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树常青
——记湘潭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宋文军 宋文军,男,现年36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1992年参加工作,现任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副主任兼中国抗癌协会湘潭市抗癌协会秘书长。为肿瘤放射治疗的主治医师,宋文军同志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13年的临床实践和工作积累,让这位貌不惊人的年轻医务人员成为了湘潭市抗癌一线有口皆碑的先进人物,除他坚守工作岗位主治和经治各类肿瘤患者近2000例外,在兼任湘潭市抗癌协会秘书长一职上更是如虎添翼,工作有声有色。2004年度,湘潭市抗癌协会分别被市民政局和市科协评为“社会团体工作先进单位”和“科协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度,湘潭市抗癌协会市科协评为 “科协工作先进集体”。由此,他被同行们和广大肿瘤患者誉为——默默无闻的抗癌奇葩 平日纳于言、敏于行的宋文军说:“是湘潭市抗癌协会的协会会员成就了我。” 就在他参加工作的同年同月,湘潭市抗癌协会也成立了,从此,这位满怀理想的青年与协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协会刚刚成立,挂靠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肿瘤科的主任们都是协会的工作人员。万事开头难,忙碌工作之余,宋文军总是积极主动分担协会的琐碎事务。在他的宣传、发展和动员下,全院10多名职工加入了抗癌协会,为协会增添了中坚力量。春去秋来,几经打拼,1997年,宋文军已由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在工作上独挡一面的主治医师了。与此同时,他也被市抗癌协会聘请担任副秘书长工作,倾注着自己全部的热情,默默无闻干着这一份既无名利,又难被常人所能理解的工作。曾有人劝他:“你当着好好的科主任,去管那档事干嘛?没权没利,穷辛苦,白忙活。”尽管如此,职位的提升,周边人的不理解,并没有影响宋文军同志对协会工作的热情。他一如既往满腔热忱,默默工作。 在此期间,他制定了协会的章程和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2002年,工作出色的宋文军同志被提拔为放疗科副主任,机缘巧合,同年他被选举为了湘潭市抗癌协会的秘书长。每一个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正是因为宋文军这种乐于奉献、倾情协会事业精神,并有机地将协会工作和临床实践融为一体,为近几年来的湘潭市抗癌协会的发展壮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无位到有位、有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为争有位,如今,协会有了固定的办公室,有了办公桌,有了电脑,还配备了专人。目前,协会已发展成为了拥有9个学组,360多名会员的社会团体,其下还设有“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协会成员涵盖医护人员、党政军干部、职员和普通工人与农民兄弟,协会连续两年被评为湘潭市科协工作先进集体,获得了二○○四年度社会团体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科普日优胜组织奖。这些都是与宋文军同志艰辛的工作和努力分不开的。 对此,宋文军自己仍觉得“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他又自掏腰包1300余元,创办了湘潭市抗癌协会网站,内容包括“走进协会”、“抗癌俱乐部”、“就诊指南”、“疑难病例”等多个栏目,每当夜深人静和他工作之余,宋文军都会扑到网上更新文章和解答来信来访。网友不仅有北京、上海的患者,更多的是临近省、市区寻药问诊的人,网站的点击率在同类网域中相对比较高。我们的协会像花园 “路是人走出来的,协会的活力在于活动。”为了壮大协会队伍,从2004年初开始,宋文军只要工作稍有闲暇,就会到全市各医疗单位征询对协会的意见、推荐理事、发展会员,他先后到过湘潭市、湘潭县、湘乡市等数十家医疗单位。在与病友的接触中,宋文军发现很多病人因为缺乏抗癌的科学知识而耽误病情,贻误治疗,甚至抱憾终生,他意识到普及肿瘤知识的重要性。每年的肿瘤防治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和科技活动周,他都要亲自带领会员上街义诊、咨询,每年他都会组织会员去到社区进行肿瘤防治知识的宣传和讲座,发放科普读物。为了宣传防癌抗癌,他还组织协会人员送医送温暖下乡,深入到湘潭县石潭镇荷叶坝村农民家宣讲相关知识。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协会就组织义诊30余次、讲座20余堂,受益人数达万余人。与此同时,宋文军还策划、组织、编印了一本面向二十一世纪、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课程教材《常见恶性肿瘤防治》,全书共32万字。此期间,宋文军不知挑灯夜战过多少日子,就是五一长假也未曾休息,甚至还笑嘻嘻地告诉家人:“平时工作太多,我正好就趁这几天来校稿、改稿,就不陪你们了。”为此,5岁的女儿深觉委屈,还跟他闹了别扭。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印刷精美、内容实用的一本好书问世了。 在临床工作中,宋文军经常接触到一些癌症患者因为心理负担重,丧失治疗信心,甚至放弃治疗。每每看到这些,他内心非常焦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省里有一个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康复患者,她们组织病友学习、锻炼、娱乐,深受病友欢迎和好评,许多病友从中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快乐。他深受启发,决心要建立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团体,实施团体抗癌,用团体的力量帮助处于绝望边缘的人。于是他开始和一些康复较好的患者联系,经过二个多月的紧张筹备,2005年11月12日,湘潭市抗癌协会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成立了, 为了使俱乐部的管理快速走向正规化。2005年11月16日,宋文军同志带领新上任的管理委员委员们去到省抗癌协会癌症患者康复部学习。12月17日他又组织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们和部分患者参加省抗癌协会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2006年新春同乐会学习经验,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具有知识性、文体性、社会性、关爱性的癌症康复组织。他请来医护人员为病友讲解疾病康复、护理知识;他安排志愿者定期给病友寄去科普读物;他请来愈后好的病友介绍经验;他组织病友排练春节晚会的表演节目。 天道酬勤,辛勤的付出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年过去了,癌症康复俱乐部已有6名工作人员、近300名会员,已经有了自己的活动室。病友们定期开展文娱、讲座、植树、经验交流、评选“抗癌明星”等活动,她们更开朗、更乐观了,她们说:“是康复俱乐部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信心,我们的协会像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望着灿烂如花的康复者的笑靥,宋文军为自己辛勤的付出感到由衷的欣慰,他说,哪怕是自掏腰包请客吃饭,哪怕是一个月花去了600多元电话费,这都算得了什么呢?他能坚持到今天,凭的是什么?用宋文军的话讲“为癌症患者献点爱心,做点公益事业”﹗ 为调动协会会员的积极性,宋文军反复摸索,总结了一套会员乐意接受,深受群众欢迎的工作方法。他利用办报刊的形式广泛宣传抗癌协会的性质和“关爱生命、科学抗癌、全心全意为癌症患者服务,推动我市肿瘤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宗旨。相继办起了《临床肿瘤放疗论坛》、《临床肿瘤化疗论坛》二个学术刊物,办起了《抗癌纵横》科普报,办起了《抗癌心声录》。《临床肿瘤放疗论坛》和《临床肿瘤化疗论坛》专业论文集的编印大大活跃了协会的学术氛围,《抗癌纵横》成为患者爱不释手的读物,《抗癌心声录》使很多患者倍受鼓舞、树立起抗病信心。如今,这些刊物已经成为了市抗癌协会的特色和品牌。与此同时,协会骨干还坚持每周一至周五的值班制度,这些过去的癌症患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鼓励初诊为癌症的病友,振作精神,战胜疾病。这一举措成为了湘潭抗癌协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抗癌协会成了癌症患者温馨的“娘家”,患者有什么事、有什么困难也敢对“娘家人”说了。现年66岁的原湖南省广电中心的退休干部贵体健对宋大夫是好评如潮。2003年9月,他被诊断为鼻腔淋巴瘤,先后行化疗5个疗程、局部放疗20次,并辅以生物治疗。他说:“我是一名鼻腔恶性淋巴瘤患者,两年来,我按照宋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定期检查,才相信:人生没有越不过的沟,没有跨不过的坎,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现在,他的各项健康指标正常。让他最为感动的是,宋大夫的心特细,除平常的治疗和诊断外,为了让贵老这样一批老年患者真正吃到有效药、放心药,宋文军不是先入为主给病人介绍或者开出什么药,而是组织协会成员自己到正规的制药厂家,对症吃药,详细了解抗癌药的主要成份和制作过程,让他们明明白白消费,放心大胆用药,也避免了制药厂制假售和医生拿“药品回扣”之嫌。“是湘潭抗癌协会将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丁玉清,是湘潭县委老干局退休一位67岁的女干部。2002年1月被确诊为卵巢癌,并被诊断为“最多能活3个月”。2002年7月10日,辗转到市一医院肿瘤科治疗,切除了卵巢及双侧附件,经过多个疗程,目前,自我感觉良好,进食、睡眠、大小便都正常,经B超复查无肿块、无积水、无异常。如今,脸色红润、积极乐观的她,逢人便说:“我是怀着一股感恩的心加入抗癌协会的,至今,我足足挣了五年,我还要继续挣下去!” 在湘潭市岳塘区荷塘乡双埠村施家组,“送子观音宋文军”的故事,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段佳话:十年前,风华正茂的许勇,一纸身患癌症的“死亡判决书”,犹如晴天霹雳,让这个年仅 23岁的小伙子及单传家庭陷入了灭项之灾,不甘心就此走完人生之旅,于是,他和家人一道,开始了漫漫求医之路。1994年11月6日,他动了手术,从腹腔内取出一个巨大的肿瘤,并确诊为“恶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得知这一消息后,年迈父母为这个“香火继承人”哭干了眼泪、操碎了心,下定决心“砸锅子卖铁、卖房产”也要保住他的命! 1995年3月肿瘤复发,到两级大医院就诊,都遭拒收。全家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坚强的许勇父母和姐姐,宁肯让他住院也决不回家等死。面对此情此景,4月8日,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接纳了他。主管院长和宋文军等经过对许勇病情的充分研讨,决定实施热疗、放疗、化疗综合治疗计划。由于化疗会引起许多毒副反应,病人必须密切配合,而许勇对自己病情还不太清楚,于是,宋医师向他详细的讲解了病情,并鼓励他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化疗初期,许勇的体重一下子降到了七八十斤,头发也掉光了,面色苍白如纸,卖热豆腐的人都被他吓跑了。这时的许勇,精神崩溃,不想继续治疗了,任凭家人劝说都无济于事。医院领导和主治医生宋文军得知这一情况后,立马做许勇的思想工作,并科学调整了药量,尽量减少毒副反应,让治疗初见成效。 2005年11月,许勇(左)和宋文军合影 1997年,许勇的所有的化疗、放疗均顺利结束了,出院复查,一切指标正常。从此后,许勇除坚持正常的辅助中药治疗外,坚持每天开105路中巴车上班,能吃能做,一年到头感冒都很少,跟正常人无两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抗癌明星”。2004年正月,许勇结婚了,同年,许家还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闻讯后,市一医院的领导和宋文军,前住赶去祝贺,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笑逐颜开的许勇一家和乡亲赞不绝口地说:“宋大夫才是许家真正的‘送子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