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中
主任医师 教授
消化内科主任
消化内科叶桦
副主任医师
3.2
消化内科唐有为
主任医师
3.1
消化内科周颖
副主任医师
3.1
消化内科沈晓伶
主任医师
3.1
消化内科张秋波
副主任医师
3.0
消化内科董显文
副主任医师
3.0
消化内科葛幸峰
医师
3.0
消化内科宋毓飞
主任医师
2.9
消化内科孙蓓蕾
主任医师
2.9
罗志宏
副主任医师
2.9
消化内科江庆丰
副主任医师
2.9
消化内科赵强
副主任医师
2.9
消化内科黄诗良
副主任医师
2.9
消化内科袁晓刚
副主任医师
2.9
消化内科高志强
副主任医师
2.9
消化内科刘伟
副主任医师
2.9
消化内科邬丽娜
主治医师
2.9
消化内科马燕燕
主治医师
2.9
消化内科陆宏娜
主治医师
2.9
黄莎
主治医师
2.9
消化内科赵巧素
主治医师
2.9
消化内科陈达巍
医师
2.8
消化内科吴帅
医师
2.8
早期胃癌一定要开刀吗?其实分化好的早期胃癌无论多大都能胃镜下治愈!胃镜检查片状糜烂,病理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团队精查发现从贲门到幽门近半个胃有十多处癌。家属选择内镜切除,切除标本超过11公分。两周随访一切正常。这是5年后再次切除这么大面积的胃早癌。
胰腺癌号称癌症之王,5年生存率只有10%,不到15%的患者在确诊时有手术机会。虽然胰腺癌占我国肿瘤发生率的第9位,但死亡率排第6位,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早期往往无症状或只有非特异性症状,如腹部不适或钝痛、体重减轻及腹泻等,无法与其他疾病鉴别。那么胰腺癌还能否早期诊断吗?能,但非常难。研究报道从胰腺发生病变开始到发展为转移性胰腺癌需要近22年的时间,这为胰腺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窗。但目前无任是肿瘤标志物还是CT/MRI等均不敏感。EUS对小于1cm的癌有诊断优势,我们团队也有成功诊断的经验,但用于人群普查目前不符合实际。因设备昂贵,对医师操作水平要求极高,且具有一定的操作风险。目前对普通人群的筛查仍有争议,对高危人群推荐初次检测使用空腹血糖/HbA1c+肿瘤标志物联合MRI、EUS或CT检测。PET-CT/PET-MRI不推荐用于筛查。研究发现长期吸烟会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2~6倍,大量饮酒患胰腺癌的额外风险也增加,高脂饮食被认为与胰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被认为是预防胰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另外肥胖显著增加了胰腺癌的发生风险。总之,早期胰腺癌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目前尚无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必须联合运用血液学检测、影像学/内镜检查。当然了大家也不用过分担心,毕竟我国目前胰腺癌的发生率只有十万分之五左右。
肠化是指受损的胃粘膜上皮细胞被含有杯状细胞和吸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组织所取代,是胃黏膜的常见病变之一。导致肠化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在胃内是灶性定植的,其感染导致的萎缩和肠化呈现灶性分布,严重时才融合成片。肠化的治疗主要是早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肠化和萎缩也被称为癌前病变。Correa提出胃癌尤其是肠型胃癌的发生是多阶段演变的过程,正常胃黏膜经历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多个阶段,最终进展为癌。然而萎缩和肠化并没有那么可怕,即使是胃炎评价系统(OLGA)与基于肠化生胃炎评价系统(OLGIM)分期Ⅲ~Ⅳ期的高风险患者,进展为癌的概率也仅为17.5%,大部分患者长期保持稳定,仅少部分患者最终演变为胃癌。最有效的筛查和监测方法是胃镜。
总访问量 315,899次
在线服务患者 2,554位
科普文章 7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