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9-21 22:40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江玲 阅读人数:70 人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彭逢美 案例:家住广州黄埔的朱伯,一个来月前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8月15日,他像往常一样午睡,起床后却发现讲不出话,右边手脚也没了力气,心下大惊。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查CT确诊为脑梗塞,也就是说,他中风了。 病情稍稳定后,朱伯在神经内科住了半个月,虽然症状有所改善,但还是头昏,不大会说话,走路不稳,生活不能自理。在医生的建议下,朱伯于是转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下一步的康复治疗。 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周国平教授针对朱伯的情况,为他制定了完善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除了神经内科方面的常规治疗,每日加服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还予其施针灸、做推拿,并配合器械锻炼,训练其步行、言语及平衡功能。 经过近10天的康复治疗,朱伯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不仅能够自行走路,头昏症状也明显减轻了。 纠正偏瘫 康复最好中风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脑出血,一类是脑梗塞,往往发病急骤,病情变化也较快。像朱伯这样的患者,在该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病人中,占了2/3以上。 “偏瘫是中风最主要的后遗症,80%以上的中风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周国平介绍,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急性中风,患者在脱离生命危险之后,最好尽早介入康复。因为康复是纠正偏瘫、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最好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中风后1个月之内为急性期,此后半年内为恢复期。中风后3个月之内即能接受康复的患者,至少有60%可以得到较好恢复。 周国平强调,瘫痪不等于卧床等死!有些中风患者在神经内科治疗出院后,便直接回家,没有意识到做康复。其实,偏瘫患者做康复也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就像婴儿一样,通过规范的锻炼,把失去的功能再次找回来。 “医院的康复训练,首先是教会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确保姿势正确,这点非常重要。”周国平指出,患者只有在医院先学会康复,才能回家自我巩固。因为康复是一辈子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 及时康复 疗效倍增临床表明,康复介入及时,中风的疗效将能得到显著提高。那么,究竟康复可以“早”到什么时候进行?周国平认为,理想状态下,康复最好在患者尚在内科治疗时便及时介入。脑梗塞的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病情稳定,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脑出血的患者,则在7-14天之内。 相关研究证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中风的患者,基本治愈率是未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3倍。该科今年收治的两名中风患者,由于康复介入非常及时,都取得了相当理想的疗效。 一例是43岁的男性,急性脑干梗塞,7月2日发病,眩晕、头痛、饮水呛咳、左侧肢体乏力。2天后予增加针灸、推拿、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以及语言训练等综合康复项目,12天后基本痊愈。 另外一例年纪较大,64岁,男性患者,6月16日发病,失去意识、左侧肢体乏力、不能独坐、小便失禁,诊为多发性大面积脑梗塞。控制病情后,康复才做了38天,患者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能独立行走,大小便可自行控制。 “取得这样理想的效果,除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外,也离不开患者的配合与坚持。然而,早期康复是最关键的。”周国平说。 错过时机 仍有希望 中风患者如果错过了康复“黄金期”,还有做康复的必要吗? 对此,周国平表示,后期才介入康复不能说没有希望,只是需要的时间更长。 黄伯10个月前出现脑出血,左边手脚难以动弹。此后,黄伯辗转在各医院住院,病情得到控制。然而,手脚的功能却没能恢复。直到前不久,了解到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治疗中风偏瘫的信息,他才前来治疗。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康复,哪怕每次只能出现一点点的改变,都是值得高兴的。”在周国平的鼓励下,黄伯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十几天后,黄伯感觉精神状态好了不少,原本蜷缩的手指在扳动的时候“软了一点”,不像原来那么僵硬了。 “虽然还不能看到明显的进步,但我还是有信心的。”黄伯说,中西医结合医院环境舒适,跟医生的沟通非常及时,“收费也便宜,在这里做康复感觉很好。” ■专家简介周国平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历任湖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副主任、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设备处处长。从事中医康复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病、腰腿痛、骨性关节炎、针灸减肥、保健及亚健康调护等。其中,中风偏瘫康复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专家电话:13189092959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路13号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西药结合医院传统疗法与康复中心副主任 周国平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胡 菁 通讯员 彭逢美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超过200万人。中风后若及早抢救,大多时候都能救回一命,可存活下来的人有3/4会留下偏瘫、失语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专家提醒,中风后尽早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能很大程度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康复治疗越往后推,恢复效果也会越差。中风患者不宜“超保护” 如果家里有一个因中风偏瘫的老人,家人多会细心照料,每天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这在外人看来就是孝顺。但从一个康复医生的角度来看,可能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这个病人是不是经过了正规的康复治疗?2、家庭是不是对病人有超保护现象?如果有超保护现象,是完全错误的。 出院回家后“以养为主”的中风偏瘫患者非常多见。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传统疗法与康复中心副主任周国平说,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尚不发达,大多数医师康复意识不强,百姓更缺乏康复治疗的观念。事实上,“包办一切”的照顾方式很容易让中风患者低估自己的能力,常常被家属“宠”坏,这样不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再加上患者害怕疾病复发,活动起来也是小心有加,慢慢地,患者的手脚会逐渐丧失了功能,重新走路就成了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只好整天卧床。中风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 很多中风患者及其家属错误地认为,康复治疗要等得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周国平教授指出,其实,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 48小时后即可进行;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则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中风后的康复分为急性期康复(中风后两周以内进行)、恢复期康复(中风两周后到半年内)和后遗症康复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时期的康复最重要,一旦拖到后遗症出现再来康复,不但效果大打折扣,病人恢复的速度也要减慢。 由于病人身体还比较虚弱,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正确摆放肢体位置、保持关节活动度等。两周后到半年内为恢复期康复时间,患者80%的功能要在这个阶段恢复,如果错过了康复训练或康复不理想,就会失去恢复的最佳时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中风后半年内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不但功能恢复减慢,肩手综合征、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肢体痉挛、疼痛、骨质疏松等后遗症也可能一一出现。 临床研究证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基本治愈率是未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3倍。丹麦的一项实验表明,1197例在急性期就开展康复训练的中风患者,95%在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的病人在发病6周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要有专业人员指导 “当然,提倡早期康复训练,并非随意乱练,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科学地训练,否则将引起‘误用综合征’。”周国平教授提醒,肌肉和关节挛缩是中风后病人残疾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美国,当病人发生中风以后,一般在当天或第二天,就有康复医生和治疗师对这个病人会诊。比如说病人一侧偏瘫,左手和左腿都不能动了,康复医生就会下医嘱,治疗师给予病人左手和左腿每天定时的被动性运动,一是活动每一个关节,防止关节强直;二是肌力,被动活动肌体,能够保持肌力,防止废用性萎缩。 有些病人由于不懂康复知识,觉得康复治疗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有的患者拼命地练手的握力或用各种方法练习拉力,结果越练手指和肘关节越伸不直。中风病人的康复训练就像教小孩子一样,要从翻身、坐、站、走练起,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周国平介绍,针对中风患者的功能障碍不一,在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康复中心,康复治疗手段更多样化。除了可以通过现代康复仪器进行康复训练外,还可以结合针刺、推拿、中医药等传统疗法对病人进行整体康复。“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人护理负担。”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若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会出现患侧下肢肌肉萎缩,或出现跛行。 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为坐骨神经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以单侧者居多,可常和肌纤维炎同时发生。主要发病原因为寒冷潮湿及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牙龈炎、鼻窦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时伴发肌炎及肌纤维组织炎。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由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他病因有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干性可由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髋关节炎、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糖尿病等所致。 临床表现:根性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征阳性(病员仰卧,先屈髋及膝成直角,再将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痉挛,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病员仰卧,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腘点、踝点及跖点等。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 干性常在受寒或外伤等诱因下发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征阳性而Kernig征多阴性。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有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理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治疗方面,卧床休息(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如西医的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中医可用针灸、推拿、中药外敷、内服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