. 休息状态下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的心绞痛 简单地说就是原来有心绞痛,但是最近比以前严重了,发作时间延长,频次增加,吃原来扩冠的药不怎么见好了,或是原来没有心绞痛,最近新出现心绞痛了。 对不稳定心绞痛必须进行危险分层:不稳定心绞痛思者的严重程度不同,处理和预后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患者的病情可能趋于稳定,转化为稳定的劳力心绞痛;有些病情可能恶化,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临床上将不稳定心绞痛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 高危组:就诊前48小时内反复发作,静息心绞痛伴一过性ST短改变(>005mV),新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或持续性室速,持续性胸痛大于20分钟。 中危组:就诊前一个月内(但48小时内未发作)发作1次或数次,静息心绞痛及梗死后心绞痛持续时间0.2mV,或有病理性Q波。 低危组:新发的或是原有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时心电图ST段下移
总访问量 91,078次
在线服务患者 147位
科普文章 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