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小「胃病」大说法 服药时间有讲究
「胃病」是常见病,一般包括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治疗胃病的药物种类较多,并且作用机制各有不同,正确的服药时间与联合用药方法对药物疗效影响较大。因此,服用胃药有讲究。胃药服用须择时择时服用胃药要按「四时五类」划分。「四时」即餐前、餐中、餐后,以及餐间四个服药时间;「五类」是指抗酸药、抑酸药、抗幽门螺杆菌药、胃黏膜保护药、促胃动力药五种不同类型的胃药。1. 抗酸药本类药物多为弱碱性无机盐,如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及它们的复方制剂,主要作用为直接中和胃酸,可迅速缓解胃痛。因一定浓度的胃酸为食物在胃内进行消化作用所必需,胃病患者服用抗酸药,意在中和过多的胃酸。因而宜待胃内容物将近排空时再充分发挥药物的抗酸作用。故餐后 1-1.5 小时及临睡前服用最佳。复方制剂和胃得乐需按规定嚼碎服用。由于抗酸药物作用时间较短暂,副作用较多,总体疗效欠理想,近年临床用量减少。2. 抑酸药此类药物降低胃酸的机制不是直接中和作用,而是吸收后作用于胃的泌酸细胞(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所以起效不及抗酸药物迅速,但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胃酸降低明显,因而疗效突出,是目前抗酸的主要药物。(1)H2 受体阻断剂:有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这些药物对胃粘膜多无明显刺激性,吸收利用基本上不受胃内容物的影响,一般规定在餐后服用,但在餐前或餐时服用也无妨。(2)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更强大而持久,疗效更突出,有奥美拉唑(洛赛克、奥克)、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波利特)及埃索美拉唑(耐信)等。由于这类药物的吸收利用多受到胃内食物的干扰,故在餐前空腹状态下服用最佳。另外,由于白天分泌的胃酸,在进餐后会被食物稀释,而夜间分泌的胃酸即直接与胃粘膜接触,起到腐蚀作用,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甚至加剧病情。因此,抑制夜间胃酸分泌,对治疗溃疡病与胃粘膜糜烂出血,显得格外重要,于是临床主张抑酸药晚上顿服。3. 胃黏膜保护药这类药物的基本作用为通过各种不同机制和途径,加强黏膜的屏障功能。药物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有赖于胃内药物浓度及与黏膜接触时间。胃内有食物存在会影响药物浓度,但食物能降低胃排空速率,延长药物与黏膜接触时间。故多数药物以在半空腹状态下的餐前服用为宜。具体药物因各有不同的特点,适宜的服用时间也不完全相同:(1)思密达和麦滋林 -S 在餐前服用;(2)硫糖铝在餐前一小时及晚上临睡前服用;(3)胶体铋和米索前列醇在餐前及晚上睡时服用;(4)替普瑞酮和惠加强 -G 则在餐后服用;(5)铝碳酸镁宜在餐后 1 小时及晚上睡时嚼服,且可根据病情随时加服。此药物具有可逆性吸附胆盐的独特作用,故最适宜治疗胆汁反流,而餐后也是胆汁反流易发时刻。4. 抗幽门螺杆菌药现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大多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剂,加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后者常用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或替硝唑及呋喃唑酮(痢特灵)。因此,服用该类药物时要「配合」抗菌药的使用时间。克拉霉素以餐前空腹服用最佳,如有胃肠刺激现象出现,亦可在餐后或餐时服用。虽然食物会稍延迟此药物的吸收,但对总的生物利用度并无影响;阿莫西林口服后吸收良好,不受食物影响,于餐前、餐时、餐后均可服用;甲硝唑、替硝唑、痢特灵则应在餐后服用,以避免或减轻较易出现的胃肠刺激症状。5. 促胃动力药常用多潘立酮、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通常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待进食时药效恰好到达高峰,能增强胃肠道蠕动,对泛酸、嗳气和胃胀等有较好的疗效。曲美布汀(舒丽启能)具有对胃肠平滑肌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也在餐前服用。胃药联用须合理1. 硫糖铝和铋制剂需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在黏膜损伤处形成保护膜,故不宜与抗酸药及抑酸药合用;铝碳酸镁常与抑酸药合用,其作用不受后者影响,但服药时段要错开。2. 胃促动药与抗胆碱药(普鲁本辛、阿托品、颠茄等),两者药理作用相拮抗,不宜联用;胃促动药还会缩短其他药物在胃内的作用时间,可能降低后者疗效;如需联用,服药时段应错开,如餐前半小时服胃促动药,餐后 2-3 小时服黏膜保护药;先服抗酸药,一小时后再服胃促动药。3. 胃蛋白酶需在一定的酸性环境才有活性,故也不宜与抗酸及抑酸药合用。4. 抑酸药问世后,抗酸药的应用即大幅减少,两者很少合用。有报道称抗酸药可减少法莫替丁的吸收,可降低兰索拉唑(达克普隆)及雷贝拉唑的生物利用度。5. H2 受体拮抗剂与质子泵抑制剂两类抑酸剂,需要时可合用;如早上服质子泵抑制剂,晚上加服 H2 受体拮抗剂,对与酸相关的疾病(如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夜间酸突破现象)疗效可能会更好。本文来自丁香园合理用药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