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春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普通内科谭秀娟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普通内科朱昀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康复科宫萍
副主任医师
3.7
内分泌科刘喆
副主任医师
3.3
普通内科张帆
副主任医师
3.3
普通内科刘慧琳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邱萌
副主任医师
3.2
普通内科来璇
副主任医师
3.3
普通内科姜玲
副主任医师
3.3
王征
副主任医师
3.2
普通内科林玉晶
主治医师
3.2
普通内科韩祥
主治医师
3.2
普通内科周玲
主治医师
3.2
心血管内科武东
主治医师
3.2
心血管内科刘园梅
主治医师
3.2
普通内科傅义程
主治医师
3.2
普通内科陈丽雯
主治医师
3.2
普通内科李学宇
副主任医师
2.6
这是一篇自己几年前参加北医三院第一届科普比赛时的获奖征文,如今重读一遍,仍感触颇深。感慨于亲历患者的诸多误区,感动于自己初涉科普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获奖感言:当我接到参加科普征文和讲演的任务时,我并不以为然,科普嘛,不就是“讲新的,纠错的”?作为患者眼中“态度非常好、讲的很清楚”的老年内分泌专业医生,我应该可以胜任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先是选题难住了我,要下笔时,突然有一种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的困惑。好在组织者及时邀请了专家及获奖选手辅导,我才决定就门诊经常遇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说开来。然而,怎样让科学脱去华裳,进入寻常百姓家,却并非易事。在成文时,没有经验的我不禁瞻前顾后,既怕知识不够严谨,又怕大众听不懂。此时的科普,更像是翻译,为了接近“信、达、雅”,我反复揣摩,找非医务人员的家人反复倾听,不断修改。不小心“撞进”决赛后,我猛然发现,科普的“水”好深啊。科普不同于门诊,前者是主动出击,让大众信服并接受我们的观点,而后者多数是被动地答疑解惑。因此,做好科普,仅仅“讲明白”是远远不够的。这时的科普,又像是营销,考验的是我们的创意、构思、亲和力和感染力。从懵懂参赛,至幸运地走到最后,我收获满满。我知道,科普的路上,我还是新手,我愿意且做且学习。老年内科林玉晶(北医三院第一届青年健康科普演讲比赛二等奖获得者)正文:60岁以上的朋友,对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饿”。历经了半个多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其中一部分人又在经受着饥饿的折磨,怎么回事呢?76岁的张奶奶是位神采奕奕、气质优雅的老人,1年前她发现餐后血糖升高就诊。由于其体型适中、生活方式已很健康,我建议她小量降糖药物治疗。但张奶奶决定要更加严格地“管住嘴、迈开腿”,用“严于律己”的生活方式代替药物控制血糖,直到半年前,她被老伴逼着再次就诊......此时的张奶奶尽管血糖已达标,但出现了营养性贫血、低蛋白血症,人也明显清瘦、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原来,身高165cm、体重60kg的她自作主张把主食缩减至3两/日,基本上不吃肉,用她自己的话说好像又回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天都在饿并煎熬着。生活中,像张奶奶这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乏其人。我们知道,2型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和增龄性疾病。在我国,老年(≥60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20%以上。老年糖尿病分为60岁前和60岁后发病两种。前者多病史长、并发症多,病情复杂;而后者多病情较轻,甚至没有并发症,张奶奶无疑属于后者。过度严苛“管住嘴”不可取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率下降、器官衰退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多数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暴饮暴食,他们会配合饮食进行控制。但过度严苛地“管住嘴”是不可取的!其危害如下:1.影响热量和蛋白质摄入这将会导致肌肉减少、体重下降。可别小看肌肉的作用,它可以增加葡萄糖利用,减轻胰岛素抵抗;还可以保护和支撑颈腰椎,防止椎间盘突出;更可以维持身体平衡,防止跌倒和骨折。老年人随增龄肌肉会进行性减少,如果不当的饮食控制导致其进一步减少,可谓“雪上加霜”。再来说体重,常言道“有钱难买老来瘦”,其实不然,新近的研究表明,正常或轻微超重的人群最长寿。在老年人群中,低体重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甚至超过肥胖者。2.增加营养不良风险过于严格地“管”和“限”,也可能把其他营养素都拒之门外,无形中增加了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的风险,进而造成免疫力下降。3.诱发低血糖合并应用降糖药物者过度节食,还可能诱发低血糖,严重者甚至昏迷。4.滋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已有研究证实,糖尿病与抑郁相关,而每天处于“忍饥挨饿”状态,势必会增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令幸福指数大打折扣。如何才能“有滋有味”那么,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应注意哪些因素呢?“管住嘴”都要管什么呢?1.维持一定的体重和肌肉量维持一定的体重和肌肉量很重要。除非BMI>32kg/m^2的过度肥胖者,否则不建议饮食减重。BMI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兼顾饮食结构保证总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兼顾饮食结构。建议每日热量摄入为每公斤理想体重30kcal,其中碳水化合物占45%-60%,蛋白质占1.0-1.3g/(kg.d),以优质蛋白为主。3.不拒美食,重在选择理论上,糖尿病患者任何食物都可以吃,建议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少食多餐,水果可在两餐中间或睡前吃。4.多管齐下,联合制胜饮食不是控制血糖的唯一手段,还应联合运动、药物、自我监测、患者教育等“五架马车”。后来,张奶奶接受了我的建议,加用了少量降糖药物,回归了正常饮食并调整了饮食结构。最近的一次复诊,她的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人也又神采奕奕起来。最后,呼吁所有的老年糖尿病朋友们,“管住嘴”并不是封住口,单纯饥饿疗法早已out了。对自己好一点,降糖不应减营养,让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并驾齐驱,以糖尿病为伴的老年生活,同样可以有滋有味。
直播时间:2022年05月12日19:00主讲人:宫萍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问题及答案:问题:补雌激素有用吗?问题:您好!女57岁,肩关节膝关节胸椎腰椎颈椎等多处退变和增生,是骨质疏松的表现吗?一直补钙,需要补氨糖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现在不怎么疼,前期疼吃止痛药了问题:老头从高处摔下脚多处骨折,现在快一个月了。能走路锻炼下吗?现在总在屋里走走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怎么查骨质疏松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骨质疏松主要就是缺钙吗?问题:.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吗?这个是总做检查才可以?问题:膝盖疼,是缺钙了吗?会是骨质疏松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糖尿病人都会得骨质疏松吗?现在吃降糖药要注意啥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和糖尿病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很多人对糖尿病已不再陌生,甚至知道它的危害并不在于血糖本身,而在于其无孔不入的并发症。然而,绝大多数人对自身罹患糖尿病仍抱有侥幸心理,甚至天真地认为:“我父母没有糖尿病,我不会得糖尿病”;“我不爱吃甜食,我怎么会血糖高”;“我没有越来越瘦,我血糖应该没有问题”等等。实际上,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糖尿病患病率近年来呈迅猛上升态势,2013年我国调查数据显示,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0.4%,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人数的63%。也就是说,每10个成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而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多达6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貌似,糖尿病博爱“你、我、他”,大多数人往往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可能只是因肛周脓肿需要做手术、用了一段时间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免疫病、甚至只是常规查体,就突然猝不及防地被扣上了“糖尿病”的帽子。那么,糖尿病果真是“博爱众生”吗?其实不然,糖尿病还是有它所青睐的人群的,医学上称之为“高危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尤其要提高警惕,尽早进行糖尿病筛查,以便进行健康干预和患者的自我管理。成年人(年龄>18岁)中,具有下列一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1)年龄≥40岁;2)有糖尿病前期病史(空腹血糖6.1-6.9mmol/L,和(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11.0mmol/L);3)超重[BMI≥24 kg/m2,BMI=(体重kg)/(身高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4)静坐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7)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由于应用糖皮质激素而导致血糖升高者);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以上危险因素中,以糖尿病前期和中心性肥胖最为重要,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越大。“恐糖”的朋友们赶快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不是糖尿病的下一个靶目标吧。如果发现自己不慎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大可不必慌张,而应尽早进行糖尿病筛查。筛查的方法是查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如空腹血糖≥6.1mmol/L,随机血糖≥7.8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0%,那么就需要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OGTT)来进一步确诊了。如果首次筛查结果正常,建议最好每年复查,至少每3年复查。好啦,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是否还会为自己突然就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而惊诧?为了避免莫名“躺枪”,赶快自我核对危险因素,尽早把糖尿病筛查做起来吧。本文系林玉晶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总访问量 1,928,795次
在线服务患者 2,591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11篇
领导风采