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耳鸣,不是单单神经系统问题,还有肌肉源性痉挛所致
耳鸣是比较复杂的症状,最通常的原因有耳部本身的疾病、血管性疾病、全身性疾病、使用耳毒性药物、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等因素所致,所以耳鸣主要分为耳源性、血管性、躯体感觉性、心因性等类型。近些年来,医学家发现某些耳鸣与头颈部肌肉紧张有关,一旦紧张的肌肉得到缓解,耳鸣随之减轻或消失,这种耳鸣被称为体觉性耳鸣。这种耳鸣只针对耳朵进行治疗是不会有效果的。体觉性耳鸣患者通常是单侧耳鸣,快速转动头颈、张口或咬牙时耳鸣的响度和频率会发生改变,一般不伴明显的听力下降,但持续的耳鸣声会干扰人的情绪。任何颈部扭转的动作如不良姿势、睡觉用不合适枕头,或头颈过度前屈,即便时间较短,也会引起肌痉挛产生持续性耳鸣。这种肌痉挛引起的耳鸣有时不会立即发生,但产生的耳鸣可以持续数小时。体觉型耳鸣是由于头颈部或耳周围肌肉紧张所引起的。紧张的肌肉传送感知信号,这些感知信号被中枢解读成耳鸣,其机制可能与颅内三叉神经和耳蜗神经通路的信号传导干扰有关。鉴于体觉性耳鸣是肌肉紧张或痉挛所致,其治疗应该是放松紧张肌肉,物理治疗也就成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对于部分耳鸣,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鼻炎导致的;因为鼻子与耳朵是由咽鼓管相连,如果反复的鼻负压,会导致支配咽鼓管的肌肉发生痉挛,导致耳鸣,但这种耳鸣,需要积极控制鼻炎,并多做相关康复动作,解除了肌肉痉挛,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罗春林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 耳鼻喉科4558人已读 - 精选 耳科知识:滴耳朵要用科学的方法
1、什么疾病需要滴耳?耵聍栓塞、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霉菌等。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药物,主要起到软化耵聍、抗炎杀菌、消肿止痛、改变外耳道微环境、促使外耳道皮肤恢复正常等作用。2、掌握正确的滴耳方法非常必要,要注意以下几点:(1) 滴药前最好在医院将外耳道冲洗干净,没有条件者可用消毒棉签拭干外耳道分泌物(禁止用力擦拭,防治损伤外耳道),否则滴入的药液会被分泌物阻隔或稀释,从而使药物作用减弱或失效。(2) 滴耳药的温度需接近体温,以免刺激鼓膜或内耳,引起眩晕、恶心等反应。滴药前可用手握住药瓶予以加温。滴药时让药液沿外耳道壁缓慢流入耳道底,也可将药液滴入耳廓耳甲腔内再流入耳道,可对药液有进一步加温的作用,不要将药液直接滴到鼓膜上。(3) 滴药时应将外耳道拉直,成人的耳廓向后上方牵拉,小儿的耳廓向后下方牵拉。(4) 滴药时应逐滴滴入,避免过快,否则耳道内的空气不易排出并被封闭在外耳道内,药液则不能流入耳道深部。耳道狭窄者更需减慢滴药速度。滴药后轻轻按压耳屏数次。【具体方法】:患者侧卧或将头倒向一侧肩部,使患耳外耳道口朝上,牵拉耳廓,使外耳道变直,将药液逐滴滴入外耳道侧壁上,使其沿外耳道壁流入深部,按压耳屏数次。滴药量一般每次2~4滴,每日2~3次。有的药物需要按照医生要求调整用量及用药次数。若病人自己滴药,应以对侧手指牵引耳廓,同侧手指持滴药瓶,按上述滴药方法即可。3、什么情况不能滴耳。【禁忌症】:(1)已经干耳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2)外耳道撕裂,鼓膜外伤,裂孔急性期未伴感染者;(3) 外耳道皮肤药物过敏者。说明:部分图片及内容摘自王瑾医生公众号
罗春林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 耳鼻喉科2670人已读 - 精选 颌面部痣,不要拖太久,小心变成癌
其实,在临床上,对于颌面部的痣还是很常见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重视。因而,很容易变成大问题。 术后患者耐受不了,要求尽快结束,在重建鼻小柱,鼻翼,有小小遗憾。术后病理提示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满意。病例来自真实病例,请勿转载。
罗春林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 耳鼻喉科1343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腰痛经分别两次医院检查尿液蛋白都是弱阳性 腰痛三周,12月9日去儿童医院检查C T无异常,尿液检查显示... 请帮忙解答一下,如何恢复蛋白和比重范围指数总交流次数7已给处置建议
- 宝宝一直长湿疹反反复复的, 药一停湿疹就发,一片一片,宝宝特别痒,很多地方抓流血, 希望这个宝宝问题能得到改善,湿疹不在复发,或者皮肤好了时间间隔久点总交流次数19已给处置建议
- 头皮毛囊炎复发,焦虑失眠,求医生开药治疗总交流次数20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 备孕多囊卵巢 备孕查出来多囊卵巢,本月5号的时候您开了达英通地屈孕酮片,给... 希望能开药调理好,早日怀上宝宝。总交流次数17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男 42岁 勃起困难1年。 最后交流时间 2022.10.16勃起困难1年。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初始时勃起硬度满意, 很快疲软, ... 就是改变硬了很快软的效果总交流次数5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广东省 第106名
总访问量 7,652,077次
在线服务患者 9,433位
科普文章 7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