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腾了三年的胃病,原来是“心病”90%慢性头痛和心情有关,中风、高血压也算心理疾病今天这些知识可能会刷新你的健康观三年前,金东区赤松镇的老邵开始经常犯胃疼,从那时起,她不知道为了胃病上了多少趟医院,吃了多少药。可就在前不久,他的胃病终于给找对病因了,结果让他自己大跌眼镜:原来,这胃病是气出来的。胃病,怎么会是给气出来的呢?你可能还不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毛病,大部分都和心情、情绪有关,再比如说吧,如果你经常头痛,这十有八九也是心情导致的。仔细看看这篇报道,它可能会刷新你的健康常识。闹腾了三年的胃病原来是媳妇气出来的“心病”老邵今年近60岁,家住金东区赤松镇,前几年,儿子娶了媳妇,家里盖了新房,老邵心想,忙活了一辈子,总算有福气安享晚年了。可不曾想,从三年前开始,老邵就经常感觉肚子疼,而且很有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犯,后来上医院一查,毛病出在胃里,老邵得的是胃病。问题找到了,药也买了,医生说胃病也不是什么不能治的大毛病,让老邵放宽心,回家开始吃药。可从那之后,老邵还是三天两头得往医院赶,为啥?因为他的胃病一直就没有好转的迹象,隔段时间照样犯。三年里,老邵从镇里赶到城里,大大小小的医院都跑了,吃了不少苦头。上周,他又来到金华市中医医院。这次,接诊的是神志病科主任吕莉君,她也感觉很纳闷,咋还有治不好的胃病呢?于是她特别留了个心眼,“你的胃病都是什么时候犯的?胃疼之前都做过什么?”老邵认真的想了想,发现自己胃病就是从儿子娶了媳妇之后开始出现的,“媳妇进门后,就没正眼看过我,有时我在干家务,她在一旁闲着,我就心里难受,就胃痛;有时她白我一眼,我感觉不好受,胃就开始不舒服。”吕莉君恍然大悟。原来,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相当复杂,其中心理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性格、长期反复的消极情绪与胃病的发生有重要关系。换句话说,人在一定的内外界因素刺激作用下,伴随着情绪体验,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长期紧张不安、忧郁焦虑、沮丧恐惧的情绪,可引起胃酸持续性分泌增高,久之可导致溃疡病等胃病发生。“他真正要做的是和媳妇多沟通,少生气、不生气,不然吃再多的药都是南辕北辙。”吕莉君说,通常其它医生也只能对症下药,也很难想到他的病因会和媳妇生气有关。90%的头痛因焦虑引起很多常见病都和心情有关很多人纳闷了,胃病也能是气出来的心病?这事其实一点都不稀奇。因为,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疾病,说到底心情就是罪魁祸首,都是“心病”。金华市中医医院的神志病科,这是该院最年轻的一个科室,成立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这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却是眼下“心理、身体兼从治理”医疗模式改革的一个方向。这个科室包含中医、西医、神经内科等等,很杂也很广,最直白的话讲,就是探索疾病从身体、心理一齐入手治疗。往后倒推一年,科室里住院病人共计1000人次左右,科室观察发现,这里的住院病人大概分两类:一类是像头痛、头昏、失眠、慢性胃肠道疾病、高血压病等,心理因素是导致疾病的主要病因;一类是像中风、帕金森病、痴呆等疾病,常伴发心理疾病的,也就是说,因为情绪等心理因素,导致病情加重或复杂化。该科室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来自美国医学界的调查,三分之一的病人是因心理疾病而发病,其余三分之一的病人则是生病后伴发有心理疾病。“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管理情绪活动的高级中枢,当人们受到不良情绪影响时,这种感受就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和反应,影响中枢神经生物学改变,并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到躯体(出现肌肉紧张、出汗异常、血管收缩等)、内脏(出现心、肺、胃肠道等系统病变)。”吕莉君说,这时候,我们要采取就是抗焦虑治疗。再比如,像高血压也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学上有一种性格叫A型性格,A型性格的人脾气比较火爆、有闯劲、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好斗,而这种性格,恰恰是高血压疾病的高发群体。此外,像中风、老年痴呆、癫痫、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属于“心身疾病”,比如说,有60%的中风病人,会因为抑郁状态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治病、生活理念要改“心情好”才是身体好的基础神志病科室里住着一个病人,患的是面瘫,临床表现为嘴巴歪了,其实对正常生活没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可是病人寝食难安,伴发着出现了焦虑,结果使原来的症状更加严重,现在医生正在对他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其实疾病本身并不可怕,都是自己吓自己使之严重化。”中医里有著名的“六淫”和“七情”,前者指风、寒、暑、湿、燥、火是四季六种气候变化,也简称“六气”,后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六淫”和“七情”被中医认为是人体致病因素,但一般情况下它们并不致病,只有不良的精神刺激超过机体的耐受限度时,才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换句话说,人体生病并不能光指望着吃药,心情舒畅是病症治疗、预防疾病发生的一大前提和基础。“比方说中风和高血压,这是两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是心理和身体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像高血压早期,光吃降血压药效果并不理想,调整心理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吕莉君说,都说医生三件法宝是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被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引导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把治病纯靠吃药、开刀的观念转变过来,极为重要。”科室护士长郑胜年说,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观念,人到晚年只要身体好一切都好,“心情好才是身体好的基础,即有身体健康又有心理健康才是健康的标准。””。本报记者 杨林聪
5旬老人多病缠身原是情绪“生病”捣的鬼老年人易得情绪病儿女记得多陪陪爸妈 两年多来,50岁的张大妈,一直被“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胃炎”、“颈椎病”这些病痛折磨着,跑了不知多少回医院,花上好几万,但症状却依旧反复出现,令其饱受折磨。直到最近,她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志病科,才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原来都是自己得了焦虑症捣的鬼。“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原是情绪作怪张大妈家在农村,以前时不时干干农活,身体一直不错,但自从两年前搬到城里的儿女家后,就感觉身体变得有些不对劲了。“一开始先是胃口不好,感觉肚子胀,吃什么东西都提不起食欲。后来又出现肚子痛、反酸的情况。”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诊断大妈应该是得了慢性胃炎,要吃胃药。但这边胃还没治好,她的颈椎又来添乱了。“总是觉得颈肩部胀痛,一年前又反复出现头晕的情况,这不就是典型的颈椎病症状嘛。”就这样,两年多来,大妈为了这“慢性胃炎”、“颈椎病”不知道吃了多少药,跑了多少回医院,钱是花出去好几万了,但每回看完病后药吃下去,身体稍微好受些,但没过多少时间,这些症状又来了。看看周围同样得这样病的人,虽然不说药到病除,但起码坚持治疗,症状是越来越轻了,为什么自己却没反应呢?最近她来到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原本是想请医生看看自己的神经系统会不会出了问题。但接诊的神志病科主任吕莉君听完大妈的描述,觉得她的病不是那么简单,很可能是情绪上的失衡造成的。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吕莉君判断,张大妈是得了焦虑症。“在我跟她的交流中,她总是流露出做什么事情都很紧张的情绪,比如家里要是今天来个客人,她会为该买什么菜,该怎么烧,自己该怎么招待好紧张上半天。而且,她的情绪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影响波动很大,即便有人从她身边走过,她的心跳频率会迅速加快。”老年人是情绪“生病”的高发人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医生推测,这跟张大妈两年前搬到儿女家,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而当我们的情绪失衡时,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作用于心脏、肠胃、呼吸道等。打个比方,当我们的情绪正常时,一般都会过滤掉自己的心跳声,但当我们的情绪失衡时,就会清楚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再严重些,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头晕头痛、胸闷,以及肩颈肌肉因紧张而造成胀痛等状况。从症状上看,就像是胃炎、颈椎病之类,但实际病因却是情绪。吕莉君说,如今,像张大妈这样的病人越来越多,前不久,她还曾接诊过一个72岁的老人,三年前眼皮莫名其妙就耷拉了下来,双腿也越来越没力气,走路只能靠小碎步慢慢地挪,去外地的很多家医院看过,被诊断是得了重症肌无力,有医生还建议她做了一个割眼皮的手术,但也都是没好一段时间又失效了。最后来看了神志病科,才发现是得了忧郁症造成的。“因为这个老人家里儿女都孝顺,生活也过得很好,所以家人一开始都不会想到是情绪上出的问题。但后来,我跟她聊过,发现这三年来,老人经常会听到同事、朋友去世的消息,所以心里也越来越悲观,情绪变得很压抑,就出现了类似肌无力的这些症状。”医生提醒,老年人是情绪“生病”的高发人群,他们或缺少亲人的陪伴,或因为退休觉得无所适从,或因为年纪增大而过于担心生死。但一旦出现身体出现问题,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是年纪大容易得病的缘故,很少有人想到会跟自己的情绪有关,导致病情久拖不愈,甚至危及生命。有时间尽量多去陪陪家中的老人医生建议,要预防情绪“生病”,作为儿女晚辈,我们有时间,要尽量多去陪伴家中的老人,就算偶尔回家吃顿饭也好。作为老人,我们也要尽量将生死看开些,趁着身体还算硬朗,约上老朋友,去做些年轻时因工作忙而没时间去做的事情,例如去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旅游等,把自己的注意力多转移到开心的事情上去,情绪也就不会变得异常。要注意的是,情绪生病导致较多的身体症状,主要是消化不良、胸闷、心悸、头痛、晕眩、喉咙发痛等。如果这些症状治疗半年以上,还没有明显的效果,那么就要考虑情绪生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得这些症状的同时,还伴有失眠、慢性肌肉胀痛、容易发火或情绪低落等情况,就更要引起重视。
中医学非常重视神,精神。形神一体,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用。形体与精神互为一体。精神从哪来?人认识世界过程包括感知、思维、情感、记忆、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中医称神为五脏所藏,神、魂、魄、意、志、均来自于五脏所主。心主神,肝主魂、肺主魄、脾主意,肾主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恐惊”,五脏虚实病变可致相应身体变化和神志、情感变化,如: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藏脉 ,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激是疾病内伤的主要病因。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怒。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七情五志过激病机:可致气机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五脏病变,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中医治疗中心理学应用广泛:中医治病在针、药同时非常注重心理疗法,主张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治病防病。《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所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指出疾病的病因、危害、治疗的具体措施,并劝告患者如何调养、并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态度。指出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及时治疗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访问量 48,567次
在线服务患者 10位
科普文章 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